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綺石
《理虛元鑑》~ 卷上 (4)
卷上 (4)
1. 虛症有六因
蕩佚者,惕之以生死;偏僻者,正之以道義;執著者,引之以灑脫;貧困者,濟之以錢財。是則仁人君子之所為也。
因醫藥者,本非癆症,反以藥誤而成。或病非因感冒而重用發散,或稍有停滯而妄用削伐,或並無裡熱而概用苦寒,或弱體侵邪,未經宣發,因其倦怠,驟患其虛,而漫用固表滋里,遂致邪熱膠固,永不得解。凡此能使假者成真,輕者變重,所宜深辨也。
白話文:
虛症的成因有六種:
- 生活放蕩的人,要以生死攸關來警示他。
- 思想偏激的人,要以正確的道理來導正他。
- 固執己見的人,要引導他變得灑脫。
- 貧困的人,要給予他金錢上的資助。 這些都是仁人君子應當做的。
至於因服用藥物而導致虛症的,本非虛勞疾病,卻因錯誤用藥而導致虛症。例如:本非感冒卻重用發散的藥物;稍微有點停滯就濫用攻伐的藥物;根本沒有裡熱卻大量使用苦寒的藥物;或者體質虛弱受到邪氣侵犯,邪氣尚未宣洩發散,就因為患者倦怠,而突然出現虛症,便漫不經心地使用固表滋補的藥物,結果導致邪氣熱毒凝固,再也無法消除。凡此種種,都能使假性虛症變成真實的虛症,使輕症變成重症,所以必須要仔細辨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