《內傷集要》~ 卷二 (16)
卷二 (16)
1. 內傷虛損證治
人有不食則飢,食又飽悶,吞酸溏泄,面色萎黃,吐痰不已,此乃脾氣損也。蓋脾為胃行傳化,胃氣全藉脾氣運動,胃化其精微,不特脾益,各臟腑皆受益矣。今脾氣傷,不能代胃行其傳化,不特胃氣無主,脾不得胃氣之化,則脾亦損,至脾胃損,何能分津液以注臟腑也。治宜大健胃,兼補脾也。益脾湯甚效。
人有飲食太過,以致食不能化,胸中飽悶,久成痞滿,似塊瘕非塊瘕,惡食,每飯不飽,面黃體瘦,此乃脾衰不化也。蓋胃強則未食多思,脾弱則已食難受。人恃胃強,不論精粗生冷,未免損胃,而胃傷未有脾不傷者。但腎火旺,則胃雖傷脾不能傷,蓋腎火生脾而心包火生胃也。此乃脾衰,治宜補心包、命門火也。助火生土湯效。
人有終日貪臥,致風寒襲之,頭痛背疼,發熱惡寒,此乃內傷脾氣也。蓋脾主四肢,四肢倦怠欲睡,脾不能運動也;略睡,亦足以養脾氣;惟久於睡臥,則脾氣不醒,轉足傷氣。因氣虛而思睡,後因睡而傷氣則為虛,虛安得不招外風乎。治宜補脾以益氣也,補中益氣湯效。
人有色白神法,秋間發熱,熱熾頭痛,吐泄少食,兩目喜閉不開,喉啞,昏昧不省,粥飲俱礙,手常捫著陰囊,此乃勞倦傷脾也。蓋人本陽和,身勞則陽和之氣變為邪熱,不必風襲而身始熱;諸陽皆會於頭,陽虛則清氣不升、邪熱乘之作頭痛,不必外風犯之而作頭痛;清濁拂亂,安得不吐泄;人身之脈皆屬於目,眼眶脾之所主,脾傷不能養目,所以閉不欲開;脾絡連舌本、散布舌下,脾傷則舌絡失養,此言語所以難也;喉雖通於肺,然脾虛肺氣先絕,肺虛難司出入,故致啞;脾虛無氣以輸四臟,故心之神明亦為之昏瞀也;陰囊屬肝,脾虛肝欲侵之,故風火動而頻按其囊也。治宜大健其脾,斯風邪自消也。
補中益氣湯效。
人有忍飢腹空,遇天氣時寒時熱,致胸膈悶塞,如結胸狀,此乃內傷胃氣也。蓋胃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然必受水穀,氣血始旺。今忍飢則胃無水穀,而胃火沸騰,乃遏抑不舒,則胃氣消,故天時不正之氣乘虛而入,盤踞胃中,因致悶塞。治宜助胃則邪自退也,倘拘於寒熱,用熱祛寒,用寒祛熱,則胃氣虛而寒熱相戰,胃何能堪也。加味四君子湯效。
人有貪用飲食,甚至難化之物、過寒之味,胸膈飽悶,已而疼痛,後至起噯吞酸,見美味生嗔,供苾芬意憎,此乃胃氣損也。蓋脾胃相為表裡,然能入不能出者,脾氣衰;能出不能入者,胃氣乏。雖胃傷必損脾,脾傷必損胃,要必辨其何經,使損者多獲其益,則胃易開,脾易健。
脾虛腎火寒,胃虛心火冷,故補脾必補腎火,補胃必補心火。今惡食乃不能食,非不能受,明是胃虛也。治宜補心火,則胃氣自開也。加味六君子湯效。
白話文:
內傷虛損證治
人若不吃東西就餓,吃了又覺得飽脹不舒服,還吞酸、拉肚子,面色萎黃,不停地吐痰,這是脾氣受損了。因為脾臟負責將食物的精華輸送給胃,胃氣的運作全靠脾氣的幫助,胃把食物的精華消化吸收,不僅脾臟受益,其他臟腑也都能受益。現在脾氣受損,無法將食物精華輸送給胃,不僅胃氣紊亂,脾臟也得不到胃氣的滋養,也會受損。脾胃都受損了,怎麼還能把津液輸送到各個臟腑呢?治療應該大補胃氣,同時補益脾臟。益脾湯效果很好。
有些人飲食過度,導致食物無法消化,胸中飽脹,久而久之就成了痞滿,像是腫塊又不是腫塊,不想吃東西,每次飯都吃不飽,面色發黃,身體消瘦,這是脾臟衰弱,無法消化食物。因為胃強健的人,即使還沒吃東西也會想吃,脾臟虛弱的人,吃了東西反而不舒服。人往往依賴胃的強健,不論食物精粗、生冷,難免傷及胃,而胃受損了,脾臟一定也會受損。但若腎火旺盛,即使胃受損,脾臟也不一定會受損,因為腎火能滋生脾臟,心包火能滋生胃氣。這是脾臟衰弱,治療應該補益心包和命門的火。助火生土湯有效。
有些人整天貪睡,導致風寒入侵,頭痛背痛,發熱怕冷,這是內傷脾氣。因為脾臟主管四肢,四肢倦怠想睡,就是脾臟不能運作;稍微睡一下,也能養護脾氣;但是長時間臥睡,脾氣就無法甦醒,反而會加重氣虛。因為氣虛才想睡,後來因為睡覺而傷了氣,就更虛弱了,虛弱的身體當然容易受外邪侵襲。治療應該補益脾氣,以增強元氣。補中益氣湯有效。
有些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秋天發熱,熱盛頭痛,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眼睛喜歡閉著睜不開,聲音嘶啞,神志昏迷,喝粥都覺得困難,經常用手摸著陰囊,這是勞累傷了脾臟。因為人體本該陽氣充足,身體勞累就會讓陽氣轉化為邪熱,不一定非要風寒侵襲才會發熱;所有陽氣都匯聚於頭部,陽氣虛弱,清氣就不能上升,邪熱乘虛而入就會頭痛,不一定非要外邪侵襲才會頭痛;清濁之氣混亂,當然會嘔吐腹瀉;人體的經脈都與眼睛相連,眼眶是脾臟所主管的部位,脾臟受損就無法滋養眼睛,所以眼睛想閉著不想睜開;脾臟的經絡連接著舌根,散佈在舌下,脾臟受損,舌頭的經絡就得不到滋養,所以說話困難;喉嚨雖然與肺相通,但是脾虛的話,肺氣首先衰竭,肺氣虛弱就難以調節呼吸,所以會聲音嘶啞;脾虛沒有元氣輸送給五臟六腑,所以心神也會昏迷;陰囊屬於肝,脾虛肝氣就容易侵犯,所以風火動而頻頻按壓陰囊。治療應該大補脾氣,這樣風邪自然會消失。補中益氣湯有效。
有些人忍飢挨餓,肚子空空,遇到天氣時冷時熱,導致胸膈悶塞,像是有胸部阻塞一樣,這是內傷胃氣。因為胃是水穀之海,氣血充足,但必須要有水穀的滋養,氣血才能旺盛。現在忍飢挨餓,胃裡沒有食物,胃火就沸騰,不能舒展,胃氣就衰竭,所以不正之氣就乘虛而入,盤踞在胃中,導致悶塞。治療應該補益胃氣,邪氣自然會退去。如果拘泥於寒熱,用熱藥祛寒,用寒藥祛熱,胃氣就會更加虛弱,寒熱交戰,胃怎麼能承受得住呢?加味四君子湯有效。
有些人貪吃,甚至吃一些難以消化的東西、過於寒涼的食物,胸膈飽脹,然後疼痛,後來又打嗝、吞酸,看到美味的食物就生氣,聞到香味就厭惡,這是胃氣受損了。因為脾胃互為表裡,但是能吃進去卻排不出去,是脾氣衰弱;能排出去卻吃不進去,是胃氣不足。雖然胃受損必然會傷及脾臟,脾臟受損必然會傷及胃,一定要辨別哪個臟腑受損更嚴重,讓受損的臟腑得到更多的益處,這樣胃就能容易運作,脾臟就能容易健壯。
脾虛腎火不足,胃虛心火不足,所以補脾一定也要補腎火,補胃一定也要補心火。現在不想吃東西,是因為不能吃,而不是不能承受,說明是胃虛。治療應該補益心火,這樣胃氣就能恢復正常。加味六君子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