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勿藥元詮第二十三 (2)
勿藥元詮第二十三 (2)
1. 蘇子瞻養生頌
曰: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臥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動搖,如毫髮許,便墮地獄,如商君法,如孫武令,事在必行,有死無犯,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自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窮,數之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強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隨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云蒸雨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白話文:
說:感到飢餓才吃飯,還沒吃飽就停止,悠閒散步,務必讓肚子空空的。當肚子空的時候,就立刻回到房間,不論白天或晚上,坐著或躺著都隨意,重點在於約束自身,要讓身體像木偶一樣。常常自己告誡自己,我現在這個身體,如果稍微動搖,哪怕像頭髮絲那麼一點點,就會墮入地獄。要像商鞅的法度,像孫武的軍令一樣,事情一定要做到,即使死也不能違犯。又用佛家的話語和老子的話語,看著鼻尖,自己數著呼吸的出入,呼吸要連綿不斷,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這樣使用,作用無窮。數到幾百次時,內心平靜,身體也安穩不動,與虛空一樣。不用刻意控制,身體自然不會動。數到幾千次,或者無法再數下去時,就用一個方法,勉強稱它為「隨息」,就是隨著呼吸一起呼出,又隨著呼吸一起吸入,這樣不斷的跟隨呼吸,一旦自然停止了,不再呼出也不再吸入,忽然感覺到這個呼吸從全身毛孔中,像八萬四千朵雲一樣蒸發散開,從無始以來,所有的疾病都自然消除,所有的障礙都自然消滅,自然就能明白事理,定力也能產生智慧,就像盲人突然有了眼睛一樣,這時哪裡還需要別人指路呢?所以老人所說的養生方法就到此結束。
2. 小周天
先要止念,身心澄定,面東跏坐(平坐亦可,但前膝不可低,腎子不可著物),呼吸平和,用三昧印掐(無名指,右掌加左掌上),按於臍下,叩齒三十六通,以集身神,赤龍攪海,內外三十六遍(赤龍,舌也;內外,齒內外也),雙目隨舌轉運,舌抵上齶,靜心數息,三百六十周天畢,待神水滿,津漱數遍,用四字訣(撮抵閉吸也,撮提穀道,舌抵上齶,目閉上視,鼻吸莫呼,從任脈撮,過穀道到尾閭,以意運送,徐徐上夾脊中關,漸漸速些。
閉目上視,鼻吸莫呼),撞過玉枕(頸後骨),將目往前一忍,直轉崑崙(頭頂),倒下鵲橋(舌也),分津送下重樓,入離宮心也而至氣海(坎宮、丹田),略定一定,復用前法,連行三次,口中之津,分三次嚥下,所謂天河水逆流也,靜坐片時,將手左右擦丹田一百八十,連臍抱住,放手時將衣被圍住臍輪,勿令風入古云養得丹田暖暖熱,此時神仙真妙訣,次將大指背擦熱,拭目十四遍,去心火,擦鼻三十六遍,潤肺,擦耳十四遍,補腎,擦面十四遍,健脾,雙手掩耳,鳴天鼓,徐徐將手往上,即朝天揖,如此者三,徐徐呵出濁氣四五口,收清氣,雙手抱肩,移筋換骨數遍,擦玉枕關二十四下,擦腰眼一百八下,擦足心各一百八下。
白話文:
首先要讓念頭停止,身心清澈安定,面向東方盤腿坐好(平坐也可以,但前膝蓋不要低於臀部,腎子不要碰到東西),呼吸平穩,用三昧印手勢(無名指相掐,右掌疊在左掌上),按在肚臍下方,上下牙齒互相叩擊三十六次,以集中精神,用舌頭在口中攪動,內外各三十六次(舌頭就是赤龍;內外指牙齒內外),雙眼跟隨舌頭轉動,舌尖抵住上顎,靜下心數呼吸,完成三百六十次呼吸循環後,等口中唾液滿溢,漱口數次,接著用四字訣(撮、抵、閉、吸):收縮肛門,舌尖抵住上顎,閉上眼睛向上看,用鼻子吸氣但不呼氣,用意念從會陰沿著任脈往上,經過尾閭送上夾脊、中關,慢慢加快速度。
閉著眼睛向上看,用鼻子吸氣但不呼氣,衝過玉枕穴(頸後骨),將目光向前忍住,直接到頭頂的崑崙穴,讓津液倒流下鵲橋(舌頭),分開送下喉嚨,進入心臟,最後到達氣海(丹田),稍微靜定一下,再用前面的方法,連續做三次,口中的津液,分三次吞下,這就是所謂的天河水逆流。靜坐一會兒,用雙手左右摩擦丹田一百八十次,接著將手覆蓋住肚臍,放開手時用衣被圍住肚臍,不要讓風吹到,古人說養得丹田暖洋洋,此時神仙有真訣,接著將大拇指背摩擦發熱,擦眼睛十四次,去除心火,擦鼻子三十六次,滋潤肺部,擦耳朵十四次,補腎,擦臉十四次,健脾,用雙手摀住耳朵,鳴天鼓,慢慢將手向上,像朝天作揖一樣,這樣做三次,慢慢呵出濁氣四五口,吸入清氣,雙手抱肩,做幾次移筋換骨的動作,擦玉枕關二十四下,擦腰眼一百八下,擦腳心各一百八下。
3. 道經六字訣
呵呼呬噓吹嘻,每日自子至巳為六陽時,面東靜坐,不必閉窗,亦勿令風入,叩齒三十六通,舌攪口中,候水滿時,漱煉數遍,分三口嘓嘓嚥下,以意送至丹田,微微撮口唸呵字,呵出心中濁氣,念時不得有聲,反損心氣,即閉口,鼻吸清氣以補心,吸時亦不得聞吸聲,但呵出令短,吸入令長,如此六次,再念呼字六遍以治脾,再念呬字六遍以治肺,再念噓字六遍以治肝,再念嘻字六遍以治三焦客熱,再念吹字六遍以治腎,並如前法,謂之三十六小周天也(詩曰:春噓明目本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呬,定收金氣潤,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
白話文:
每天從子時到巳時這段六陽時辰,面向東邊靜坐,不必關窗戶,但也不要讓風直接吹進來。先叩齒三十六次,然後用舌頭在口中攪動,等口水充滿時,用口水漱口數次,分三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吞下,用意念引導口水到丹田。接著微微收縮嘴唇,默念「呵」字,把心中的濁氣吐出,念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發出聲音反而會損害心氣。吐氣後就閉上嘴巴,用鼻子吸入清氣來補養心氣,吸氣時也不能發出聲音。吐氣時要短促,吸氣時要緩長,這樣做六次。接著默念「呼」字六次來調理脾臟,再默念「呬」字六次來調理肺臟,再默念「噓」字六次來調理肝臟,再默念「嘻」字六次來排除三焦的客熱,再默念「吹」字六次來調理腎臟。以上每個字都用前面的方法練習。這樣就叫做三十六小周天。
(詩說:春天念「噓」字可以明目並扶助肝臟,夏天念「呵」字可以使心火平靜下來,秋天念「呬」字可以穩定收斂金氣並滋潤肺臟,冬天念「吹」字最重要的是使腎臟安穩,念「嘻」字可以去除三焦的煩熱,四季都要長呼氣來幫助脾臟消化食物。切記不要發出聲音讓耳朵聽到,這樣做的功效比靈丹妙藥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