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傷寒發厥有陰陽

回本書目錄

傷寒發厥有陰陽

1. 傷寒發厥有陰陽

夫厥者,有陰有陽。初得病身熱,三四日後,熱氣漸深,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或語言譫妄而反發熱者,陽厥也。初得病,身不熱,三四日後,陽氣漸消,大便軟利,小便清白,或語言低微而不發熱者,陰厥也。二證人多凝之,以脈皆沉故也。然陽厥而沉者,脈當有力;陰厥而沉者,脈當無力也。

若陽厥,爪指有時而溫;若陰厥,爪指時時常冷也。仲景云:傷寒三二日、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當下之,宜承氣湯。又云: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仲景云:傷寒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而脈微微者。里有寒也,汗出而厥者同。

又云:陰病下利而脈微者,里有寒也,白通湯主之。

一法無脈利不止,白通加豬膽汁,以其咽乾而煩也。

以上病急,或尤急,多有此形狀等類。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對傷寒引起四肢厥冷的陰陽兩種情況的認識。

如果一開始生病時身體會發熱,幾天後熱度更甚,伴隨大便硬結,小便顏色深黃,甚至出現神智不清但仍然持續發燒的現象,這是屬於陽性厥逆。相反的,如果一開始生病時身體並無發熱,幾天後體內的陽氣逐漸消減,大便變為軟稀,小便顏色清澈,甚至說話聲音微弱且沒有發燒,這是屬於陰性厥逆。這兩種情況常常讓人混淆,因為兩者的脈象都是沉脈。然而,如果是陽性厥逆,其脈雖沉但有力;如果是陰性厥逆,其脈雖沉但無力。

在陽性厥逆的情況下,手指和腳趾可能偶爾是溫暖的;但在陰性厥逆的情況下,手指和腳趾則大部分時間都是冰冷的。

張仲景指出,如果在感染傷寒後的兩三天或四五天出現四肢厥冷的現象,那必定會伴隨發燒。先前有發燒的人,接下來必定會出現四肢厥冷的現象,四肢厥冷的程度越深,體內的熱度也會越深,這種情況應該要使用下法治療,適宜服用承氣湯。他又說,如果感染傷寒後脈象滑數且四肢厥冷,表示體內有熱,應服用白虎湯。

張仲景還提到,如果感染傷寒後出現下痢清穀,表示體內寒氣重,外面卻表現為熱象,四肢厥冷,脈象微弱,表示體內有寒氣,若出汗同時伴有四肢厥冷,則情況相同。這種情況下,應服用白通湯。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患者沒有脈象,且下痢不止,則應服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因為患者可能會感到口乾舌燥且煩躁。

上述的病情可能十分危急,或者特別緊急,多會呈現上述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