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虛元鑑》~ 卷上 (9)
卷上 (9)
1. 腎痹論
此即遺精痿症也。其初起於酒色不節,精血日竭,水火俱衰,肝風、脾濕、腎虛生寒,三氣合聚而為腎痹。宗筋不能束骨節利機關,足難步履,腰背難以俯仰,坐臥難支。總因傾盡真元,而筋骨日瘁也。法宜清氣安神,以養心脾之血;潤燥滋血,以歸肝腎之陰。
白話文:
這描述的就是遺精和性功能障礙的情況。起初是由於飲酒及房事無度,導致精血逐漸耗盡,身體的陰陽兩者都呈現衰弱狀態,肝臟風邪、脾臟濕氣、腎臟虛弱產生寒冷,三種病氣聚合在一起形成了腎部的病痛。主要神經無法正常束縛骨骼和關節,使得行走困難,腰部和背部難以彎曲或伸展,坐臥時都感到難以承受。總體來說,這是因為消耗了過多的生命力,致使筋骨日益憔悴。治療方法應當是清靜氣息、安定精神,來滋養心臟和脾臟的血液;滋潤乾燥、滋補血液,以調理肝臟和腎臟的陰虛。
2. 白濁白淫論
白濁、白淫,從新久定名。初出莖中痛而濃濁如膏,謂之白濁。久之不已,精微弱而薄,痛亦漸減,至後聞淫聲、見女色,而精下流,清稀而不痛,則謂之白淫也。白濁全屬火,至白淫,則火衰而寒勝矣。此因腎家元氣降而不升,故黏絲帶膩,馬口含糊而不已。治法宜回陽氣而使上升,固其精元而不使下陷,則病自止矣。
外此有症非屬虛,而濕熱下注者,宜從丹溪治法。又有所求不遂,志意鬱結而精泄,及氣虛人失精氣而遺者,皆非虛病也。
3. 女人虛勞
女人虛勞,有得之鬱抑傷陰者,有得之蓐勞者,有得之崩帶者。其鬱抑傷陰,雖以調肝為急,終是金能剋木。蓐勞、崩帶,雖以補腎為急,終是金能生水。此陰虛成勞,總不離乎清金以為治也。蓐勞非即是勞嗽,蓐勞重,然後傷肺而勞嗽以成。治當以歸脾、養榮,兼清金主之。別有氣極一種,短氣不能言者,卻不在陽虛例,乃肺病也。此症雖陳皮,亦在所忌。
白話文:
【婦女虛弱勞損】
婦女虛弱勞損的情況,有的是由於長期心情壓抑,導致陰氣受損;有的是因為產後勞累;有的則是因為月經失調或白帶過多所致。對於因心情壓抑導致陰氣受損的情況,雖然首要的是調理肝臟,但最終還是要考慮到金能剋制木的五行相剋原則。對於產後勞累和月經失調或白帶過多造成的情況,雖然首要的是補腎,但最終還是要考慮到金能生水的五行相生原則。這些因陰虛而形成的勞損,治療上總體來說都離不開清熱潤肺。
產後勞累並不是等同於勞力性咳嗽,只有當產後勞累嚴重到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影響肺部,進而形成勞力性咳嗽。在治療上,應採用歸脾湯、養榮湯,同時輔以清熱潤肺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氣息非常微弱,甚至無法正常說話,這種情況並不屬於陽虛範疇,而是肺部疾病。對於這種情況,即使是陳皮這樣的溫和藥材,在治療時也需謹慎使用。
4. 屍疰傳屍勞等症
夫勞極之候,血虛血少,艱於流布,甚至血不脫於外,而但蓄於內,蓄之日久,周身血走之隧道悉痹不流,而營分日虛,於是氣之所過,徒蒸瘀血為熱,熱久則蒸其所瘀之血,化而為蟲,遂成屍疰瘵症。其或因濕火蒸化,或因死痰滲入清窌而成,皆是類也。自此竭人之神氣,養蟲之神氣,人死則蟲亦死,其遊魂之不死者,傳親近之一脈,附入血隧,似有如無,其後蟲日榮長,人日凋瘁,而命隨以斃。
故傳屍勞又與屍疰症不同,屍疰因虛損而成,若傳屍則在素無虛損之人,一傳染,即現出勞怯候,或發熱、骨蒸,或咳嗽、吐血、唇紅、面青等症者是。所傳亦分五臟,在脾腸澼,在心吐血,在肝與肺則咳嗽也。治屍疰以清金養榮為本,其殺蟲斷祟,當以獺肝、獺爪、熊指、啄木等丹治之。
至犯傳屍者,一見其外症唇紅、面青、骨蒸、內熱,飲食健啖,而人漸瘦不已者,必有蟲也,治以獺爪百部丸主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屍疰」和「傳屍勞」等病症的描述。當一個人勞累到了極點,身體的血液虛弱且量少,導致血液流通困難,久而久之,全身血液流動的通道都變得閉塞不通,營養成分日益虛弱。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的氣流只能蒸發瘀積的血液產生熱度,長時間的高溫會使瘀血轉變為寄生蟲,進而形成屍疰或瘵症。這些病症可能由濕熱蒸發或死痰滲入清腦引起,都屬於同一類型。一旦生病,就會消耗人的精力來滋養蟲子,人一旦死亡,蟲子也會隨之死去,然而,病者的靈魂會傳給親近的人,附著在他們的血液中,初時感覺不到什麼異樣,隨著時間推移,蟲子逐漸壯大,人體卻逐漸衰弱,最終導致死亡。
「傳屍勞」和「屍疰」兩種病症不同,屍疰是由虛弱耗損造成的,而傳屍則發生在原本並未有虛弱耗損的人身上,一旦被感染,就會出現勞累乏力的症狀,可能伴隨發燒、骨蒸、咳嗽、吐血、嘴脣紅、臉色青等症狀。這些病症依五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如脾臟問題可能引發腸澼,心臟問題可能導致吐血,肝臟和肺臟問題則可能引起咳嗽。治療屍疰主要應從清熱養血著手,殺蟲驅邪則可使用獺肝、獺爪、熊掌、啄木鳥等藥材製成的丹藥。
對於感染傳屍的人,如果發現嘴脣紅、臉色青、骨蒸、體內發熱,雖然胃口好,但體重卻持續下降,這表示體內可能有蟲。治療上可以使用獺爪百部丸作為主藥。
5. 虛勞當治其未成
患虛勞者,若待其已成而後治之,病雖愈,亦是不經風浪,不堪辛苦的人,在富貴者猶有生理,貧者終難保也。是當於未成之先,審其現何機兆,中何病根,爾時即以要言一二語指示之,令其善為調攝,隨用湯液十數劑,或用丸劑膠劑二三斤,以斷其根,豈非先事之善策哉。
白話文:
患有虛弱勞損疾病的人,如果等到病情完全發展才來治療,即使病好了,身體也會變得脆弱,就像無法抵擋風浪、承受不了艱辛的人一樣。對於富有的人來說,可能還有能力維持生活;但對窮人而言,就難以確保能保住健康。
因此,應該在病情尚未完全發展之前,詳細觀察出現了哪些徵兆,判斷出病因所在。這時候,只需用簡單明瞭的幾句話來指導他們,讓他們懂得如何妥善調理自己的身體。可能只需要服用十幾劑的湯藥,或者使用兩三斤的丸藥或膠藥,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豈不是事先預防的好策略嗎?
這樣一來,就能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6. 知節
節為節省之義。虛勞之人,其性情多有偏重之處,每不能撙節其精神,故須各就性情所失以為治。其在蕩而不收者,宜節嗜欲以養精;在滯而不化者,宜節煩惱以養神;在激而不平者,宜節忿怒以養肝;在躁而不靜者,宜節辛勤以養力;在瑣屑而不坦夷者,宜節思慮以養心;在慈悲而不解脫者,宜節悲哀以養肺。
此六種,皆五志七情之病,非藥石所能療,亦非眷屬所可解,必病者生死切心,自訟自克,自悟自解,然後醫者得以盡其長,眷屬得以盡其力也。
白話文:
「節」就是節省的意思。對於虛弱疲憊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在某些方面會過度投入,無法適當地節制自己的精神消耗,所以必須根據他們性格上的偏差來進行調理。如果他們的情緒像潮水般起伏不定,難以控制,就應該節制慾望,以保存精力;如果他們容易陷入煩惱,久久不能釋懷,就應該減少煩惱,以保護精神健康;如果他們情緒容易激動,無法平靜,就應該控制忿怒,以養護肝臟;如果他們總是焦躁不安,無法安靜,就應該減少辛勞,以保存體力;如果他們思慮過多,無法放鬆,就應該節制思考,以養護心臟;如果他們總是悲傷,無法釋懷,就應該減少悲哀,以養護肺部。
這六種情況,都是由人的五志(喜、怒、憂、思、恐)和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引起的疾病,不是單純用藥物可以治療的,也不是親朋好友能夠解決的。必須要病人自己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自我反省,自我剋制,自我領悟,自我解脫,這樣,醫生才能發揮最大的治療效果,親朋好友才能盡到最大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