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海藏治驗錄 (1)

回本書目錄

海藏治驗錄 (1)

1. 海藏治驗錄

2. 外陽內陰

脾印將軍完顏公之子小將軍病傷寒六七日,寒熱間作,腕後有癍三五點,鼻中微血出,醫以白虎湯、柴胡等藥治之不愈。及余診之,兩手脈沉澀,胸膈間及四肢按執之殊無大熱,此內寒也。問其故,因暑熱臥殿角之傾,先傷寒,次大渴,飲冰酪水一大碗,外感者輕,內傷者重,外從內病,俱為陰也。故先癍衄,後顯內陰,寒熱間作,脾亦有之,非往來少陽之寒熱也。

與調中湯數服而愈。

白話文:

【外在顯陽,內裡藏陰】

完顏公,他是脾印將軍,他的兒子,也就是小將軍,患了風寒已經六七天了,他時冷時熱,手腕後方出現了幾個紅點,偶爾還會有少量的鼻血流出。醫生原本用白虎湯和柴胡等藥物治療他,但病情並沒有好轉。

等到我為他診斷,發現他的雙手脈搏沉滯且有些阻塞,我按壓他的胸口和四肢,感覺不到有異常的高溫,這表示他體內是寒的。我進一步詢問他的病史,他說因為天氣太熱,躺在涼快的大廳角落睡覺,先是受了涼,接著非常口渴,喝了一大碗冰涼的乳酪水,外表看來他只是輕微受涼,但實際上體內受到的傷害更嚴重,外在的症狀反映的是內在的病況,這些都屬於陰性反應。所以,他先是皮膚出現紅點,接著是鼻血,再來就是寒熱交錯,這是脾臟的問題,並不是少陽經的寒熱交錯。

後來我給他服用幾劑調中湯,病情就逐漸好轉了。

3. 陽狂

彰德張相公子誼夫之妻許氏,乃狀元許先之之女紹明之妹也,病陽厥怒狂,發時飲食四五倍,罵詈不避親疏,服飾臨喪,或哭或歌,或以刃傷人,不言如啞,言即如狂,素不知書識字便讀文選,人皆以為鬼魔。待其靜診之,六脈舉按皆無,身表如水石,其發也叫呼聲聲愈高。

余昔聞潔古老人云:《本經》言奪食則已,非不與之食,而為奪食也。當以藥大下之而使不能食,為之奪食也。予用大承氣湯下之得臟垢數升,狂稍寧,待一二日復發,又下之,得便數升,其疾又寧,待一二日又發,三下之,寧如舊,但不能食,疾稍輕而不已。下之,又五七次,計大便數斗,疾緩身溫脈生,至十四日,其疾愈,脈如舊,困臥三四日後起蘇,飲食微進,又至十日後安得。始得病時,語言聲怒非常,一身諸陽盡伏於中隱於胃,非大下之可乎?此易老奪食之意也。

右陽狂一條,本不當例陰證中。今暨陰狂證並列,其狂則一,其為寒熱二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讀者至此,其三複之。

白話文:

[陽狂]

彰德地方的張相公子誼夫的妻子許氏,她是狀元許先之的女兒,也是紹明的妹妹。她罹患一種疾病,稱為陽厥怒狂,發作時食量會比平時多出四五倍,並且不分親疏地罵人,即便在喪禮場合也會忽哭忽笑,甚至拿刀傷人,有時候像啞巴一樣不說話,一旦開口就像瘋子一樣。原本她不會讀書識字,但在發病時卻能閱讀文選,大家都認為她是被鬼神附身。當她病情平靜下來接受診治時,六脈都沒有反應,身體表面冷得像水或石頭,而當她發病時,叫喊聲一次比一次更高。

過去我聽過潔古老人說,《本經》中提到,要讓病人停止吃東西,不是完全不給他們食物,而是要使用藥物使其無法進食。我使用了大承氣湯來治療她,讓她排出了好幾升的臟垢,她的瘋狂症狀稍微平息。然而,過了一兩天後,病情又再次發作,我又再次使用同樣的治療方法,這次她排出了更多糞便,病情再度平息。過了一兩天,病情又再次發作,我第三次使用同樣的治療方法,效果和前兩次一樣,但是她已經無法進食,病情雖然有所減輕,但仍未痊癒。我又再接連使用了五六次同樣的治療方法,總共排出了好幾斗的糞便,病情終於開始緩解,身體也逐漸回暖,脈搏也恢復正常,到了第十四天,病情終於完全康復,脈搏也恢復到正常狀態。她在牀上躺了三四天後,終於能夠起身,開始慢慢恢復飲食,到了第十天後,病情已經完全恢復。剛開始發病時,她的語氣和聲音都非常暴躁,全身的陽氣都隱藏在體內,集中在胃部,難道不應該使用強烈的下瀉藥來治療嗎?這就是易老所謂的「奪食」意涵。

關於陽狂這個條目,原本不應該放在陰證之中。現在我將陽狂和陰狂的症狀一起列出,因為它們都是狂病,只是分別屬於寒性和熱性。即使只有毫釐之差,也可能導致千里之謬。讀者在閱讀到這裡時,請務必再三思考。]

4. 陰狂

寶豐阿磨堆侯君輔之縣丞為親軍時飲食積寒所傷久矣,一日病其脈極沉細易辨,即陰證無疑。內寒外熱,故肩背胸脅癍出十數點,語言狂亂,家人驚曰:發癍譫語,莫非熱乎?余曰:非也。陽為陰逼,上入於肺,傳之皮毛,故癍微出,神不守舍,故錯言如狂,非譫語也。肌表雖熱,以手按執,須臾冷透如水。

余與姜附等藥,前後數日,約二十餘兩後中大汗而愈。及見庭中物色,兒童雞犬,指之曰:此正我二三日間夢中境物也。然則神不守舍信矣。愈後起行,其狂又發,張目而言曰:今我受省札為御馬,群大使如何不與我慶?及診之,脈又沉退,三四日不大便。余與理中丸,三日內約半斤,其疾全愈。

侯公之狂,非陽狂之狂,乃失神之狂,即陰也,但脈陰為驗,學者當審,獨取諸脈,不憑外證可也。

白話文:

[陰狂]

寶豐地方的阿磨堆侯君輔,他擔任縣丞一職,在他還是親軍的時候,飲食不慎導致身體積累了很多寒氣,這情況已經很久了。有一天,他突然生病,他的脈象極度的沉細,容易辨認,這就是陰證無疑。他內裡有寒氣,外面卻顯得熱,因此在肩背、胸脅的地方出現了十幾個紅點,並且說話開始變得狂亂。家人都驚慌地說:他出現紅點,還胡言亂語,難道不是因為太熱嗎?我回答他們:不是的。這是因為陽氣被陰氣逼迫,上升到肺部,再傳遞到皮膚和毛髮,所以紅點微微出現,精神無法集中,所以說的話好像狂亂,但並非胡言亂語。雖然皮膚表面摸起來熱,但是用手去按,過一會兒就像冰水一樣冷。

我給他開了薑附等藥物,經過幾天,總共用了二十多兩,然後他出了大汗,病就好了。他看到庭院中的景物,孩子們、雞和狗,指著說:這些正是我過去二三天在夢中見到的東西。由此可見,精神無法集中確實是事實。他病好後開始活動,但是狂亂的症狀又出現了,他睜大眼睛說:現在我接受省札的任命成為御馬,那些大使為什麼不來慶賀我呢?再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又變得沉弱,而且三四天都沒有大便。我給他服用理中丸,三天內大約服用了半斤,他的病就完全好了。

侯公的狂亂,並非是陽狂的那種狂,而是因為失去精神集中力的狂,也就是陰性的。只要從脈象的陰性特徵來驗證即可,學者應該仔細研究,單從脈象就能判斷,不需要依賴外部的症狀。

5. 陰易

寶豐侯八郎外感風,內傷冷,自服通聖散,大汗出,內外陽氣俱脫,不及治而死。其子國華又病傷寒四五日,身微癍,渴飲水。及診之,沉弦欲絕,厥陰脈也。溫藥數日不已,又以姜附等藥微回脈生,因渴私飲水一盂,脈復退,但見頭不舉,目不開,問之則犯陰易。若只與燒褌散則寒而不濟矣。

遂煎吳茱萸湯一大服調燒褌散連進二服,作大汗兩晝止。何以然?以其至陰汗從骨髓中得溫而出,所以液汗兩晝夜方止。

白話文:

【陰易】

寶豐侯的第八個兒子,外感風邪,內則受寒,自己服用通聖散後,大量出汗,導致身體內外的陽氣都耗盡,來不及救治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國華,也得了類似流感的病四、五天,身上出現了一些斑點,並且口渴想喝水。我為他診脈,發現脈象沉弦,幾乎摸不到,這是厥陰脈的現象。服用溫熱藥物數日,病情並未好轉,再使用薑附等藥物,脈象稍微有些恢復,但因為口渴,私自喝了整整一盆的水,結果脈象再次減弱,只見他頭抬不起來,眼睛睜不開,詢問之下得知是犯了陰易之症。如果只是給予燒褌散,寒氣雖能暫時被驅除,但病情仍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於是,我煎了一大劑吳茱萸湯讓他服用,並配合燒褌散連續服用了兩次,結果產生了大量汗液,持續了兩天兩夜才停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種極度的陰寒,汗液是由骨髓深處受溫暖後排出,所以汗出的時間長達兩晝夜方纔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