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1)
卷五 (1)
1. 內傷虛損方法
桂枝龍骨牡蠣湯(《全匱》)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痛,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消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此湯主之。
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生薑(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煅),牡蠣(煅)
分三服。
脈虛芤遲者,亡血、失精,本虛之脈也。芤動微緊者,本虛中伏有微邪,肝氣內動,所以魂夢不寧也。夫亡血、失精,皆虛勞內因之症,仲景獨用桂枝,其義何居?蓋人身之氣血,全賴後天水穀以資生,水穀入胃,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氣不營,則上熱而血溢,衛氣不衛,則下寒而精亡。
白話文:
【桂枝龍骨牡蠣湯】(出自《全匱》)主要適用於「失精」症狀的患者,這些患者通常會出現小腹緊繃、陰部疼痛、頭髮掉落、脈搏虛弱且跳動緩慢等現象。如果脈搏呈現出各種形式的芤脈、動脈、微脈和緊脈,同時男性出現失精情況,或女性夢見性行為,這時就可以使用此方來治療。
方中包含:桂枝(兩兩份)、白芍(兩兩份)、生薑(兩兩份)、甘草(兩兩份)、大棗(十二個)、龍骨(煅制過)、牡蠣(煅制過)。
每次服用一份。
脈搏虛弱、芤脈和緩慢,表示患者可能已經流失大量血液、失去精氣,這是身體虛弱的徵兆。芤脈、動脈、微脈和緊脈,則是身體在虛弱的基礎上,又潛藏著微細的邪氣,導致肝氣內動,使得睡眠不安穩,夢境紛擾。
對於失精和失血這樣的疾病,都是由於內在的虛勞所致。然而,張仲景卻獨特地選用了桂枝作為主要藥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氣血,完全依賴後天的食物來供養。食物進入胃部後,清潔的部分成為營養,濃厚的部分成為衛護。營養不足,就會導致上半身熱燥,造成出血;衛護不足,就會導致下半身寒冷,造成精液流失。
是以調和營衛為主,營衛和則三焦各司其職,而火自歸根,熱者不熱,寒者不寒,水穀之精微輸化,而精血之源有賴矣。以其亡血既潰,恐下焦虛滑不禁,乃加龍骨、牡蠣以固斂之。蓋龍骨入肝斂魂,牡蠣入腎固精。後世每疑其止澀而非之,殊不知二味入於石脂、鍾乳、蓯蓉、金櫻之類,則為劫劑;入於桂枝湯,則為固蟄封藏之本藥也。
至虛勞、失精、悸、衄、腹痛、煩躁,則於本方加飴糖,為小建中;虛勞裡急,為營衛枯槁,更加黃耆,為黃耆建中。此皆後天不足所致,故以調和營衛為主治也。後人專用滋陰降火,誤治貽害,未至於劇者,用此悉可挽回。若夫腎虛致病者,又當八味腎氣丸;以虛煩不得眠,主以酸棗湯;內有乾血勞者,主以大黃䗪蟲丸。以上諸治,除酸棗湯外,後世皆所切禁,可慨已夫。
白話文:
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調和營衛,營衛調和,三焦就能各司其職,而火氣自然歸於根本,不再過熱,也不再過寒,水穀精華得以運化,精血來源也得以維持。由於失血過多,擔心下焦虛弱滑脫,無法約束,因此加入龍骨、牡蠣來固斂。龍骨入肝斂魂,牡蠣入腎固精。後世有些人質疑它們止澀,其實不然,這兩味藥加入石脂、鍾乳、蓯蓉、金櫻等藥材,就成了劫劑;加入桂枝湯,就成了固護陽氣、封藏陰精的根本藥物。
對於虛勞、失精、心悸、鼻衄、腹痛、煩躁等症狀,在原方中加入飴糖,就成了小建中湯;虛勞裡急,屬於營衛枯槁,就加入黃耆,就成了黃耆建中湯。這些都是後天不足所導致的,因此以調和營衛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向。後人只懂得滋陰降火,錯誤的治療方法造成傷害,尚未發展到嚴重的地步,使用這個方劑都能挽回。至於腎虛導致的病症,就應該使用八味腎氣丸;如果虛煩失眠,就應該使用酸棗湯;內有乾血勞者,就應該使用大黃䗪蟲丸。以上這些治療方法,除了酸棗湯之外,後世都禁止使用,實在令人感慨啊!
小建中湯(《金匱》)虛勞悸衄,裡急腹痛,夢遺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此湯主之。
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二兩),飴糖(一升),日三服。
黃耆建中湯,虛勞裡急,諸不足,此湯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二兩),飴糖(一升),黃耆(兩半)
氣短胸滿,加生薑;腹滿,去棗,加茯苓兩半;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二兩。
白話文:
《金匱》記載,小建中湯適用於虛勞、心悸、鼻出血、腹痛、頻尿、遺精、四肢酸痛、手足發熱、咽乾口燥等症狀。藥方包括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二兩)、飴糖(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黃耆建中湯則針對虛勞、腹痛、身體虛弱等症狀。藥方包括桂枝(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二兩)、飴糖(一升)、黃耆(兩半)。若出現氣短、胸悶,可加生薑;腹脹,可去大棗,加茯苓(兩半);若肺虛損傷,需要補氣,可加半夏(二兩)。
上條明系陽氣內奪之證,下條較上,虛證更劇,故加黃耆,以大補衛中陽氣也。
按:虛勞至於亡血、失精,消耗精液,枯槁四出,難為力矣。《金匱》用小建中、黃耆建中湯,以急建其中氣。後人樂令建中,並用前胡、細辛以退表熱;十四味建中,兼用熟附、蓯蓉以補下虛,均失建中之義。
八味腎氣丸,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此方主之。
熟地,淮藥,茯苓,棗皮,澤瀉,制附,上桂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是陽氣內奪的症狀,下面則比上面更嚴重,虛證更劇烈,所以加了黃耆來大力補益體內陽氣。
虛勞導致出血、遺精,消耗精液,身體枯槁無力,這時《金匱要略》就用小建中湯加上黃耆,來快速補益中氣。後人喜歡用建中湯,並且加入前胡、細辛來退除表熱;十四味建中湯,還加了熟附子、蓯蓉來補益下焦虛寒,這些做法都偏離了建中湯的本意。
八味腎氣丸主要治療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狀。
藥方包括熟地黃、淮藥、茯苓、棗皮、澤瀉、制附子、上桂枝。
除桂、附,即六味地黃湯。
按:腰痛,少腹拘急,純屬肝腎虛寒,而小便不利,又似虛中有熱,豈桂、附所宜用乎。殊不知肝既失其疏泄之權,腎亦傷其生髮之氣,水道自難流利,故以桂、附導火歸源。設非辛溫蒸其至極之陽,則沉洹有加無已。乃於補陰藥中稍加陽藥,使陰陽適中,無偏勝之虞,斯其為至治也。
按:此即八味地黃丸,用桂、附乃補兩腎之陽,非補命門也。附子補氣中之陽,由肺以入於腎,故陽虛肺氣喘急者,服之即止;肉桂補血中之陽,由肝以入於腎,故陽虛肝火上浮者,服之則納。如以附為補命門,則以命門屬氣,桂不得為補命門矣;以桂為補命門,則以命門屬血,附不得為補命門矣。前人加入地黃丸,不特附、桂一氣一血,俱入兩腎,非命門也。
白話文:
去掉桂枝、附子,就成了六味地黃湯。腰痛、小腹拘急,純粹是肝腎虛寒,而小便不利,又像是虛中有熱,難道桂枝、附子適合使用嗎?其實不然。因為肝臟失去了疏泄的功能,腎臟也受損了生髮之氣,水道自然難以通暢,所以用桂枝、附子引火歸源。如果不以辛溫之性蒸發極度的陽氣,寒濕就會不斷加重。因此在補陰藥中稍微添加一些陽藥,讓陰陽平衡,避免偏勝,這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這也就是八味地黃丸,加入桂枝、附子是為了補腎陽,而不是補命門。附子補氣中的陽氣,從肺經進入腎經,所以陽虛肺氣喘急的人,服用附子就能止喘;肉桂補血中的陽氣,從肝經進入腎經,所以陽虛肝火上浮的人,服用肉桂就能納火。如果認為附子是補命門,那命門屬於氣,桂枝就不應該用來補命門;如果認為桂枝是補命門,那命門屬於血,附子就不應該用來補命門。古人加入地黃丸,不僅附子、桂枝一氣一血,都進入腎經,並不是補命門。
以命門為陽者,此命門與兩腎分陰陽,則命門為陽,兩腎為陰,命門為始生之根本,即是萬物資始之乾元,故為先天之元陽,非以火為陽也。如以兩腎分析而論,則左血為陰,右氣為陽,亦非以水火分也。如專以一腎而論,則左腎不獨有精,氣亦有之,右腎不獨有氣,精亦有之,精即為陰,氣即為陽,此兩腎各有陰陽,故八味地黃丸各補其陰陽也。
六味地黃丸,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羸弱憔悴,腰痛足痠自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頭昏目眩,耳聾耳鳴,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
白話文:
命門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它和兩腎有陰陽之分,命門為陽,兩腎為陰。命門是生命開始的根本,就像萬物起源的乾元,所以是先天之元陽,不是指火為陽。若以兩腎分析,則左腎主血,屬陰,右腎主氣,屬陽,這也不是以水火來區分。如果單獨看一腎,左腎不僅有精,還有氣;右腎不僅有氣,還有精。精屬陰,氣屬陽,所以兩腎各有陰陽,因此八味地黃丸分別補益兩腎的陰陽。
六味地黃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導致的虛弱憔悴、腰痛腿痠、自汗、痰多、發熱咳嗽、頭昏眼花、耳聾耳鳴、遺精便血、口渴尿頻、失血失聲、口乾舌燥、喉嚨疼痛、腳跟疼痛、下部瘡瘍等症狀。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棗皮(四兩),白苓(三兩),丹皮(三兩),澤泄(三兩)
此為補陰之主方,補五臟之陰以納於腎也。臟陰虧損,以熟地大滋腎陰,壯水之主以為君。用棗皮之色赤入心、味酸入肝者,從左以納於腎;山藥之色白入肺、味甘入脾者,從右以納於腎。
又用三味通腑者,恐腑氣不宣,則氣鬱生熱,以致消爍臟陰,故以澤泄清膀胱,而後腎精不為相火所搖;又以丹皮消血分中熱,以主血之心、藏血之肝,俱不為火所爍;又以茯苓清氣分之熱,則飲食之精由脾輸肺以下降者,亦不為火所爍矣。然後四臟之真陰無所耗損,得以攝納精液,歸入腎臟,腎受諸臟之精液而藏之矣。
白話文:
這方子主要用於補益陰虛,補五臟的陰氣以歸於腎臟。因為臟腑陰氣虧損,所以用熟地黃大量滋補腎陰,壯大腎臟的陰氣,作為君藥。用棗皮是因為它的顏色偏紅,歸入心經,味道酸,歸入肝經,從左側補益腎臟;山藥則是顏色偏白,歸入肺經,味道甘甜,歸入脾經,從右側補益腎臟。
此外,還加入了三味通腑的藥物:澤瀉清利膀胱,避免膀胱氣機不暢,導致氣鬱生熱,進而損耗臟腑陰氣;丹皮清血分熱,保護心臟和肝臟不受火熱侵襲;茯苓清氣分熱,防止脾臟輸送到肺部的飲食精氣被火熱灼傷。這樣一來,四臟的真陰就不會被消耗,可以更好地攝納精液,歸入腎臟,腎臟則可以儲存這些精華。
此方之元妙,將棗皮、山藥分看,一入心肝,一入肺脾,既極分明,而氣味又融洽;將熟地、棗皮、山藥三味總看,既能五臟兼入,不致偏倚,又能將諸臟之氣,盡行納入肺臟,以為統攝臟陰之主而不致兩歧;至澤泄、丹皮、茯苓與三補對看,其配合之妙,亦與三補同法。制方妙義,周備若此,非臻於神化者,其孰能之。
惟其兼補五臟,故久服無虞偏勝,而為萬世不易之祖方也。
酸棗湯,虛勞虛煩不得眠,此湯主之。
棗仁(炒,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
分三服。
深師,有生薑二兩。
虛煩者,肝虛而火氣乘之也,故特取棗仁以安肝膽為主,略加川芎調血以養肝,茯苓、甘草培土以榮木,知母降火以除煩,此平調土木之劑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在於,棗皮和山藥分別入心肝和肺脾,功效明確,且氣味相融。熟地、棗皮、山藥三味又能兼顧五臟,不偏不倚,並能將各臟之氣匯入肺臟,統攝陰氣,毫不衝突。澤泄、丹皮、茯苓與三補藥配合,同樣遵循這種巧妙的搭配方式。此方藥理周全,非達至精妙之境者,難以領悟。
由於此方兼補五臟,久服也不會有偏勝之虞,是歷久彌新的經典方劑。
酸棗湯適用於虛勞虛煩、失眠者。
取棗仁(炒,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
分三次服用。
若體虛者,可加生薑二兩。
虛煩症是因肝虛火氣上炎所致,因此方以棗仁安肝膽為主,並加入川芎調血養肝,茯苓、甘草培土以滋養肝木,知母降火以除煩,此方可平調肝脾,平衡陰陽。
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此六味補腎,麥、味補肺,入六味湯仍是補腎,補腎以治肺,此善於治肺也。蓋腎旺,不取給於肺也。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分。嗽者去之),白朮(三分,土炒),黃耆(一兩,炙),當歸(五分,酒焙),柴胡,升麻,陳皮(各二分),甘草(五分,炙)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加上麥冬、五味子,這六味藥材補腎,麥冬和五味子補肺。加入六味湯中仍然是補腎,以補腎的方法來治療肺,這很適合治療肺病。因為腎氣旺盛,就不需要依靠肺來提供能量了。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分,咳嗽者去除),白朮(三分,土炒),黃耆(一兩,炙),當歸(五分,酒焙),柴胡,升麻,陳皮(各二分),甘草(五分,炙)
是方以辛甘溫之品,溫足太陰、厥陰,升足少陽、陽明。黃耆、當歸,和營氣以暢陽;佐柴胡,從左出陰之陽;人參、白朮,實衛氣以填中;佐升麻,引春升之氣,從下而上達陽明;陳皮運衛氣,甘草和營氣。東垣以後天立論,氣者後天之氣,出於胃者也,故為補中益氣云。
枳朮丸,治痞,消食強胃。本方仲景為湯劑,易老改為丸也。
白朮(二兩),枳實(一兩,麵炒)
為末,用荷葉裹,飯上蒸,飯和丸,梧子大。白湯下五七十丸。
理中丸
白話文:
這方子用辛甘溫的藥材,溫暖足太陰、厥陰,提升足少陽、陽明。黃耆、當歸,調和營氣使陽氣暢通;佐以柴胡,從左側陰經引導陽氣外出;人參、白朮,充實衛氣以填補中焦;佐以升麻,引導春季上升之氣,從下往上直達陽明經;陳皮運化衛氣,甘草調和營氣。東垣醫家從後天立論,認為氣是後天之氣,源自胃,所以這方子叫做「補中益氣」。
枳朮丸,治療痞症,消食健胃。這個方子原本是仲景的湯劑,易老將它改成了丸劑。
白朮二兩,枳實一兩(用麵炒),研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飯上蒸,飯熟後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用白湯送服,每次五七十丸。
理中丸。
人參(三兩),炙草(三兩),白朮(三兩),乾薑(三兩)
理中者,理中焦之氣,以交於陰陽也。上焦屬陽,下焦屬陰,而中焦則為陰陽相偶之處。仲景立論,中焦熱,則主五苓以治太陽;中焦寒,則主理中以治太陰。治陽用散,治陰用丸,皆不及湯。人參、甘草,甘以和陰也;白朮、乾薑,辛以和陽也,辛甘相輔以處中,則陰陽自然和順矣。
四君子湯,治一切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面白或黃,飲食少思,四肢無力,皮聚毛落,脈來細軟。
人參(二錢),白朮(炒,二錢),茯苓(二錢),炙草(二錢)
白話文:
人參、炙草、白朮、乾薑各三兩,這叫做理中湯。理中湯的作用是調理中焦之氣,使之陰陽調和。上焦屬陽,下焦屬陰,而中焦則為陰陽交會之處。張仲景認為,中焦熱就用五苓散治療太陽病;中焦寒就用理中湯治療太陰病。治療陽虛要用散劑,治療陰虛要用丸劑,但都比不上湯劑有效。人參和甘草性甘,能滋陰;白朮和乾薑性辛,能溫陽。辛甘相輔而處於中焦,就能使陰陽自然和順。
四君子湯用人參、白朮、茯苓、炙草各二錢,主治一切陽虛氣弱、脾胃衰弱、肺氣不足等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發黃、食慾不振、思維遲緩、四肢無力、皮膚鬆弛、毛髮脫落、脈象細弱等。
薑、棗,煎服。
經曰:氣主煦之。四味皆甘溫之品,故專主氣分,甘得中之味,溫得中之氣,猶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功專健脾和胃,以受水穀之精氣,而輸布於四臟,一如君子成人之德也,誠為生化良方。加廣皮、半夏,名六君子,不特為脾經治痰,而半夏入胃,有交通上下陰陽之神妙。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日晡發熱。
當歸(酒洗),生地(各三錢),白芍(酒炒,二錢),川芎(一錢)
經曰:血主濡之。四味皆濡潤之品,故為血分主藥。地黃,入心腎以沃血之源,入心脾而壯主血、攝血之本;芍藥入肝,而斂疏泄之血海;川芎通足三陰,而行血中之氣。然吳氏曰:失血太多者,禁勿與之。四物皆陰,得天地閉塞之令,非所以生萬物者也。本方加黃柏、知母,為知柏四物湯;又蜜丸,為坎離,皆用為滋陰降火主劑。
白話文:
將薑和棗一起煎煮,服用。
古籍記載:氣主導溫煦作用。這四味藥材皆屬甘溫性,因此專門針對氣分,甘味能取得中和,溫性能獲得中和之氣,就像不偏不倚的君子一樣。它們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使脾胃能夠吸收水穀精氣,並輸送到四臟,就像君子成人的美德一樣,堪稱滋生化育的良方。再加上廣皮和半夏,就叫做六君子湯,不僅可以治療脾經痰證,而且半夏入胃,具有溝通上下陰陽的神妙之處。
四物湯,用於治療一切血虛症,以及午后發熱的症状。
將當歸(用酒洗淨)、生地(各三錢)、白芍(用酒炒,二錢)、川芎(一錢)一起煎煮。
古籍記載:血主導濡潤作用。這四味藥材皆屬濡潤性,因此是治療血分的要藥。地黃入心腎,滋潤血源;入心脾,壯主血、攝血之本;芍藥入肝,收斂疏泄之血海;川芎通足三陰經,使血中氣血運行。然而吳氏醫家指出:失血過多者,禁止服用。這四味藥材皆屬陰性,遵循天地閉塞之令,并非生長萬物的藥物。此方加入黃柏、知母,就叫做知柏四物湯;再製成蜜丸,叫做坎離丸,皆用於滋陰降火。
要惟初病而實火大旺,方可暫用;病久亡血失精,斷非所宜,前于丹溪治法,論之悉矣。
補血湯,治傷於勞役,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大而虛。
黃耆(五錢。一方作一兩),當歸(二錢,酒洗。一方作四錢)
是方治因飢困勞役,致面紅目赤,身熱引飲,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血虛發熱,證似白虎,惟脈不長實為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殆。
調中益氣湯,治內傷,大便飧泄,時見白膿。
炙耆(二錢),人參,蒼朮,甘草(各一錢),陳皮,升麻,柴胡(各四分),木香(二分)
白話文:
若病人初患病,且實火旺盛,方可暫時使用此方;但若病情拖延,已失血耗精,則此方絕不適合。丹溪先生早於其著作中詳述此法,可供參考。
此方用於治療因勞碌過度而導致的傷損,症狀為肌膚發熱、面容泛紅、口渴引飲、脈象洪大而虛。
黃耆五錢(一方用量為一兩),當歸二錢(酒洗,一方用量為四錢)
此方專治因飢餓勞累引發的面紅目赤、身熱引飲、脈象洪大而虛,重按無力的症狀。此乃血虛發熱,症狀類似白虎湯證,但脈象不長實,以此為辨證關鍵。若誤服白虎湯,必將危及性命。
此方用於治療內傷,症狀為大便稀溏,時常帶有白色膿液。
炙黃耆二錢,人參,蒼朮,甘草各一錢,陳皮,升麻,柴胡各四分,木香二分。
升陽順氣湯,治內傷,春月口淡,夏月雖熱猶畏寒,胸膈滿悶,飢常如飽。
黃耆(炙,二錢),草豆蔻(八分),神麯(炒),當歸(各一錢),陳皮,人參(各六分),升麻,柴胡,甘草(各四分)
姜煎。
升陽補氣湯,治飲食失節,飢飽勞役,胃虛氣短,四肢倦怠,早飯後昏悶要眠,五心煩熱。
柴胡(錢半),生地(一錢),升麻,澤泄,防風,羌活,獨活,甘草(各七分),厚朴(炒,五分)
白話文:
「升陽順氣湯」用於治療內傷,春季口淡無味,夏季雖然炎熱卻仍然畏寒,胸膈滿悶,食慾不振,總是覺得飽脹。
藥方包括:黃耆(炙,二錢)、草豆蔻(八分)、神麴(炒)、當歸(各一錢)、陳皮、人參(各六分)、升麻、柴胡、甘草(各四分)。
以薑煎煮。
「升陽補氣湯」用於治療飲食失節、飢飽勞役、胃虛氣短、四肢倦怠、早飯後昏昏欲睡、五心煩熱。
藥方包括:柴胡(錢半)、生地(一錢)、升麻、澤瀉、防風、羌活、獨活、甘草(各七分)、厚朴(炒,五分)。
薑、棗,煎服。
升陽益胃湯,治脾胃虛弱,怠倦嗜臥,時值秋燥,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不思飲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數,兼肺病灑淅惡寒,乃陽氣不升也。
羌活(五錢),防風(五錢),柴胡(二錢),獨活(五錢),黃連(二錢),白芍(五錢),黃耆(二兩),炙草(一兩),人參(一兩),白朮(三錢),茯苓(三錢),廣皮(四錢),半夏(一兩),澤泄(三錢)
薑、棗,煎,早飯、午飯之間服。
此東垣治所生受病肺經之方也。蓋脾胃虛衰,肺先受病,金令不能肅清下行,則濕熱易攘,陽氣不得升,而為諸病。當以羌、防、柴胡,升舉三陽經氣;獨活、黃連、白芍,瀉去三陰鬱熱;以六君子調和脾胃。其重用參、耆、半夏、炙草,若輕於健脾,重於益胃,其升陽之藥,分輕則易升,仍宜久煎,以厚其氣;用於早飯、午飯之間,藉穀氣以助藥力,總是升胃之陽耳。至於茯苓、澤泄,方後注云小便利、不淋勿用,是滲泄主降,非升陽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名叫升陽益胃湯,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倦怠嗜睡、秋燥、濕熱退卻後身體沉重疼痛、口苦舌乾、食慾不振、大便不調、小便頻繁、以及伴隨肺部疾病的發熱惡寒等症狀,因為這些都是陽氣不升導致的。方子裡包含羌活、防風、柴胡、獨活、黃連、白芍、黃耆、炙草、人參、白朮、茯苓、廣皮、半夏、澤瀉等藥材,用薑棗煎煮,在早飯和午飯之間服用。這個方子是針對脾胃虛弱導致肺部先受病而引起的,因為脾胃虛弱,肺氣不能下降肅清,導致濕熱易於入侵,陽氣無法上升,進而產生各種病症。方子用羌活、防風、柴胡來升舉三陽經氣;獨活、黃連、白芍來瀉去三陰鬱熱;用六君子湯來調和脾胃。其中參、耆、半夏、炙草用量較重,目的是健脾益胃,升陽的藥材分量較輕,方便陽氣上升,並且需要長時間煎煮,以加強藥效。在早飯和午飯之間服用,可以利用谷氣來幫助藥力發揮,最終都是為了提升胃部的陽氣。至於茯苓、澤瀉,根據注釋,如果小便正常、沒有淋症,就不需要使用,因為這兩種藥材具有滲泄降濁的作用,並非升陽之藥。
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去皮),芒硝(三兩),甘草(二兩)
先煎四味,後納芒硝,溫分三服。
是方治太陽熱結解,而血復結於少陽樞紐間者。必攻血通陰,乃得陰氣上承。大黃、芒硝、甘草,皆入血之品,必主之以桃仁,直達血所,攻其急結;仍佐桂枝,泄太陽隨經之餘熱,內外分解,庶血結無留戀之處矣。
犀角地黃湯
犀角(三錢),生地(五錢),連翹(三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桃核承氣湯
藥材:
-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 桂枝(二兩,去皮)
- 大黃(四兩,去皮)
- 芒硝(三兩)
- 甘草(二兩)
用法:
先將桃仁、桂枝、大黃、甘草四味藥材煎煮,之後再加入芒硝,溫熱後分三次服用。
功效:
此方專治太陽經熱結不解,且血氣凝滯於少陽經脈之間的病症。藥方必須攻破血結,暢通陰氣,才能使陰氣上達。大黃、芒硝、甘草都屬於入血的藥材,以桃仁為主藥,直達血氣凝結之處,攻破急性的阻塞;再佐以桂枝,洩去太陽經脈的餘熱,內外兼治,使血氣凝滯無處停留。
犀角地黃湯
藥材:
- 犀角(三錢)
- 生地(五錢)
- 連翹(三錢)
- 甘草(五分)
原方有丹皮、澤泄,無連翹、甘草,是治厥陰、陽明藥也。溫熱入絡,舌絳煩熱,八九日不解,醫反治寒,散之、攻之,熱勢益熾。得此湯立效者,非解陽明熱邪,解心經之絡熱也。犀角、地黃,走心經,專解營熱;連翹入心,散客熱;生甘草入心,和絡血以治熱症。熱邪入絡,於理無悖也。又《回春》於原方內,加當歸、黃芩、黃連各一錢,治衄血不止。
蔥豉湯
蔥白,豉
煎服。無汗,加葛根。
此足太陽藥也。蔥,通陽而發汗;豉,升散而發汗。邪初在表,宜先服此解散之,免用麻黃者之多所顧忌,用代麻黃之所更紛也。
白話文:
原本的方劑裡有丹皮、澤瀉,但沒有連翹、甘草,是治療厥陰、陽明經的藥物。如果出現溫熱進入經絡、舌頭紅絳煩躁發熱,持續八九天不退,醫生反而用寒涼藥物散寒攻邪,反而會讓熱勢更加猛烈。服用這個湯藥後立刻見效的,不是因為解除了陽明經的熱邪,而是解除了心經經絡的熱邪。犀角、地黃走心經,專門治療營分熱邪;連翹入心,散發客熱;生甘草入心,調和血絡,以治療熱證。熱邪進入經絡,於理是合理的。另外,《回春》方劑在原方中加入當歸、黃芩、黃連各一錢,用於治療鼻衄不止。
蔥豉湯是由蔥白和豉組成,煎煮服用。如果沒有出汗,就加入葛根。
蔥豉湯是針對足太陽經的藥物。蔥具有通陽發汗的作用,豉則具有升散發汗的作用。邪氣剛開始侵犯表層時,應該先服用蔥豉湯來解表散邪,避免使用麻黃的許多顧忌,用蔥豉湯代替麻黃,可以避免更多的紛擾。
桂苓丸,治暑月傷冷濕吐瀉。
桂心,赤苓(等分)
為末,蜜丸,一兩作八丸。井水化下一丸。
既濟丸,治膀胱虛,小便不禁。
兔絲子(酒煮),益智仁(炒),茯苓,韭子(炒),肉蓯蓉(酒洗),當歸,熟地(各五分),黃柏,知母(鹽水炒),牡蠣(煅),山茱萸(酒蒸,各五錢),五味(一錢)
為末,酒、麵糊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百丸。
既濟湯,治霍亂,虛煩不得眠。
白話文:
桂苓丸用於治療夏季受寒濕導致的嘔吐腹瀉,由桂心和赤苓等量製成,研磨成粉,用蜜做成丸子,每兩分成八丸,用井水送服一丸。既濟丸用於治療膀胱虛弱、尿失禁,由兔絲子(酒煮)、益智仁(炒)、茯苓、韭子(炒)、肉蓯蓉(酒洗)、當歸、熟地(各五分)、黃柏、知母(鹽水炒)、牡蠣(煅)、山茱萸(酒蒸,各五錢)、五味(一錢)組成,研磨成粉,用酒和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空腹用鹽湯送服一百丸。既濟湯用於治療霍亂、虛煩失眠。
麥冬(二錢),人參,竹葉,半夏,附子(炮),炙草(各一錢)
姜五片,粳米百粒,煎服。
滋腎丸,治胃虛蒸熱,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上衝而喘,及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
黃柏(酒炒,二兩),知母(酒炒,一兩),肉桂(一分)
蜜丸。
此足少陽藥也。水不勝火,法當壯水以制陽光。黃柏苦寒微辛,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入腎經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腎經氣分,二藥每相須而行,為補水之良劑;肉桂辛熱,假之反佐,為少陰引經,寒因寒用也。
白話文:
麥冬兩錢,人參、竹葉、半夏、附子(炮製)、炙草各一錢。
薑五片,粳米一百粒,煎煮服用。
滋腎丸,用於治療胃虛蒸熱、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上衝而喘,以及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等症狀。
黃柏(酒炒,二兩),知母(酒炒,一兩),肉桂(一分)
製成蜜丸服用。
這屬於足少陽經的藥物。水克火,因此應該補益腎水來制約陽火。黃柏苦寒微辛,可以瀉去膀胱的相火,補腎水不足,入腎經血分;知母辛苦寒滑,可以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腎經氣分,兩者互相配合,是補益腎水的良藥;肉桂辛熱,以反佐的方式配合,作為引導少陰經的藥物,寒因寒用的原則。
甘草湯,一藥治病,是曰奇方。甘草為九土之精,生用則涼,故用伐腎泄熱。治咽痛者,功在緩腎急而救陰液也。
甘草(二兩)
炙甘湯,一名復脈湯。
炙草(四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麻仁(半斤),生地(一斤),阿膠(二兩),麥冬(半斤,去心),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先煎八味,後納膠。
是方仲景治心悸,王濤治肺痿,孫真人治虛勞,三者皆是精涸燥淫之證。《至真要大論》云:燥淫於內,金氣不足,治以甘辛也。第藥味不從心肺而主乎肝脾者,是陽從脾以致津,陰從肝以致液,各從心肺之母以補之也。
白話文:
甘草湯,只用一種藥就能治病,可謂奇方。甘草是九種土壤的精華,生用性涼,因此能清熱瀉腎。治療咽喉疼痛,功效在於緩解腎臟的急熱,救治陰液。
甘草湯的藥方是:甘草二兩。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
炙甘草湯的藥方是:炙甘草四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麻仁半斤,生地一斤,阿膠二兩,麥冬半斤去心,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先將八味藥煎煮,最後加入阿膠。
這個方子是張仲景用來治療心悸,王濤用來治療肺痿,孫真人用來治療虛勞,三者都是精氣枯竭、燥熱過盛的病症。《至真要大論》說:燥熱內侵,金氣不足,用甘辛之味治療。而方中藥味不直接作用於心肺,而是主於肝脾,是因為陽氣由脾而生津,陰氣由肝而生液,各從心肺的母氣來補益。
人參、麻仁之甘,以潤脾津;生地、阿膠之鹹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濁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草之氣厚、桂枝之輕揚,載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領地、冬歸心復脈,使以薑、棗和營衛,則津液悉上供於心肺矣。
十全大補湯,治男婦諸虛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補,常服生血、壯脾胃。
人參,肉桂,熟地,白芍,川芎,白苓,當歸,黃耆(炙),白朮,炙草(各一錢二分)
薑、棗,煎。
補腎丸,治腎水不足,陰虛。
龜板(酒炙,四兩),知母,黃柏(酒炒,各二兩),乾薑(泡,一兩)
白話文:
人參、麻仁的甘甜,可以滋潤脾臟的津液;生地、阿膠的鹹苦,可以滋養肝臟的血液;重用地黃、冬蟲夏草,擔心它們不能向上升,所以用甘草的厚重之氣、桂枝的輕揚之性,帶著地黃、冬蟲夏草向上承接肺部的燥氣,輔以清酒的香氣入血,引導地黃、冬蟲夏草回到心臟,恢復脈象,再用薑、棗調和營氣和衛氣,這樣津液就能全部向上供應給心臟和肺臟。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男女各種虛弱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補,經常服用可以生血、壯脾胃。
藥方:人參、肉桂、熟地、白芍、川芎、白茯苓、當歸、黃芪(炙)、白朮、甘草(各一錢二分)
薑、棗,煎服。
補腎丸,用於治療腎水不足、陰虛。
藥方:龜板(酒炙,四兩)、知母、黃柏(酒炒,各二兩)、乾薑(泡,一兩)
為末,粥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七丸。
三才丸,治血虛。
天門冬,熟地,人參(等分)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酒下。
黃耆十補湯,補虛勞,養氣血。
炙耆,當歸(去尾,酒洗),熟地,茯神(去心、皮,各一錢),沉香,木香(各五錢),麥冬(去心),烏藥,肉桂,半夏(薑汁炒),五味(炒),棗仁(炒),白朮,人參,白芍(炒),陳皮,炙草(各八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每次服用五十七丸。
三才丸,用來治療血虛。
天門冬、熟地、人參,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酒送服。
黃耆十補湯,用來補虛勞,滋養氣血。
黃耆炙烤,當歸去尾用酒洗淨,熟地,茯神去心皮,沉香,木香,麥冬去心,烏藥,肉桂,半夏用薑汁炒制,五味子炒制,棗仁炒制,白朮,人參,白芍炒制,陳皮,炙甘草,各取八分。
薑、棗,煎。
坎離丸,治陰虛嗽血、遺精、盜汗、潮熱。
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柏,知母
蜜丸。
坎離膏
黃柏,知母(各四兩),生地,熟地,天冬(去心),麥冬(去心,各二兩),杏仁(去皮、尖,七分),胡桃肉,白蜜(各四兩)
上銼。先將知、柏,以童便三碗,側柏葉一把,煎三四碗,去渣;又將二冬、二地入汁內,添水二碗,煎汁去滓,再搗爛如泥;另用水一二碗煎熬,絞取汁,入前汁;將杏仁、胡桃肉用水擂爛,濾汁,再擂再濾,至無滓,同蜜入前汁內,慢火熬成膏,入水內去火毒。每三五匙,以側柏葉湯調服。
白話文:
將薑和棗煎煮,用來製作坎離丸,能治療陰虛引起的咳嗽咯血、遺精、盜汗、潮熱等症狀。坎離丸的藥方包括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柏、知母,製成蜜丸。
坎離膏的藥方則包含黃柏、知母、生地、熟地、天冬、麥冬、杏仁、胡桃肉和白蜜,先將黃柏和知母用童便和側柏葉煎煮,去渣後加入天冬、麥冬,再煎煮去渣,搗爛成泥狀。然後用水煎熬,絞取汁液,加入之前的汁液中。將杏仁和胡桃肉用水研磨成泥,過濾取汁,重複研磨過濾,直至無渣,再與蜜一起加入之前的汁液中,用慢火熬製成膏狀,最後加入水中去除火毒。每次服用三五匙,用側柏葉湯調服。
忌銅、鐵器。人每徒服二地,而不知用二冬為引,何也?蓋生地能生新血,用麥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能補腎精,用天冬引入所補之地,故古方多四味互相為用也。
清肺湯,治先痰後血,為積熱也。
赤苓,陳皮,當歸,生地,赤芍,天冬,麥冬,黃芩,梔子,紫菀,阿膠(炒),桑白皮(各七分),甘草(三分),棗(二枚),烏梅(一枚)
煎服。
白話文:
治療先咳出痰液,後來出現咳血的症狀,屬於積熱,應使用清肺湯。清肺湯的組成包括:赤苓、陳皮、當歸、生地、赤芍、天冬、麥冬、黃芩、梔子、紫菀、阿膠(炒)、桑白皮(各七分),甘草(三分),大棗(二枚),烏梅(一枚)。煎煮後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藥期間要忌食銅、鐵器。此外,服用生地和熟地時,應分別搭配麥冬和天冬,因為生地能生新血,麥冬可以引導生地到達生血的地方;熟地能補腎精,天冬可以引導熟地到達補腎的地方。古方中,多采用四味藥材互相配合,以達到最佳效果。
鹿角膠丸,治房室勞傷,小便出血也。
鹿角膠(一兩,炒珠),沒藥,油發灰(各六分)
為末,取白茅根汁打糊為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分消湯,治中滿成鼓脹滿悶。
蒼朮,白朮,陳皮,厚朴,枳實,赤苓(各一錢),香附,豬苓,澤泄,腹皮(各八分),縮砂(六分),木香(三分)
白話文:
【鹿角膠丸】,用於治療房事過度導致的傷害,以及小便出血的情況。
鹿角膠(一兩,炒珠),沒藥,油發灰(各六分)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白茅根汁調製成糊狀,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空腹時,使用鹽水吞服七十丸。
【分消湯】,用於治療中間積聚而成的鼓脹和滿悶的症狀。
蒼朮,白朮,陳皮,厚朴,枳實,赤苓(各一錢),香附,豬苓,澤洩,腹皮(各八分),縮砂(六分),木香(三分)
薑、燈心,煎服。
養營湯,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茯苓(七分),廣皮(一錢),炙草(一錢),熟地(七分),當歸(一錢),白芍(錢半),黃耆(一錢),肉桂(一錢),志肉(五分),五味(七分)
薑、棗,煎服。
是方調養營氣,循衛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數,疾於衛也。故於十全大補湯中,減川芎行血之品,獨用血分填補收斂之藥,則營行之度緩;於氣分藥中加廣皮行氣之品,則衛行之度速。觀其一減一加,便能調乎營衛,使其行度不愆。復加遠志、五味者,經言營出中焦、心經主之,以遠志通腎,使陰精上奉於心;佐以五味,收攝神明,一通一斂,則營有所主而長養矣。
白話文:
這方子名叫「養營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肺氣虛、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驚悸健忘、盜汗發熱、食慾不振、體力下降、面色蒼白、氣短、頭髮脫落、小便赤澀等。方子中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廣皮、甘草、熟地、當歸、白芍、黃耆、肉桂、遠志、五味子等藥材,並加入薑、棗煎服。
「養營湯」的特色是通過調整營氣和衛氣的運行速度,達到滋補氣血、改善體虛的功效。方子中減少了川芎等行血藥物,而增加了補血收斂的藥物,使營氣運行緩慢;同時加入了廣皮等行氣藥物,使衛氣運行加快。這種一減一加的配伍,能夠有效地調節營衛運行速度,使之保持平衡。此外,方子還加入了遠志和五味子,分別起到通腎和收攝神明的作用,使營氣得到滋養和保護。
鹿茸丸,治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鹿茸(二兩),麥冬,熟地,炙耆,五味子,蓯蓉(酒浸),雞肫胵(麵炒),棗皮,牛膝,破故紙,人參(各七錢半),白苓(五錢),地骨皮(五錢),元參(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
二仙膏
鹿角(十斤),龜板(五斤),枸杞(二斤),人參(一斤)
白話文:
鹿茸丸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口渴、多尿症。藥方包含鹿茸、麥冬、熟地、炙耆、五味子、蓯蓉(酒浸)、雞肫胵(麵炒)、棗皮、牛膝、破故紙、人參、白苓、地骨皮、元參等藥材,製成蜜丸,空腹服用,每次五七十丸,用米湯送服。
二仙膏則以鹿角、龜板、枸杞、人參等藥材製成膏方。
先將鹿角、龜板鋸截刮淨,水浸,桑柴火熬煉成膠;再將人參、枸杞熬膏和入。每早酒服三錢。
是方治瘦弱少氣、夢遺泄精、目視不明、精極之證,此足少陰藥也。龜為介蟲之長,得陰氣最全;鹿角遇夏至即解,稟純陽之性,且不兩月,長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無過此者,故能峻補氣血,兩者皆用氣血,所謂補之以其類也;人參大補元氣,枸杞滋陰助陽。此血氣陰陽交補之劑,氣足而精固不遺,血足則視聽明瞭,久服可以益壽,豈第已疾而已哉。
保元丸,治老弱諸沉寒痼冷,小便滑數,大便時溏,腰腿臍腹疼痛,困倦虛瘦,食減。
白話文:
首先將鹿角和龜板鋸斷刮乾淨,浸泡在水中,用桑柴火熬煉成膠;再將人參和枸杞熬成膏,混合到膠中。每天早晨用酒服用三錢。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瘦弱少氣、夢遺泄精、目視不明、精氣虛弱等症狀,屬於足少陰經藥物。龜是介殼類動物中的首領,陰氣最充足;鹿角在夏至時就會脫落,具有純陽之性,而且不到兩個月就能長到一二十斤,骨骼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能迅速補益氣血。鹿角和龜板都用於補氣血,這就是所謂的“補之以其類”。人參可以大補元氣,枸杞滋陰助陽。這個方子是補益血氣陰陽的藥劑,氣足了精氣就不會遺泄,血足了則視聽就會明瞭。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不僅僅是治療疾病而已。
保元丸,用於治療老人、虛弱者以及各種寒性疾病,例如小便頻多、大便溏瀉、腰腿臍腹疼痛、困倦虛瘦、食慾減退等。
附子(泡,去皮、臍),白朮,山藥,肉豆蔻,赤石脂,乾薑(泡,各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保元湯,治營衛氣血不足。
黃耆(蜜酒炙,三錢至六錢),人參(三錢至六錢),炙草(一錢)
水煎。
四味鹿茸丸,治肝腎皆虛,咳嗽吐血,脈虛無力,上熱下寒。
鹿茸(酥炙,另搗成泥),五味,歸身(各一兩),熟地(二兩)
白話文:
將附子泡水,去皮和臍,再與白朮、山藥、肉豆蔻、赤石脂、泡過水的乾薑(各一兩)以及去皮的肉桂(五錢)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此方名為保元湯,用於治療營衛氣血不足。
黃耆用蜜酒炙過,用量三錢至六錢;人參三錢至六錢;炙草一錢。三味藥材一起水煎服。
另一方名為四味鹿茸丸,用於治療肝腎虛弱,伴隨咳嗽、吐血、脈象虛弱無力、上熱下寒等症狀。將鹿茸酥炙後搗成泥狀,再與五味、歸身(各一兩)以及熟地(二兩)混合服用。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下。
濟生鹿茸丸,治腎臟真陰久虛,下體痿弱疼痛,喘嗽,水泛為痰。
鹿茸(酥炙),牛膝(鹽水炒),五味(各二兩),石斛,巴戟,附子(炮),川楝(酒蒸),山藥,肉桂,杜仲(鹽酒炒),澤泄(鹽水炒,各一兩),沉香(另研,五錢)
酒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酒下。
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崩帶。
白話文:
酒糊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酒送服。
濟生鹿茸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臟精氣長期虛弱,下體無力疼痛,呼吸急促咳嗽,痰多且稀薄。
藥材包括鹿茸(以酥油炙烤)、牛膝(用鹽水炒制)、五味子(各取二兩)、石斛、巴戟、附子(炮制)、川楝(用酒蒸制)、山藥、肉桂、杜仲(用鹽酒炒制)、澤瀉(用鹽水炒制,各取一兩)、沉香(另行研磨,五錢)。
酒糊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酒送服。
歸脾湯,主要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勞損心脾,心神不安、健忘、驚恐不安、盜汗、發熱體倦、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也適用於脾虛導致血液不能正常運行,出現婦女崩漏、帶下等症狀。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茯神(二錢),黃耆(二錢,炙),炙草(五分),當歸(二錢),棗仁(二錢,炒),遠志(一錢,去心,炒),木香(五分),桂圓(七枚)
歸脾者,調四臟之神志魂魄,皆歸向於脾也。蓋五味入胃,必藉脾行其津液,以轉輸於四臟,而四臟亦必先承順乎脾,而為氣化流行之根本。參、朮、神、草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氣,桂元和脾血,先為調劑中洲;復以黃耆走肺固魄,棗仁入心斂神,固膈上二焦;當歸入肝,苦以悅其魂,遠志入胃,辛以通其志,通調膈下二臟。四臟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歸向於脾,而脾亦能受水穀之氣,灌溉四旁、榮養氣血矣。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神、黃耆(烤過)、炙草、當歸、棗仁(炒過)、遠志(去掉心,炒過)、木香、桂圓這幾味藥材組成的方劑,叫做「歸脾湯」。
歸脾湯的作用是調和心、肝、脾、肺四臟的神志、魂魄,讓它們都歸屬於脾臟。因為五味的食物進入胃之後,必須依靠脾臟來運化水液,才能輸送到四臟。而四臟也必須先順應脾臟,才能讓氣血運行正常,脾臟是氣血運化的根本。
人參、白朮、茯神、炙草能健脾胃,木香能醒脾氣,桂圓能和脾血,這幾味藥先調和脾臟;再用黃耆補肺氣,固攝魂魄,棗仁入心,安神斂神,固護膈膜上方的兩個部位(心肺);當歸入肝,苦味可以悅其魂魄,遠志入胃,辛味可以通暢志氣,通調膈膜下方的兩個部位(脾腎)。
四臟調和安寧,神志魂魄自然歸於脾臟,脾臟也能吸收水穀精華,滋養四肢,運行氣血。
獨是藥性各走一臟,足經方雜用手藥者,以黃耆與當歸、棗仁與遠志有相須之理,且黃耆味入脾而氣走肺,棗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為死氣,而神得松之生氣耳。
四烏賊骨一藘茹丸,治氣竭血結,婦人血枯經閉,男子陰痿精傷。
烏鰂骨(四兩),藘茹(一兩)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度,飲以鮑魚汁。
《內經》僅留數方,人多忽置。前人誤作䕡茹,殊失其旨。按本草藘茹,即茜草。二味並走血分,故以之治氣竭、肝傷、血枯經閉等症。丸以雀卵,飲以鮑魚汁,取異類有情,以暖腎調肝,則虛中留結之乾血,漸化黃水而下矣。此雖搜血之品,然非若大黃䗪蟲丸之猛峻也。如無雀卵,即雀肉,或雞卵與肝,亦可代。
白話文:
藥性各有歸屬,足經方中使用手藥,例如黃芪與當歸、棗仁與遠志,彼此相輔相成。黃芪味入脾,氣走肺;棗仁味入肝,色走心,因此借用它們並不違背藥性。四君子湯中原本用茯苓,改用茯神,是因為茯苓屬死氣,而茯神則得松木的生氣。
四烏賊骨一藘茹丸,主治氣虛血瘀,婦女血枯經閉,男性陽痿精損。
烏賊骨四兩,藘茹一兩。
將藥丸製成雀卵大小,每次服用五丸,用鮑魚汁送服。
《內經》僅留下幾個方子,很多人都不重視。古人誤將藘茹寫成䕡茹,完全失了本意。根據本草記載,藘茹就是茜草。這兩種藥材都走血分,所以用來治療氣虛、肝傷、血枯經閉等症。將藥丸製成雀卵大小,用鮑魚汁送服,取異類相合的道理,溫暖腎臟,調和肝氣,這樣虛弱體內留下的瘀血,就會逐漸化為黃水排出體外。雖然這個方子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不像大黃䗪蟲丸那樣猛烈。如果沒有雀卵,可以用雀肉,或者雞蛋和雞肝代替。
花蕊石散,治虛勞吐血,五內崩損,湧出升斗者。服此,使瘀血化為黃水,後以獨參湯補之。
花蕊石
火煅,研如粉。用童便一鍾煎,溫服。如男,用酒一半,如女,用醋一半,和服。
十灰散,治嘔吐咯嗽血,及虛勞、大吐血。
大薊,小薊,側葉,荷葉,茅根,茜根,大黃,梔子,棕櫚皮,牡丹皮(等分,燒存性,出火毒)
白話文:
花蕊石散專治虛勞吐血,五臟損傷,大量出血的症狀。服用後能將瘀血化為黃水,之後再用獨參湯來補益身體。
花蕊石需用火煅燒成粉末,用童便煎煮溫服。如果是男性,可以加一半酒,女性則加一半醋,混合服用。
十灰散則用於治療嘔吐、咳嗽咳血,以及虛勞、大量吐血。大薊、小薊、側葉、荷葉、茅根、茜根、大黃、梔子、棕櫚皮、牡丹皮等分,燒成灰燼,去除火毒,即可使用。
研極細。用生薑汁或蘿白汁,磨松墨半碗,調服五錢,即止。
又丸方,黃絹、馬尾、藕節、艾葉、蒲黃、蓮蓬、油發、棕櫚、赤松皮、新棉,各燒灰,等分。為末,以醋煮糯米糊和丸,梧子大。米飲下百丸。治崩血,又一切失血。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寧,五心煩熱。
人參,川芎,當歸,熟地,生地,炙耆(各一錢)
水煎服。
獨參湯,治虛勞吐血後,羸弱、氣微、少食等症。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可以用生薑汁或蘿蔔汁,將松墨磨成半碗,調和服用五錢,即可止血。
另外,還有丸藥方:黃絹、馬尾、藕節、艾葉、蒲黃、蓮蓬、油發、棕櫚、赤松皮、新棉,各燒成灰,取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用醋煮糯米糊,將粉末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用米湯送服一百丸。可治崩漏出血,以及一切失血症狀。
聖愈湯,主治血虛心煩,睡眠不安,五心煩熱。
人參、川芎、當歸、熟地、生地、炙黃芪各一錢,水煎服。
獨參湯,主治虛勞吐血後,體虛乏力、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
人參(一兩)
棗,煎服。
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進,未能消化,心胸痞悶。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木香,甘草(各一錢)
薑、棗,煎服。
參蘇飲,治內傷外感,發熱頭痛,嘔逆咳嗽,痰逆中焦,眩運嘈煩,傷風泄瀉,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
人參,紫蘇,甘葛,前胡,半夏(薑汁炒),白苓(各二錢半),陳皮(去白),甘草,枳殼(麵炒),桔梗(各二錢),木香(五分)
白話文:
人參一兩,加棗煎服,可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胸口悶脹。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木香、甘草各一錢,加薑、棗煎服,可治內傷外感,發熱頭痛,嘔吐咳嗽,痰阻中焦,頭昏眼花,心煩意亂,傷風腹瀉,以及傷寒已出汗,發熱不退。
人參、紫蘇、甘葛、前胡、半夏(用薑汁炒)、白苓(各二錢半)、陳皮(去白)、甘草、枳殼(麵炒)、桔梗(各二錢)、木香(五分),可治上述症狀。
薑、棗,煎。外感多者,去棗,加蔥白;肺中有火,去參,加杏仁、桑白皮;泄瀉,加白朮、扁豆、蓮肉。
此手足太陰藥也。風寒宜解表,故用蘇、葛、前胡;勞傷宜補中,故用參、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嘔;枳、桔,利膈寬腸;木香行氣破滯,使內外俱和,則邪自散矣。
枳實理中湯,治寒實結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白朮(土炒,二兩),人參,乾薑(炮),炙草(各一兩),枳實(麵炒),白苓(各一兩)
蜜丸。
小烏沉湯,治諸氣,心腹刺痛。
白話文:
用生薑和紅棗煎煮,如果外感症状明显,就去除紅棗,加入蔥白;若肺部有火,就去除人参,加入杏仁和桑白皮;如果腹泻,就加入白术、扁豆和莲子。
这个方子属于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的药。风寒感冒应该解表,所以用苏叶、葛根、前胡;劳损应该补中,所以用人参、茯苓、甘草;橘皮和半夏可以化痰止呕;枳实和橘皮可以利膈宽肠;木香可以行气破滞,使内外气血调和,邪气自然消散。
枳实理中汤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导致的胸闷、胸部高高隆起、手触不到胸口,用大陷胸汤治疗无效的情况。
方剂包括:白术(土炒,二两)、人参、干姜(炮制)、甘草(各一两)、枳实(面炒)、白茯苓(各一两)
制成蜜丸服用。
小乌沉汤用于治疗各种气滞导致的心腹刺痛。
香附(制,二兩),烏藥(一兩),沉香,甘草(各二錢半)
為末。每二錢,鹽湯調服。
黑神散,治傷損大吐血,口鼻俱出。
百草霜(二錢)
糯米飲調服。取深村柴火鍋底上者為妙。
柴胡疏肝散,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
陳皮(姜炒),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麵炒),白朮(各錢半),香附(錢半),炙草(五分)
玉屑丸,主治腸風臟毒。
白話文:
香附(製成,二兩),烏藥(一兩),沉香,甘草(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鹽湯調服。這個藥方叫黑神散,用於治療外傷導致的大量吐血,口鼻皆有血流出。
百草霜(二錢),用糯米水調服。最好用深山柴火鍋底上的灰燼,效果更佳。
這個藥方叫柴胡疏肝散,用於治療脅肋疼痛,寒熱交替。
陳皮(用薑炒制),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用麵粉炒制),白朮(各錢半),香附(錢半),炙甘草(五分)。
這個藥方叫玉屑丸,用於治療腸風臟毒。
椿根白皮(曬乾,四兩),槐根白皮,苦楝根,寒食麵(各三兩),威靈仙(一兩),生南星,生半夏(各五錢)
為末,滴水和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水一盞,煎丸令浮,以匙抄吞送下,不嚼。
五苓散,治暑濕、風寒諸症。
豬苓(去皮),茯苓(去皮),澤泄,白朮,肉桂(去皮)
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渴者,去桂,加黃連。
是方豬苓藉澤泄之咸以潤下,茯苓藉白朮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則濕熱散;而小便不利者,又難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之熱因熱用,內通陽道,使太陽里水引而竭之。此專治留著之水,滲於肌肉,而為腫滿。若水腫與足太陰無涉者,又非對證之方矣。
白話文:
取椿樹根的白皮晒乾,用量四兩,槐樹根白皮、苦楝樹根各三兩,寒食麵各三兩,威靈仙一兩,生南星、生半夏各五錢,研磨成粉末,滴水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一盞水煎煮丸子至浮起,用湯匙盛起吞服,不要咀嚼。
五苓散主要用於治療暑濕、風寒等症狀。
取豬苓去皮,茯苓去皮,澤瀉,白朮,肉桂去皮,研磨成粉末。用白水調和,每次服用方寸匕。若口渴,可去除肉桂,加入黃連。
五苓散中,豬苓借澤瀉的咸味潤下,茯苓借白朮的燥性升提精氣,脾精上升則濕熱散去。對於小便不利者,又難以通過膀胱,故以肉桂的溫熱性質內通陽道,引導太陽經中的水氣排出。此方專治水停滯於肌肉,導致腫脹的症狀。如果水腫與足太陰經無關,則不適合使用此方。
導赤散,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
生地,甘草梢,竹葉,木通(等分)
導,引也。小腸,一名赤腸,為四臟之一,稟氣於三焦,故小腸失化,上為口糜,下為淋痛。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腸;甘草和胃,而能下療莖中;淡竹葉皆輕清入內之品,同生地、甘草,則能從廣腸導有形之熱邪入於赤腸,其濁中清者,復導引滲入黑腸而令氣化,故云導赤。
妙香散,治夢遺失精,驚悸鬱結。
白話文:
導赤散:治療小腸有火,尿液發紅、排尿疼痛,面部潮紅、情緒激動,口腔潰瘍、舌頭起泡,咬牙切齒、口乾舌燥。配方包括生地黃、甘草梢、竹葉和木通各等份。
妙香散:治療做夢時遺精或失去精神控制,心慌不安、心情抑鬱不暢快。
人參(一兩),益智仁(一兩),龍骨(一兩),茯神(五錢,去心),遠志(五錢,去心,甘草水泡),炙草(二錢半),硃砂(水飛)
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水煎亦可。《良方》加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
是方治有夢之遺精。經言手足少陰之厥令人妄夢,《良方》加以二香通其神明,使人不夢,淫邪泮釋,自無精泄之患。而荊公之方,無此二味,或流傳日久而脫文耳。夫精之藏蓄在腎,統攝在脾,至疏泄則為聽命於心。故用茯苓、遠志,通腎以泄邪火;人參、益智,固脾以攝真精;茯神安神,硃砂定氣,龍骨秘精,三者皆安鎮心經之藥;甘草調前胡,則心有所主而精不搖矣。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時治療遺精的處方:人參、益智仁、龍骨和茯神各一兩,遠志五錢(去掉中心部分並浸泡在甘草水中),炙草二錢半,以及經過水飛處理後的硃砂。每次服用二錢,可以搭配空腹溫酒調服或者用水煎煮也可以。如果想要加強效果,可以在這個配方中加入木香二錢五分和麝香一錢。
這個處方可治療因做夢引起的遺精問題。根據傳統理論,手足少陰之厥會讓人產生幻覺並且經常做夢。因此,在「良方」中加入了木香和麝香來疏通人的精神系統,讓人在睡覺時不再做夢,從而解決遺精問題。然而王荊公的處方中沒有添加這些成分,可能是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而失傳了。
精液儲存在腎臟裡,由脾胃控制吸收和排泄。當身體需要排出精液時,它就會受到心臟的指令。所以這裡使用了茯苓和遠志來幫助排除體內的熱毒;人參和益智能夠增強脾胃功能,防止精液流失;茯神有助於安定情緒,硃砂能平靜心情,龍骨具有保肝護胃的作用,這三個都是對心經有益的草藥;最後再配上甘草和前胡,就能夠使心臟得到平衡,避免精液過度消耗。
瀉青丸,治肝實。
當歸,膽草,川芎,梔子,大黃(煨),羌活,防風(等分)
為末,蜜丸,芡實大。每一丸,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一名涼肝丸。
逍遙散,治血虛肝燥,骨蒸勞熱,咳嗽潮熱,行來寒熱,口乾便澀,月經不調。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朮(土炒),白苓,柴胡(各二錢),炙草(五分)
煨薑、薄荷,煎。
白話文:
瀉青丸,用於治療肝臟實證。
藥方如下:當歸、膽草、川芎、梔子、大黃(煨)、羌活、防風(等份)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用竹葉湯加砂糖溫水送服。此丸藥亦名為涼肝丸。
逍遙散,用於治療血虛肝燥、骨蒸勞熱、咳嗽潮熱、行來寒熱、口乾便澀、月經不調。
藥方如下: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朮(土炒)、白苓、柴胡(各二錢)、炙草(五分)
將煨薑、薄荷加入藥方中,煎服。
此足少陽、厥陰藥也。肝虛則血病,當歸、芍藥養血而斂陰;木盛則土衰,甘草、白朮和中而補土;柴胡升陽散熱,合芍藥以平肝,而使木得條達;茯苓清熱利濕,助甘、術以益土,而令心氣安寧;生薑暖胃除痰,調中解鬱;薄荷疏肝泄肺,理血消風,疏逆和中,諸症自己,所以有逍遙之名。本方加丹皮、梔子,名八味逍遙散,治怒氣傷肝,血少目暗。
臟連丸,治遠年近日,腸風臟毒下血。
川連(八兩),槐米(二兩),枳殼(一兩),防風,甘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五分)
白話文:
此方屬於足少陽、厥陰經藥物。肝虛則易生血病,當歸、芍藥可滋養血液並收斂陰氣;肝木過盛則脾土衰弱,甘草、白朮可調和脾胃並補益脾土;柴胡能升散陽氣、疏解熱邪,配伍芍藥可平肝氣,使肝木疏通暢達;茯苓清熱利濕,輔助甘草、白朮益脾,使心氣安定;生薑溫暖胃氣、去除痰濕,調和脾胃、解郁舒暢;薄荷疏肝泄肺,理血消風,疏解逆氣、調和脾胃,諸症自愈,因此得名逍遙散。本方再加入丹皮、梔子,即成為八味逍遙散,主治怒氣傷肝、血虛目暗等症。
[臟連丸],治療多年或近期腸風臟毒下血。
川連(八兩)、[槐米](二兩)、枳殼(一兩)、防風、甘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五分)。
用陳米三合,同香附一處為末,余藥共為細末;用豬大腸約長二尺,洗淨,入米、香附於內,縛定;以水二大碗,砂鍋炭火煮,干即添水,煮爛如泥,取起和藥搗丸,梧子大。每早,米飲下七八十丸,忌面、蒜、生冷、煎炙之物。
升陽除濕防風湯
蒼朮(米泔水浸,四錢),防風(二錢),白芍,白苓(各一錢)
如胃寒瀉泄、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薑、棗,煎。
是方治大便閉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則必重,病反鬱結而不通矣。以此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蒼朮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郁,故以為君;白朮甘溫,白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而升陽;白芍酸寒,斂陰而和脾也。
白話文:
用三合陳米與香附研成細末,然後將豬大腸洗淨,把米末和香附末塞入腸內,用繩子綁緊。用兩碗水,用砂鍋炭火煮,水干了就加水,煮到爛成泥狀。取出後,將藥材搗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天早上用米湯服用七八十丸。忌食麵食、蒜、生冷及煎炸的食物。
此方適用於大便閉塞,或裡急後重,多次想上廁所但排不出,或有白色膿液或血便的情況。注意不要使用瀉藥,因為使用瀉藥會加重病情,導致病症更加鬱結不通。此方可以升舉陽氣,使陰氣下降。此方屬於足太陰脾經與陽明胃經的藥物。蒼朮辛溫燥烈,可以升清陽氣,疏通郁結,因此作為君藥;白朮甘溫,白苓甘淡,輔助健脾利濕,提升陽氣;白芍酸寒,收斂陰氣,調和脾胃。
如果出現胃寒瀉泄、腸鳴的症状,可以加入益智仁、半夏各五分,再加薑、棗煎服。
抵當湯
水蛭(三十個,熬),虻蟲(三十個,熬,去翅、足),桃仁(三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皮,酒浸)
是方破無情之血結,誠為至當不易之方,毋怪乎藥之險也。然水蛭非熬化,即煮熟糜爛,亦能復生,未可輕用。
生脈散,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咳。
人參(五錢),麥冬(三錢,去心),五味(三錢)
凡曰散者,留藥於胃,徐行其性也;脈者,主於心而發原於胃也。然脈中之氣所賴以生者,必資藉於腎陰,故《內經》言君火之下,陰精承之也。麥冬清肺金治節之司,五味收先天發水之源,人參引領麥冬、五味,都氣於三焦,歸於肺而朝百脈,猶天之雲霧精白露降,故曰生脈。
白話文:
抵當湯
藥材:
- 水蛭(三十個,熬製)
- 虻蟲(三十個,熬製,去除翅膀和腳)
- 桃仁(三十個,去除皮和尖端)
- 大黃(三兩,只取皮,用酒浸泡)
功效:
此方專破無情血結,藥效確實精準難以替代,因此藥性也相對猛烈。但要注意,水蛭即使熬製或煮熟糜爛,也能復活,不可輕易使用。
生脈散
功效:
治療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咳嗽。
藥材:
- 人參(五錢)
- 麥冬(三錢,去除心)
- 五味子(三錢)
解說:
凡是稱為「散」的藥方,通常會留在胃中,慢慢發揮藥性。而「脈」則指的是心,但其源頭來自胃。但脈中之氣的生長,必須依賴腎陰,所以《內經》說君火之下,陰精承之。麥冬能清肺金,調節肺臟功能;五味子能收斂先天之精,滋養腎陰;人參引導麥冬、五味子的藥力,將其氣運送到三焦,最終歸於肺,並滋養全身經脈,就像天上的雲霧化作精華的白露降下。所以此方叫做「生脈散」。
按:仲景抵當湯、代抵當丸,用治乾血勞之血枯經閉。內用水蛭,但此物最易化生,雖以火炙焦研末,若投水中,露一宿,必復變生許多小蛭,此則未可輕用。惟《千金》一方,用發灰、杏仁等分,熬令紫色,搗如泥,以豬膏和為丸,如梧子大。每以酒下三丸,日三服,甚良。
然竊意以桃仁易杏仁,更佳。又一古方,用白鴿子一隻,去肝、腸淨,入血竭於內,病一年者用一兩,二年者二兩,三年者三兩,以針線縫住,用無灰酒煮熟,令病人吃之,瘀血即行。如心中恍亂者,食白煮肉一塊,即止。此二方有同氣相求之妙,較抵當湯丸甚遠,用之可無虞也。
然此病已過三年,必不可治矣。
白話文:
仲景的抵当汤和抵当丸,用来治疗血枯经闭的干血痨。其中用了水蛭,但水蛭容易繁殖,即使用火烤成粉末,放在水中过夜,也会重新生出许多小水蛭,所以不能随便使用。千金方里有一种方子,用发灰和杏仁等量,熬成紫色,捣成泥,用猪油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用酒送服三丸,每天三次,效果很好。
但我认为用桃仁代替杏仁效果更好。还有一个古方,用一只白鸽,去掉肝脏和肠子,放入血竭,病了一年的人用一两,两年的人用二两,三年的人用三两,用针线缝好,用无灰酒煮熟,让病人吃掉,瘀血就会排出。如果病人心中恍惚不安,吃一块白煮肉就能止住。这两个方子都有“同气相求”的妙用,比抵当汤丸效果好很多,使用起来可以放心。
但是,如果这种病已经超过三年,就无法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