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活人陰脈例 (1)
活人陰脈例 (1)
1. 活人陰脈例
太陰、少陰、厥陰,皆屬陰證也。太陰者,脾也;少陰者,腎也;厥陰者,肝也。
何謂太陰證?太陰脾之經,主胸膈䐜脹。《甲乙經》云:邪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邪中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又曰: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腑,陰受之則入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為喘呼:入五臟則䐜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
何謂少陰證?少陰腎之經,主脈微細,心煩但欲寐,或自利而渴。經云:一二日少陰病者,何也?謂初中病時,腠理寒,使入陰經,不經三陽也。
傷寒雖是三陰三陽,大抵發於陽則太陽也,發於陰則少陰也,此二經為表裡,其受病最為多。陽明、太陰受病頗稀。至於少陽、厥陰,肝膽之經,又加少焉。凡病一日至十二三日,太陽證不罷者,但治太陽。有初得病便見(去聲)少陰證者,直攻少陰,亦不必先自巨陽次傳而至。
白話文:
太陰、少陰、厥陰,這些都是屬於陰證。太陰指的是脾經,少陰指的是腎經,厥陰指的是肝經。
什麼是太陰證呢?太陰脾經,掌管胸膈脹滿。 《甲乙經》說:邪氣從陽氣入侵,是因為風雨寒暑;邪氣從陰氣入侵,是因為飲食起居,以及陰陽喜怒。又說:賊風虛邪是陽氣所受;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是陰氣所受。陽氣受邪就會進入六腑,陰氣受邪就會進入五臟。進入六腑則會身體發熱、不時臥床,還會喘不過氣;進入五臟則會脹滿閉塞,往下則會腹瀉,久而久之還會腹瀉不止。
什麼是少陰證呢?少陰腎經,掌管脈搏微弱、心煩意亂卻想睡覺、或者腹瀉卻又口渴。 經書上說:少陰病一兩天,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剛開始生病的時候,毛孔閉塞,寒氣侵入陰經,沒有經過三陽經。
傷寒雖然分為三陰三陽,但大部分都是從陽氣發病的稱為太陽證,從陰氣發病的稱為少陰證,這兩條經絡是表裡關係,最容易生病。陽明、太陰比較少生病。至於少陽、厥陰,也就是肝膽經,生病的次數就更少了。 凡是一天到十二、十三天都還在太陽證的,就只要治療太陽證。 有些人剛開始生病就出現少陰證,那就直接治療少陰證,也不用從太陽經一路傳下去。
蓋寒氣入太陽,即發熱而惡塞;入陰經,只惡寒而不發熱也。三陰中寒,微則理中湯,稍厥或中寒下利,即乾薑甘草湯。
手足指頭微冷蓋謂之清(音去聲,)此未消吃四逆,蓋疾輕故也,只可服理中乾薑之類。大假重者用四逆湯,無脈者用通脈四逆湯也。
何謂厥陰?厥陰肝之經,主消渴,氣上衝心中疼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則利不止也。若陰氣獨盛,陽氣暴絕,則為陰毒,其證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如被杖,脈沉疾,或吐利,當急救,可灸臍下,服以辛熱之藥,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古人云:辛甘發散為陽,謂桂枝、甘草、乾薑、附子之類,能復其陽氣也。微則用辛甘,甚則用辛苦熱。
白話文:
寒氣入侵太陽經,就會發熱並且感到胸悶,入侵陰經,則只會感到發冷,不會發熱。三陰經寒氣入侵,輕微的可以用理中湯治療,稍微嚴重或寒氣入侵導致腹瀉的,就用乾薑甘草湯。
手腳指尖微涼,稱為清,這還沒到需要服用四逆湯的程度,因為病情輕微,只要服用理中湯加乾薑之類的藥物即可。如果病情嚴重,則要用四逆湯,如果沒有脈象,則要用通脈四逆湯。
什麼是厥陰?厥陰是肝經,主掌消渴,氣往上衝到心臟,會感到疼痛和發熱,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蛔蟲,瀉肚子也止不住。如果陰氣過盛,陽氣突然消失,就會變成陰毒,表現為四肢冰冷、臍腹疼痛、身體像被棍子打一樣、脈象沉而快、可能會嘔吐或腹瀉,要緊急救治,可以用艾灸臍下,並服用辛熱的藥物,讓陽氣恢復,然後大量出汗解除病症。古人說:辛甘發散屬於陽,像桂枝、甘草、乾薑、附子之類的藥物,可以恢復陽氣。病情輕微就用辛甘,嚴重就用辛辛苦熱的藥物。
陰極發躁,陰證似陽也。學者當以脈別之。
問:手足逆冷,臍腹築痛,咽喉疼,嘔吐下利,身體如被杖,或冷汗煩渴,脈細欲絕者,何也?
此名陰毒也。陰毒之為病,初得病手足冷,背強嚥痛,糜粥不下,毒氣攻心,心腹痛,短氣,四肢厥逆,嘔吐下利,體如被杖,宜服陰毒甘草湯、白朮散、附子散、正陽散、肉桂散、回陽丹、返陰丹、天雄散、正元散、退陰散之類,可選用之。
白話文:
陰氣極盛時,病人會出現躁動不安的症狀,這看似陽證,其實是陰證的表現。醫者應仔細觀察脈象,才能準確判斷。
你所描述的症狀:手腳冰冷、腹部絞痛、咽喉疼痛、嘔吐腹瀉、全身痠痛如被棍棒打,甚至冒冷汗、口渴,脈象細微欲絕,這是陰毒的表現。陰毒初期,患者手腳冰冷、背部僵硬、吞嚥困難、難以下嚥米粥,毒氣侵犯心臟,導致心腹疼痛、呼吸短促,四肢冰冷無力,嘔吐腹瀉,全身痠痛。應服用甘草湯、白朮散、附子散、正陽散、肉桂散、回陽丹、返陰丹、天雄散、正元散、退陰散等藥物治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藥方。
大抵陰毒本因腎氣虛寒,或因冷物傷脾,外傷風寒,內既伏陰,外又感寒,或先外寒而內伏陰,內外皆陰,則陽氣不守,遂發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體倦怠,四肢逆冷,額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三二日間或可起行,不甚覺重。診之則六脈俱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
陽證六脈俱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證也。大抵陽毒傷寒,其脈多弦而洪數;陰毒傷寒,其脈沉細而弦疾,不可不知也。
若誤服涼藥,則渴轉甚,躁轉急,有此病證者,更須急服辛熱之藥,一日或二日便安。若陰毒漸深,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腹痛轉甚,或咽喉不利,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
白話文:
一般來說,陰毒的根本原因是腎氣虛寒,或是因吃冷物傷了脾胃,或是外感風寒,內部已經潛伏陰邪,外部又受寒,或是先外感寒邪,內部才潛伏陰邪,內外皆受陰邪影響,陽氣無法守住,於是就出現頭痛、腰沉、腹痛、眼睛痛、身體疲倦、四肢冰冷、額頭和手背冷汗不止等症狀,也可能感到焦躁口渴,精神恍惚,好像失魂落魄一樣,雖然可能在兩三天內可以勉強行動,但還是覺得身體沉重。診斷時會發現六脈都沉細而快速,尺脈短小,寸脈則可能比較大。
陽證的六脈則會浮大,或沉取時脈大但不甚快速,這就不是陰證。一般來說,陽毒傷寒,脈象多會弦而洪數;陰毒傷寒,脈象則沉細而弦疾,這點不可不知。
如果誤服涼藥,則口渴更加嚴重,躁動更加急促。有這種病症的人,更需要趕快服用辛熱的藥物,一天或兩天就能恢復。如果陰毒日益加深,症狀就會變得更加沉重,四肢冰冷,腹痛加劇,甚至出現咽喉不適、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等情況。
上此一條服涼藥躁渴轉甚,當服熱藥可也。
陽盛則身熱而無汗,陰盛則身冷而有汗。岐伯云: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躁而寒,寒則厥。(清即冷也。)
上此岐伯說陰躁之原。
或時鄭聲,指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而疾,一息七至已來。有此證者,速於氣海或關元二穴,灸三二百壯,以手足溫和為效,仍兼服正陽散、回陽丹、天雄散、白朮散,內外通,遂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
白話文:
如果之前服用涼性藥物後,躁熱口渴的情況加重了,就應該服用溫熱的藥物。
陽氣過盛,身體就會發熱,但沒有汗出;陰氣過盛,身體就會發冷,但會出汗。岐伯說:「陽氣旺盛,身體就會發熱,毛孔閉塞,呼吸粗重,呼吸時會俯仰起伏,汗出不來,身體仍然發熱;陰氣旺盛,身體就會發冷,會出汗,身體總是涼涼的,經常躁動發冷,冷到極點就會昏厥。」(清就是冷的意思。)
上面提到的就是岐伯關於陰虛躁熱的病因論述。
如果病人出現指甲、面色青黑,脈象沉細而快速,一分鐘脈搏跳動七次以上的情況,就要趕緊用艾灸氣海穴或關元穴,灸三、二百壯,直到手腳溫暖為止,同時服用正陽散、回陽丹、天雄散、白朮散等藥物,內外兼治,讓陽氣恢復,大量出汗後就會痊癒。
陰毒盛而陽氣暴絕,則為陰毒;若陽獨盛而陰氣暴絕,則為陽毒。大凡陰陽離絕,非大汗不能復正氣也。
陰陽則夫婦也,各得中則和,若偏勝則各專以權,至於極,繼之以離矣!藥石以攻邪,邪去正復,是猶鞭撻以教而欲並生也。
若陰毒已深,疾勢困重,六脈附骨取之方有,按之既無,一息八至以上,或不可數,至此則藥餌難為攻矣!但於臍中用蔥慰法,或灼艾三五百壯已來,手足不溫者,不可治也。如手足得溫,更服熱藥以助之。若陰氣陽氣來,即漸減熱藥而調治之。
若陽氣乍復,往往卻見煩躁,慎不可投涼藥,煩躁甚者,再與返陰丹即定。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白話文:
當陰邪過盛而陽氣突然消失,就稱為陰毒;如果陽氣過盛而陰氣突然消失,就稱為陽毒。總之,陰陽失衡,只有大量出汗才能恢復正氣。
陰陽就像夫妻一樣,彼此平衡才能和諧,如果一方過於強盛,就會獨佔權力,到了極點就會分離。用藥石來攻打邪氣,邪氣消除後正氣恢復,就像用鞭子教育孩子,希望他們能夠一起成長。
如果陰毒已經很深,病情沉重,脈象已經微弱難以觸摸,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八次,甚至無法計算,到了這個地步,藥物就難以攻治了。只能在肚臍上用蔥灸法,或者用艾灸三五百壯,如果手腳依然冰冷,就無法治療。如果手腳變暖,再服用溫熱的藥物幫助恢復。當陰陽氣逐漸恢復,就可以慢慢減少溫熱藥物,進行調理。
如果陽氣突然恢復,常常會出現煩躁不安,要小心不要服用寒涼藥物,如果煩躁嚴重,可以再服用返陰丹來安定。一定要牢記這些,不要犯錯。
問胸膈不快,䐜滿閉塞,唇青手足冷,脈沉細,少情緒,或腹痛者,何也?
此名太陰也。近人多不識陰證,才見胸膈不快,便投食藥,非其治也。大抵陰證者,由冷物傷脾胃,陰經受之也,主胸膈䐜滿,滿面色及唇皆無色澤,手足逆冷,脈沉細,少情緒,亦不因嗜欲,但內傷冷物,或損動胃氣,遂成陰證。復投巴豆之類,胸膈愈不快,或吐而利,經一二日遂致不救,蓋不知寒中太陰脾之經也。
右膈不快,不可用食藥,下之則成痞。
海藏云:陰證胸膈不快,此無病形也,若投巴豆之藥,即取有形也病,故輕則轉痞,重則成勞,尤重則一二日遂成不救也。故《活人》本經云:丸子巴豆,乃攻食積耳!
白話文:
如果有人感到胸膈不舒服、胃口不好、胸口闷闷的、嘴唇发青、手脚冰冷、脉搏沉细无力、情绪低落、甚至伴有腹痛,这可能是太阴证。现在很多人不了解阴证的特点,一看到胸膈不舒服就乱吃药,这是不对的。阴证主要是由于吃冷的东西伤了脾胃,导致阴经受损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胸膈闷胀、面色苍白、嘴唇没有血色、手脚发冷、脉搏沉细无力、情绪低落,这些症状并非因为嗜好,而是因为内伤了寒凉之物,或者损伤了胃气所致。如果再服用巴豆之类的泻药,胸膈会更加不舒服,甚至吐泻不止,一两天后就无法救治,因为他们不明白寒邪伤及了脾经,也就是太阴经。
对于胸膈不舒服的症状,不能用补药来治疗,否则会形成痞块。
古人海藏说:阴证导致的胸膈不舒服,其实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病症。如果服用巴豆之类的药物,就等于强行制造了病症。所以,轻则转成痞块,重则变成劳损,更严重的在一两天内就无法救治了。因此,《活人》书中说:丸子和巴豆只能用来攻克食积,不能用来治疗阴证。
問:萬一飲食不節,胸膈不快,寒中陰經,何法以治?
答曰:急則理中湯加青陳皮,銼如麻豆小,服一二劑,胸膈即快。枳實理中丸、五積散尤良。
五積散一句,是兼表也,或無有表證,或自內而之外,傳至極高之分,則宜是藥。若無表則不宜用此也,用理中法足矣!
問脈微細,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六七日自利而渴者,何也?此名少陰也。少陰之為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六七日自利而渴者,虛也,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矣。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飲食不規律,導致胸口鬱悶,體內寒氣侵犯陰經,要怎麼治療呢?
首先,可以用理中湯加入青皮,切成麻豆大小,服用一到兩劑,胸口就會舒服許多。枳實理中丸和五積散的效果也很好。
五積散屬於兼治外表的藥物,如果沒有表證,或者寒氣從內而外蔓延到極高處,才適合使用。如果沒有表證,就不應該使用五積散,用理中湯就足夠了。
如果脈象微細,想吐卻吐不出來,心裡煩躁但想睡覺,而且持續六七天腹瀉並且口渴,這是什麼情況呢?這叫做少陰病。少陰病的症狀包括想吐卻吐不出來、心裡煩躁卻想睡覺、六七天腹瀉並且口渴,這是因為身體虛弱,所以想喝水來救急。如果小便顏色是白色的,就代表少陰病的症狀很明顯了。小便顏色白,是因為下焦虛寒,無法控制水液,所以小便顏色才會是白色的。這種情況可以用四逆湯來治療。
舉陽證,少陰證,口燥舌乾而渴者,須急下之,不可緩也,宜大承氣湯主之。若脈沉而遲者,須溫之,四逆湯主之。蓋以口燥舌乾而渴者知其熱,脈沉而遲者別其寒也。
少陰病屬腎,古人謂之腎傷寒也。腎傷寒口燥舌乾而渴,固當急下,大抵腎傷寒亦多表里無熱,但若煩憒默而極,不欲見光明,有時腹痛,其脈沉細,舊用四逆湯。古人恐其熱不敢遽用,云腎病而體猶有熱者,可服黃連龍骨湯。若已十餘日,下利水止,手足微冷,乃無熱候,可服增損四順散。
白話文:
如果出現陽證,少陰證,患者口乾舌燥且感到口渴,必須立即使用瀉下藥物,不可延誤,應該使用大承氣湯。如果患者脈象沉而遲緩,則需要溫陽,使用四逆湯。因為口乾舌燥且感到口渴可以判斷患者有熱證,脈象沉而遲緩則可以判斷患者有寒證。
少陰病屬於腎病,古人稱之為腎傷寒。腎傷寒患者口乾舌燥且感到口渴,就應該立即使用瀉下藥物。通常腎傷寒患者表里無熱,但如果患者煩躁不安,沉默寡言,極度不願見光,偶爾會腹痛,脈象沉細,就應該使用四逆湯。古人擔心患者有熱證,不敢直接使用四逆湯,認為如果腎病患者體內仍有熱證,可以使用黃連龍骨湯。如果患者已經患病十多天,瀉下利水後,手腳略微冰冷,沒有熱證,就可以使用增損四順散。
上此一條,雖有腎病,而體猶有熱一句,亦當以久暫察之,不可乍見便以為身熱也。
不用四逆用黃連,及手足冷卻用四順,亦不甚的當。
舉陽證,少陰病,若惡寒而倦,時時自煩,不欲厚衣者,大柴胡下之。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微汗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常見少陰無陽證者,亦須微發汗,宜麻黃附子甘草湯。此學者不可不知也。
問身微熱,煩躁,面赤,脈沉而微者,何也?
白話文:
上面那句話,雖然有腎病,但身體還有些熱,也要根據時間長短來觀察,不能一看到發熱就認為是身體發熱。
不要因為四逆證就用黃連,也不要因為手腳冰冷就用四順,這都不太合適。
舉例來說,少陰病,如果出現惡寒、倦怠、時常煩躁、不想穿厚衣服等症狀,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少陰病初期,反覆發熱,脈象沉的,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稍微出汗。少陰病發病兩三天,經常出現少陰無陽症狀,也需要稍微出汗,可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治療。這些都是學醫者不可不知的知識。
你問身體微熱、煩躁、臉色發紅、脈象沉而微弱是什麼原因?
此名陰證似陽也。陰發躁,熱發厥,物極則反也。大率以脈別之為準,諸數為熱,諸遲為寒,無如此最為驗也。
上此一句,可以為世法。
假令身體微熱,煩躁面赤,其脈沉而微者,皆陰證也。身微熱者,裡寒故也;煩躁者,陰盛故也;面戴陽者,下虛故也。治者不看脈,以虛陽煩躁,誤以為實熱,反與涼藥,則氣消成大病矣!《外臺秘要》云:陰盛發躁,欲坐井中,宜以熱藥治之。仲景少陰證,面赤者,四逆加蔥白主之。
上外熱內寒,煩躁,不可用涼熱。
問:身冷,脈細沉疾,煩躁而不飲水者,何也?
此名陰盛格陽也。傷寒陰盛格陽者,病人身冷,脈細沉疾,煩躁而不飲者是也。若欲引飲者,非也。不欲飲水者,宜服霹靂散,須臾躁止,得睡汗出即瘥。此藥通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汗出乃愈。火焰散、丹砂丸並主之。
白話文:
這種症狀看似陽證,實則是陰證。陰氣盛則躁動,熱氣盛則昏厥,物極必反。一般來說,以脈象來判斷最準確,脈象數則為熱,脈象遲則為寒,沒有比這個更可靠的了。
以上這些道理,可以作為世人遵循的規律。
比方說,身體稍微發熱,感到煩躁,臉色發紅,脈象沉細,這就是陰證。身體微熱是因為裡寒,煩躁是因為陰氣盛,臉色發紅是因為下焦虛弱。治療者如果只看表面症狀,誤以為是實熱,反而用涼藥,就會導致氣虛,造成更大的疾病。正如《外臺秘要》所說:「陰盛發躁,欲坐井中,宜以熱藥治之。」張仲景也說,少陰證患者,臉色發紅的,可以用四逆加蔥白來治療。
總之,外熱內寒,煩躁不安,不可用涼藥。
問:身體發冷,脈象細微沉而疾,煩躁不安,卻不願意喝水,這是為什麼?
這叫做陰盛格陽。傷寒導致陰盛格陽,患者身體發冷,脈象細微沉而疾,煩躁不安,且不願意喝水。如果強迫他喝水,就錯了。不願意喝水,應該服用霹靂散,很快躁動就會停止,能夠睡覺,並出汗,病就會好。這種藥物可以通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出汗就能痊癒。火焰散、丹砂丸也都可以治療這種症狀。
問身體重少氣,陰腫入里,腹內絞痛,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婦人則裡急,腰胯連腹內痛者,何也?
此名陰陽易也。傷寒病新瘥,陰陽氣未和,因合房室,則令人陰腫,入腹絞痛,婦人則裡急,腰胯連腹痛,名為陰陽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名曰陽易;其婦人病新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接得病,名曰陰易。若二男二女,並不相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甚,毒疫著人,如換易然。
其病狀身體熱沖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花,四肢拘急,小腹絞痛,手足拳則皆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若小腹裡急,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血氣虛,骨髓竭,便翕翕氣力轉小,著床而不若搖動,起止仰人。或引歲月不死,燒褌散、豭鼠糞湯、竹皮湯、乾薑湯、青竹茹湯、當歸白朮湯,可選用之。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
「身重少氣,陰腫入裏,腹內絞痛,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婦人則裡急,腰胯連腹內痛」是什麼原因呢? 這叫做陰陽易。得了傷寒症剛好不久,陰陽之氣尚未調和,就進行性交,會導致男性陰莖脅迫疼痛,女性則出現下腹部緊張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作陰陽易。如果男人病情才剛好,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女人跟他發生關係後生病了,就被稱作陽易;如果是女人病情才剛好,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男人跟她發生關係後生病了,就被稱作陰易。如果是兩個男人或是兩個女人之間就不會互相感染。之所以叫它做易,就是因為陰陽相互影響很大,病毒傳染到人身上的時候就像更換了一樣。
它的病症表現為全身發熱,熱氣往上竄至胸部,頭部沈重無法抬起,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四肢僵硬痠疼,小腹絞痛,手腳蜷曲都難以伸展,這些都是死亡前兆。但也有不是立即就會死去的人。如果只是小腹裡面感到緊繃不舒服,熱氣往上升至胸部,頭部沈重不想抬起來,全身筋肉鬆弛無力,血液循環不好,骨骼中的精華已經耗盡,躺下來的時候感覺比移動要舒服一些,站起身來時必須靠別人扶助才能站立。有的甚至可以拖個一兩年都不死掉,可以用燒褌散、豭鼠糞湯、竹皮湯、乾薑湯、青竹茹湯、當歸白朮湯等藥方治療。
《孫兆口訣》,治陰盛隔陽,傷寒其人必躁熱,不欲飲水者,宜服霹靂散。
附子一枚,燒灰存性,為末,蜜水調下,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而汗出乃愈。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治療陰盛隔陽、感冒發熱且不想喝水的人,可以服用霹靂散。把一個附子燒成灰,保留它的本質,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水攪拌後服用,一次就可痊癒。這樣能驅除寒冷之氣,讓熱氣往上走,出汗就能好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