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人參養榮湯,治氣虛榮衛不固。

白芍(二錢),人參、黃耆(蜜炙),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分),甘草(炙)、茯苓、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加姜(一片),棗(二枚)。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疫症,喉風,發斑。

甘草、桔梗、黃芩、酒黃連(各一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薄荷(六分),升麻(二分),連翹、牛蒡子(各八分)。

治疫清涼散,治疫邪入里,脹悶譫狂。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人中黃(一錢),柴胡(一錢五分),荷葉(七分)。

葛根治痢散,治赤白痢,初起者皆效。

葛根(一錢五分),苦參(酒炒,八分),陳皮(一錢),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一錢二分)。共為末煎服。有火者加黃連五分。

補中益氣湯,中氣下陷,以此升之。

黃耆(一錢五分),白朮(土炒),人參、當歸、炙甘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陳皮(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金匱腎氣丸,治腎經聚水,即六味丸加附、桂、車前、牛膝。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附子(各一兩)。如水腫者用五加皮八兩,煮水煉蜜為丸。

秘旨安神丸,治驚悸神魂失守。

人參、棗仁、茯神、製半夏(各二錢),當歸、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五味子(十粒),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治心虛惕不臥。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一兩),石菖蒲、龍齒(各五錢)。蜜為丸,以辰砂為衣,每服二錢。

洋參麥冬湯,治心經虛熱而痛者。

洋參、麥冬、當歸(各二錢),生地(三錢),白芍、丹參、釵石斛(各一錢五分),犀角、甘草(各五分)。

沉香降氣散,治氣滯心痛。

沉香(三錢),砂仁(七錢),炙甘草(五錢),香附(鹽水炒,五兩),元胡索(酒炒一兩),川楝子(煨淨一兩),共為末,每服二錢,淡薑湯下。

萆薢分清飲,治心移熱於膀胱而為赤濁者,並治諸淋。

川萆薢(二錢),炒黃柏、石菖蒲(各五分),茯苓、白朮(各一錢),蓮心(七分),丹參、車前子(各一錢五分)。

柴胡疏肝散,治肝氣左脅痛。

柴胡、陳皮(各一錢五分),川芎、赤芍、枳殼、醋炒香附(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芍藥甘草湯,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太無神功散,治一切痞積。

地萹蓄,瞿麥穗、麥芽(各五錢),神麯(二錢五分),沉香、木香(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錢),酒蒸大黃(二兩)。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燈心竹葉湯下。女人用紅花當歸湯。

白話文: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人參養榮湯:治療氣虛、衛氣不足。組成:白芍(2錢)、人參、黃耆(蜜炙,各1.5錢)、當歸、白朮、熟地黃(各1.5錢)、炙甘草、茯苓、遠志(各0.7錢)、北五味子、桂枝、陳皮(各0.4錢),加生薑(一片)、大棗(兩枚)。

普濟消毒飲:治療大頭瘟疫、喉痺、發斑。組成:甘草、桔梗、黃芩、酒黃連(各1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0.5錢)、薄荷(0.6錢)、升麻(0.2錢)、連翹、牛蒡子(各0.8錢)。

治疫清涼散:治療疫邪入侵,導致胸悶、譫語、狂躁。組成: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1錢)、人中黃(1錢)、柴胡(1.5錢)、荷葉(0.7錢)。

葛根治痢散:治療赤白痢,初期效果佳。組成:葛根(1.5錢)、苦參(酒炒,0.8錢)、陳皮(1錢)、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1.2錢)。共研磨成粉末煎服。如有火熱症狀,加黃連(0.5錢)。

補中益氣湯:治療中氣下陷,用以提升中氣。組成:黃耆(1.5錢)、白朮(土炒,1錢)、人參、當歸、炙甘草(各1錢)、柴胡、升麻(各0.3錢)、陳皮(0.5錢),加生薑(一片)、大棗(兩枚)。

金匱腎氣丸:治療腎經積水,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肉桂、車前子、牛膝。組成:熟地黃(8兩)、山藥(4兩)、山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2兩)、茯苓(6兩)、肉桂、附子(各1兩)。如有水腫,加五加皮(8兩),煮水煉蜜製成丸劑。

秘旨安神丸:治療驚悸、神魂失守。組成:人參、酸棗仁、茯神、制半夏(各2錢)、當歸、炒白芍、橘紅(各1.5錢)、五味子(10粒)、炙甘草(0.5錢)、生薑(3片)。

安神定志丸:治療心虛、驚悸不安、失眠。組成: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1兩)、石菖蒲、龍齒(各0.5兩)。用蜂蜜製成丸劑,以朱砂為衣,每次服用2錢。

洋參麥冬湯:治療心經虛熱疼痛。組成:西洋參、麥冬、當歸(各2錢)、生地黃(3錢)、白芍、丹參、石斛(各1.5錢)、犀角、甘草(各0.5錢)。

沉香降氣散:治療氣滯心痛。組成:沉香(3錢)、砂仁(7錢)、炙甘草(5錢)、香附(鹽水炒,5兩)、元胡索(酒炒,1兩)、川楝子(煨淨,1兩)。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淡薑湯送服。

萆薢分清飲:治療心火移熱於膀胱導致小便赤濁,以及各種淋證。組成:川萆薢(2錢)、炒黃柏、石菖蒲(各0.5錢)、茯苓、白朮(各1錢)、蓮子心(0.7錢)、丹參、車前子(各1.5錢)。

柴胡疏肝散:治療肝氣鬱滯導致脅肋疼痛。組成:柴胡、陳皮(各1.5錢)、川芎、赤芍、枳殼、醋炒香附(各1錢)、炙甘草(0.5錢)。

芍藥甘草湯:治療肝木克脾土導致的腹痛。組成:酒炒白芍(3錢)、炙甘草(1.5錢)。

太無神功散:治療一切痞積。組成:地膚子、瞿麥穗、麥芽(各0.5兩)、神麴(0.25兩)、沉香、木香(各1.5錢)、炙甘草(0.5兩)、酒蒸大黃(2兩)。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3錢,燈芯竹葉湯送服。婦女可用紅花當歸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