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條辯》~ 原序

回本書目錄

原序

1. 原序

《癲狂條辯》,邑郭楚賢先生著也。先生精岐黃術,於此道別有薪傳,治者罔不應手輒愈,所活不下數百人,而先生尤不敢以枕中之秘獨得居奇。癸亥冬,余有《寒溫條辯》之刊,先生遂以此編囑余,願付剞劂以公諸世。余觀古今醫書,汗牛充棟,而茲證獨略。非故略也,特無專科耳。

舉世莫察,遂以鬼怪治之,其貽誤豈淺鮮哉!乃以慄山先生之書與先生之書合觀焉,乃知狂之迥別乎癲,猶溫疫之迥別乎傷寒也。傷寒與癲,則一內一外,兩不相侔。若狂,實即溫疫之變證也。慄山先生言溫疫之雜氣由口鼻而直入三焦,先生言狂之變證,其審穴專在三焦。

又可先生言溫疫在半表半裡,先生言狂之初起,痰在肝,熱在膽,非證之出於少陽乎?慄山言傷寒自外之內,溫疫自內之外。先生言傷寒由外傳內,狂證由內傳外,非雜氣之均伏於裡乎?慄山先生言傷寒少而溫疫多,先生言癲證少而狂證多。惟癲證不概見,故編中重在狂證立論,非與慄山先生之略傷寒而重溫疫者如出一轍乎?況溫疫亦有譫語狂叫、棄衣登高等證,其方藥亦復相仿,則又證之顯相類者也。故慄山先生有寒溫之條辨,余又因先生之辨而更增一條耳。

所異者,疫證有外邪而無內郁,狂證有外邪而兼有內郁,癲證則無外邪而止有內郁。蓋癲之癡迷昏憒,由憂思鬱結、痰迷心竅也,內邪也,陰也。疫之發熱咽燥,癘氣之伏於裡而浮越於表也,外邪也,陽也。狂則憂鬱之氣結於臟,瘴癘之氣復入於腑,內邪與外邪交戰於臟腑之間,即欲浮越於表而不能,所以身無寒熱而怪證百出,及陰陽混雜也。故編中治顛,僅溫中解鬱以理痰盡矣;治狂,則以理痰為先,清火次之。

蓋理痰以治其內,清火以治其外,標本兼治而法備矣。其辨證下方條理井然,學者誠當奉為矩矱。至於觸類旁通,增減變化,則在神而明之者。

同治二年癸亥一慄主人周崇第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