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虛元鑑》~ 卷上 (11)
卷上 (11)
1. 三禁
治勞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氣,三禁苦寒是也。蓋虛勞之痰,由火逆而水泛,非二陳、平胃、縮砂等所開之痰。虛勞之火,因陰虛而火動,非知、柏、芩、連、梔子等所清之火。虛勞之氣,由肺薄而氣窒,非青、枳、香、蔻、蘇子等所豁之氣。乃至飲食所禁,亦同藥餌。
有因胃弱而用椒、胡、茴、桂之類者,其害等於二陳;有因煩渴而啖生冷鮮果之物者,其害同於知、柏;有因氣滯而好辛辣快利之品者,其害甚於青、枳。此三禁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在治療勞損疾病時有三大禁忌,第一是不能使用過於燥烈的藥材,第二是不能使用會耗損元氣的藥材,第三是不能使用性質極為寒涼的藥材。這是因為勞損導致的痰濕,是由於火氣上逆和水濕泛濫造成的,並非二陳湯、平胃散或縮砂等藥物能化開的痰。勞損導致的火熱,是由於陰氣不足導致火氣上揚,並非知母、黃柏、黃芩、黃連、梔子等藥物能清滅的火。勞損導致的氣滯,是由於肺部功能減弱導致氣流不暢,並非青皮、枳實、木香、肉豆蔻、蘇子等藥物能疏通的氣滯。
至於飲食上的禁忌,也和藥物一樣。有人因為胃弱就大量食用花椒、胡椒、小茴香、肉桂等辛辣溫熱的食物,這對身體的危害等同於過度使用燥烈的藥材;有人因為口渴就吃大量的生冷水果,這對身體的危害等同於過度使用寒涼的藥材;有人因為氣滯就偏好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這對身體的危害甚至大於過度使用破氣的藥材。這三大禁忌,是治療勞損疾病時必須要知道的。
2. 四難
一家中如父母慈,兄弟友,夫婦摯而有別,僮僕勤而不欺。此四者在人而不在己,在本家而不在醫師,故曰難也。夫治勞之淺者,百日收功;稍深者,期年為限;更深者,積三歲以為期。其日逾久,則恩勤易怠,其效難期,則厭棄滋生,苟非金石之堅,難免嘖室之怨,一著失手,滿盤脫空,雖非醫師之過,而為醫者,亦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父母慈愛,兄弟間友愛,夫妻間深情且彼此尊重,僕人們勤奮且不欺瞞。這四種情況,是取決於他人而非自己,取決於家庭氛圍而非醫生的能力,所以說這是困難的。
對於治療勞累導致的疾病,病情較輕的,大概一百天可以見到成效;病情稍微嚴重一些的,可能要一年時間;若病情更嚴重,則需三年的治療期。然而,時間越長,病人和家屬的耐心和努力就越容易鬆懈,因為療效難以預測,厭煩和拋棄的想法就會產生。除非病人和家屬有著堅定的意志,否則難免會產生抱怨。一旦治療失誤,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即使這未必是醫生的錯,但作為醫生,也應明白這種情況。
3. 勞傷非弱症
有平時心腎不虧,並無弱症,偶有房勞,猝然嘔血者,其血從胃中來,不得以怯症論治。宜以分理安胃為主,不必用黃芩、花粉、元參等藥之涼,亦不必用黃耆、白朮、山藥之補,只須柴胡、貝母、桔梗、澤瀉、丹皮、白芍、麥冬之類治之。更有勞傷筋力而得者,只宜調其胃氣而自愈。
白話文:
[勞損非全然是虛弱病狀]
有人平時心臟和腎臟功能健全,身體並無虛弱狀況,偶爾因性生活過度,突然間出現吐血的情況,這種血是從胃部來的,我們不能將它視為膽小或虛弱的病症來治療。應該以調整胃部功能為主要治療方向,無需使用黃芩、花粉、元參等寒涼性的藥物,也不需要黃耆、白朮、山藥這些補藥。只需要使用柴胡、貝母、桔梗、澤瀉、丹皮、白芍、麥冬等藥物進行治療。此外,還有因勞損筋骨導致此種情況的,只需調養好胃氣,就能自然痊癒。
4. 嘔吐見血非弱症
往往有人患嘔血甚多,醫者遂認為弱症,誤也。此先傷於怒,怒氣傷肝,肝臟原有血積於中,後傷於寒,寒入胃,故嘔吐,嘔吐傷氣,氣帶血而暴厥耳。是不可與怯症之血同論。當於治嘔藥中,加楂肉先行其瘀,止其吐;後再徐調其他症,自可萬全也。
白話文:
經常會有人出現大量嘔血的情況,有些醫生就將這種情況診斷為體質虛弱的病症,這是不正確的判斷。這類病情通常是先因為生氣過度,導致肝臟受損,肝臟內因此有血液堆積。之後又因為受到寒冷影響,寒氣進入胃部,進而引發嘔吐。嘔吐過程中氣血受到傷害,導致氣血混雜,突然發生昏厥。這種情況不能和體虛引起的出血症狀混為一談。
在治療上,應在用於治療嘔吐的藥物中,加入山楂肉來幫助消除淤血,控制嘔吐。等到嘔吐症狀得到控制後,再慢慢調整其他的症狀,這樣就能達到全面康復的效果。
5. 傷寒見血非弱症
有勞倦傷血,瘀積胃絡,兼受風寒,寒邪迫血,火不能降,以致吐血、衄血,不可以弱症施治。若誤投涼劑,則寒愈結而血難止,只宜散其風寒,少加調血歸經之品,使邪外泄而火下降,則血自止矣。或問何以辨之?曰:頭痛、惡寒、戰慄、手足逆冷,而其人素無虛症,如虛火上炎,不足之候,身體不瘦,突然而起者是也。
白話文:
[對於傷寒而出血的情況,並非都是體質虛弱的病症],內容為:有人因為勞累過度導致血液受損,瘀血在胃部網絡堆積,同時又受到風寒的影響,寒氣迫使血液異常,使得身體的火氣無法順利下降,因而出現吐血或鼻血的現象,這種情況不能按照體質虛弱的病症來治療。如果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寒氣會更加凝結,導致出血更難以停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散去風寒,稍微添加一些調理血液和引導血液回歸正常路徑的藥物,讓邪氣從體內排出,火氣下降,那麼出血自然就會停止。
有人可能會問,該如何區分這種情況呢?回答是:如果病人出現頭痛、怕冷、發抖、四肢冰冷,但此人平時並無虛弱的病徵,例如虛火上升、不足的症狀,而且身體沒有顯著消瘦,這種突然發生的情況,就是我們要辨別的目標。
6. 腸風便血不同怯症
每見先天不足之人,得腸紅便血之症,不肯自認為勞怯,且以為輕病而不治,久久至氣血盡而不治者甚多。不知虛弱之人,飢飽勞役,風、寒、暑、濕乘虛而入,兼之酒色太過,濕滯中州,元氣下陷,客風邪火,流入腸胃,氣滯血凝,腐敗潰亂,而成土崩河決之勢。若不速治,將成大患。
治法如何?曰:不過散其風,燥其濕,寬其腸,行其氣,活其瘀,止其血,升其陷而已。散風用炒黑防風、荊芥為主。此二味,生用則能散風於上部,炒用則散風於二腸,荊芥尤為要藥。寬腸行氣以炒枳殼為主。止血以炒黑蒲黃、醋炒地榆為主。行瘀以紫菀為主,兼有調血歸經之妙。
升陷以升麻、柴胡為主。燥濕以白朮、澤瀉、茯苓為主。風散、濕除、氣行、瘀消,元陽生髮則病自愈。能節勞戒氣,貶酒卻色,善自調攝,且知起居服食禁忌,自不復發。更兼以調和氣血、補助先天之劑投之,與虛勞血症收功之法同治,終身可以無患。
白話文:
[腸風便血病症解析]
常常看到一些體質先天不足的人,得了腸紅便血的病症,他們不願承認自己是勞損體弱,甚至認爲這僅是小病而不去治療,久而久之,等到氣血耗盡時才後悔莫及的情況比比皆是。殊不知,身體虛弱的人,在飢餓飽食、勞累過度,或遭受風、寒、暑、溼侵襲時,加上飲酒過量和房事過度,導致體內溼氣滯留,元氣下陷,外來風邪與內火流竄至腸胃,造成氣滯血瘀,腐敗潰亂,就像土崩瓦解,河水決堤一樣嚴重。如果不迅速治療,將可能釀成大禍。
那麼該如何治療呢?簡單來說,就是疏散風邪,祛除溼氣,舒緩腸道,暢通氣機,活化瘀血,止住出血,提升下陷的元氣。疏散風邪可用炒黑的防風、荊芥爲主。這兩味藥,生用可從上部驅散風邪,炒用則能在腸道內驅散風邪,其中荊芥更是關鍵藥物。舒緩腸道和暢通氣機則以炒過的枳殼爲主。止血方面,炒黑的蒲黃和醋炒的地榆是主要用藥。活化瘀血則以紫菀爲主,它還有調整血液迴歸正常循環的奇妙功效。
提升下陷的元氣以升麻、柴胡爲主。祛除溼氣則以白朮、澤瀉、茯苓爲主。當風邪被驅散,溼氣被去除,氣機暢通,瘀血消失,元陽得以生長,疾病自然就會痊癒。如果能夠節制勞累,避免生氣,戒酒,節制房事,善於自我調養,且瞭解生活作息和飲食的禁忌,病情就不會再復發。再加上調和氣血,補充先天不足的藥劑,與治療虛勞血癥的收效方法相同,一生都可以免於病痛。
以上就是腸風便血病症的解析和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