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內傷虛損證治

人有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發熱,四肢厥軟,小便白濁,脈虛大而數,此乃思慮過度所致也。蓋心本君火也,相火膻中火也,膻中、手厥陰經主熱,古以厥陽名,以其火不可遏也。越人云:憂愁思慮則傷心。心氣傷,心血自耗而心火不寧,心包火必不安,故有多汗、發熱諸症矣。

治宜補心氣,滋腎水,使水上濟心,火無亢炎也。倘徒用寒涼,則心氣益虛,激動焦焚之害,豈有底乎。坎離兩補湯甚效。

人有動多氣惱,遂致感觸風邪,身熱胸脅脹,此乃內傷肝經也。蓋肝性急,氣惱則肝葉開張,氣愈急而不能順而逆作,逆則氣不得舒而脹,氣既不舒,血亦不暢,氣既不順,血亦不能藏,木鬱欲泄,木乃生火,火鬱欲宣,火乃生風,內外風動火焚,風邪易入也。治宜平肝經之風火,而外之風火亦兼治也。

倘徒泄風火,而不顧肝之氣血虛,未及調養,將風火雖散,肝木仍燥,怒氣終不能解,豈盡善哉。風火兩濟湯甚效。

人有懷抱素郁,忽感風寒,身熱咳嗽,吐痰不已,此乃肝氣不舒也。蓋肝木喜條達,憂鬱則肝氣結塞,必生火,故感風寒則風火相合而熱熾,所以作熱,且肝反凌肺,肺必與肝相戰,而肺畏火刑,呼救腎子,咳嗽生矣;胃來援肺,津液上升,又為肝中風火所耗,變痰涎矣。治宜舒肝鬱,則火息而風尤易散也。加味逍遙散甚效。

人有動則大怒,兩脅脹滿,頭痛面熱,胸膈脹痛,此乃肝血損也。蓋肝得血以藏之,則性不急,惟肝血不藏,則肝無血養,而肝氣不舒,遂易怒。是肝氣藏,肝血必外越;肝血藏,肝氣必外疏;肝氣泄,肝血內生;肝血泄,肝氣內郁,二者相反而相成也。易怒者,血欲藏不得藏,氣欲泄不得泄也。治宜補肝血使之藏,平肝氣使之泄也。加味逍遙散甚效。

人有血虛,面無色澤,肌肉焦枯,大腸乾燥,怔忡健忘,飲食少思,羸弱不堪,夜熱無汗,此乃肝燥生火也。蓋肝屬木,木中火盛,每自焚。然肝生火,由於腎水不足,木無水潤,則木變為火,非失血吐於內,即耗血燥於外也。治宜補腎水,以滋肝木耳。滋肝飲甚效。

人有抑鬱不伸,致兩脅脹悶食減,顏色沮喪,肢瘦形凋,畏寒熱,此乃肝氣不足、下克脾胃也。蓋肝木喜飛揚,一遇風寒憂愁,便鬱而不伸,上不生心,乃下侮脾胃而飲食難化,何能分灌臟腑也。治宜舒肝鬱而補脾胃也,順適湯甚效。

人有胸前飽悶,時不消化,吐痰不已,時溏泄,肚腹疼脹,空則雷鳴,唇舌焦乾,毛髮乾聳,面黃而黑,短氣難續,便如黑汁,痰似綠涕,此乃肝勞傳脾也。蓋肝癆傳脾,本為不救,但胃氣未絕,尚有生機。治宜助胃氣,胃氣健,則脾有援也。二白散甚效。

人為僧尼、寡婦、未字女、久離妾,有欲不遂,內火爍干陰水,致血枯經斷,潮熱夜熱,盜汗鬼交,飲食少思,體倦肌削,面黑,此乃肝血癆瘵也。蓋肝藏血,肝火動則血不能藏而泄,屢動屢泄,血安得不枯。此似宜泄肝火,然可暫泄以止炎,不可頻泄以損肝也。治宜補腎滋肝,兼開鬱也。消欲湯效。

白話文:

內傷虛損證治

一個人如果出現心悸健忘、口乾舌燥、多汗發熱、四肢無力、小便混濁,脈搏虛弱有力度卻很快的情況,這是因為思慮過度造成的。因為心臟是人體君火之所在,膻中部位是相火之處,膻中和手厥陰經都主熱,古人稱之為厥陽,因為這裏的火勢難以控制。古人說:憂愁思慮會傷心。心氣受損,心血就會消耗,心火就會不安寧,心包的火也會不安,所以才會出現多汗、發熱等症狀。

治療應該補益心氣,滋養腎水,讓腎水上升滋養心臟,這樣心火就不會亢盛。如果只用寒涼之物,反而會讓心氣更加虛弱,加劇心火的損傷,這樣怎麼能治好呢?坎離兩補湯效果很好。

一個人如果經常活動,容易生氣煩惱,進而感受風寒濕邪,出現發熱、胸脅脹痛等症狀,這是內傷肝經造成的。因為肝的特性是急躁的,生氣煩惱時肝氣就會疏泄過度,氣機更急躁,不能順暢運行而逆亂,逆亂則氣機不能舒展而脹痛,氣機不舒,血也就不暢,氣機不順,血也無法正常藏於肝臟,肝氣鬱結就會生火,肝火鬱結又會生風,內外風火相激,容易感受外邪。治療應該平息肝經的風火,同時也要治療外來的風火邪氣。

如果只瀉肝火,而不顧及肝氣血的不足,沒有及時調養,即使風火之邪散去了,肝木仍然乾燥,怒氣最終還是無法消除,這樣怎麼算痊癒呢?風火兩濟湯效果很好。

一個人如果長期鬱悶,突然感受風寒,出現發熱咳嗽、痰多不止,這是肝氣不舒造成的。因為肝木喜條達,憂鬱則肝氣鬱結,就會生火,所以感受風寒時風火就會互相結合而熾熱,所以會發熱,而且肝氣還會犯肺,肺就會和肝臟相抗衡,肺畏懼肝火的灼燒,向腎臟求救,所以就會咳嗽;胃來支援肺臟,津液上升,又會被肝臟的風火消耗,變成痰涎。治療應該舒暢肝鬱,這樣火就會熄滅,風邪也更容易消散。加味逍遙散效果很好。

一個人如果活動時容易大怒,兩脅脹滿,頭痛面紅,胸膈脹痛,這是肝血虧損造成的。因為肝臟依靠血液來滋養,這樣肝臟的性情就不會急躁,只有肝血不足,肝臟得不到血液滋養,肝氣就不舒暢,就容易發怒。也就是說,肝氣藏於內,肝血就會外泄;肝血藏於內,肝氣就會外疏;肝氣泄,肝血內生;肝血泄,肝氣內鬱,這兩者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容易發怒的人,是血想藏卻藏不住,氣想泄卻泄不出的緣故。治療應該補益肝血使其藏於肝臟,舒暢肝氣使其外泄。加味逍遙散效果很好。

一個人如果出現血虛,面色萎黃,肌肉消瘦乾燥,大便秘結,心悸健忘,食慾不振,體質虛弱,夜晚發熱無汗,這是肝臟乾燥而生火造成的。因為肝屬木,木中之火旺盛,容易自行焚燒。但是肝火旺盛,是因為腎水不足,木得不到水的滋潤,所以木就會化為火,不是內出血,就是外耗血導致乾燥。治療應該補益腎水,滋養肝木。滋肝飲效果很好。

一個人如果鬱悶不得舒展,導致兩脅脹悶、食慾減退、面色沮喪、形體消瘦,畏寒怕熱,這是肝氣不足,肝氣下犯脾胃造成的。因為肝木喜條達,一旦遇到風寒憂愁,就會鬱悶不得舒展,不能上生於心,就會下犯脾胃,導致飲食難以消化,怎麼能夠滋養臟腑呢?治療應該舒暢肝鬱,同時補益脾胃。順適湯效果很好。

一個人如果出現胸前飽脹、時常消化不良、痰多不止、大便溏瀉、腹痛脹滿、飢餓時腸鳴、口唇舌燥、毛髮乾枯、面色萎黃發黑、呼吸短促、大便如黑汁、痰液呈綠色,這是肝勞傷及脾臟造成的。肝勞傷及脾臟,本屬難以治療,但是胃氣尚未絕,尚有生機。治療應該扶助胃氣,胃氣強盛,脾胃就會得到支援。二白散效果很好。

如果是出家僧尼、寡婦、未婚女子、長期獨守空房的女子,有情慾不遂的情況,內火灼傷陰液,導致血枯經閉,潮熱盜汗,夜熱,性交夢遺,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消瘦,面色發黑,這是肝血虧虛造成的。因為肝臟藏血,肝火旺盛,血就無法藏於肝臟而外泄,多次外泄,血怎麼能不枯竭呢?這似乎應該瀉肝火,但是只能暫時瀉火止住炎症,不能頻繁瀉火而損傷肝臟。治療應該補益腎臟,滋養肝臟,同時疏解鬱結。消欲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