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數》~ 五過

回本書目錄

五過

1. 五過

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醫工診之,不審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力氣,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

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勢脫,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

始富後賤,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癖為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問名,當合男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藏空虛,血氣難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嘗富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留薄歸陽,膿積寒炅。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肢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

白話文:

凡是遇到未曾診斷的病人,必須詢問他是否曾由尊貴的地位跌至低賤,即使沒有受到外邪的侵襲,疾病也會由內而生,這種情況稱為「脫營」。如果他是由富裕轉為貧困,這種情況稱為「失精」。五臟的氣機阻滯,疾病就會併發。醫生在診斷時,若未能詳細瞭解臟腑的情況和身體的變化,對病情感到疑惑,不知道這是什麼病,隨著時間推移,病人的身體日益消瘦,氣血虛弱,病情加重,全身無力,時常驚慌。病情嚴重的,是因為他的體表被消耗,體內的營養也被奪取。優秀的醫生也可能會失誤,不瞭解病情,這也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個失誤。

凡是想要診斷病人,必須先了解他的飲食和生活環境,突然的快樂或悲傷都會損傷精氣,精氣枯竭,形體就會衰敗。突然的暴怒會傷害陰分,突然的狂喜會傷害陽分,氣血逆亂向上,充滿了血管,導致形體受損。拙劣的醫生治療時,不懂得如何補充或排瀉,也不瞭解病情,病人的精華每天都在流失,邪氣便乘虛而入,這是治療過程中的第二個失誤。

診斷病人有三個基本原則,必須瞭解他的社會地位,比如貴族的衰落,或是想成為王侯。所以,即使貴族沒有受到外邪的侵襲,他們的精神內傷,身體必定會衰敗。

開始富裕後來貧困的人,即使沒有受到外邪的侵害,皮膚會乾燥,筋骨會萎縮,導致肌肉緊張。醫生如果不能嚴肅對待,不能集中精神,外表看似柔弱,一旦病情混亂,就無法恢復正常,病情無法得到改善。詢問病人的姓名,應結合其性別。情感的隔絕、鬱悶、憂慮、恐懼、喜悅、憤怒等情緒,都會導致五臟虛弱,血氣難以保持穩定。醫生如果不能理解這些,談何治療方法?曾經過著富裕生活的人遭受重大創傷,筋脈斷裂,即使身體可以再次活動,但氣色無法恢復,所以傷口無法癒合,邪氣停留於身體,最終歸於陽分,形成膿腫或寒冷發燒。拙劣的醫生在治療時,頻繁地針刺陰陽兩經,導致身體機能失調,四肢抽筋,死亡的日子已定,醫生卻不明白病因,只說出死亡的日期,這樣的醫生也是一個拙劣的醫生,這是治療過程中的第五個失誤。所有這些錯誤,都是由於醫生的技術不夠精通,對人際關係的理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