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犀角大青湯,治胃火發斑,大渴大熱,咽痛不利。

犀角尖、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芩、黃連、黃柏、人中黃、黑山梔(各一錢五分),或加石膏(一兩),同煎。

三黃解毒湯,治火毒內盛。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二錢五分)。

加味升麻湯,治胃火上衝,頭痛甚熾。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石膏(三錢),薄荷(五分),加燈心(二十節)。

香砂六君子湯,治胃寒吐瀉。即六君子加藿香(一錢),砂仁(二粒)。

歸芍六君子湯,治脾陰虛弱下血。

歸身、白芍(各二錢),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陳皮、半夏(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千金牡丹皮散,治腸癰。

丹皮、苡仁(各五錢)、瓜蔞仁(一錢五分),桃仁(十二粒研)。水煎服。如大便閉,加大黃(一錢半),當歸(三錢)。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飲停膈間,加蒼朮、木通更效。

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人參燕窩百合湯,潤肺清金。(實熱人忌用。)

人參(一錢,如無力者以洋參沙參二三錢代之),燕窩(三錢),百合(五錢)。

白話文: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犀角大青湯:治療胃火引起的發斑、口渴、高燒、咽喉疼痛。 藥物組成:犀角尖、大青葉、玄參、甘草、升麻、黃芩、黃連、黃柏、茵陳蒿、山梔子(各1.5克),可加石膏(10克),水煎服。

三黃解毒湯:治療體內火毒旺盛。藥物組成:黃連(2克)、黃芩、黃柏、山梔子(各2.5克)。

加味升麻湯:治療胃火上逆引起的劇烈頭痛。藥物組成: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1克)、石膏(3克)、薄荷(0.5克),加燈心草(20節)。

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即六君子湯加藿香(1克)、砂仁(2粒)。

歸芍六君子湯:治療脾陰虛弱導致的出血。藥物組成:當歸、白芍(各2克)、人參、白朮、茯苓(各1.5克)、陳皮、半夏(各1克)、炙甘草(0.5克)。

千金牡丹皮散:治療腸癰(腸道炎症)。藥物組成:牡丹皮、薏苡仁(各5克)、瓜蔞仁(1.5克)、桃仁(12粒,研碎)。水煎服。若便秘,可加大黃(1.5克)、當歸(3克)。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飲邪停滯於膈間,加蒼朮、木通效果更好。藥物組成:半夏(薑炒)、白茯苓(各3克)、炙甘草(1克)、生薑(3片)。

人參燕窩百合湯:滋潤肺部,清泄肺金。(實熱體質者禁用。)藥物組成:人參(1克,體虛者可用西洋參或沙參2-3克代替)、燕窩(3克)、百合(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