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三 (8)
卷三 (8)
1. 48.《神農嘗毒經》與《神農本草》何異?
枳實,七八月採者為枳實。苦寒辛酸猛烈。行氣破舊積,除寒熱結,長肌消食,療郁久內熱,安五臟六腑。九十月採者為枳殼,寬中益氣,開胃健脾,破新積,功用與枳實略同,臟腑實熱者嘗則救補,虛寒者嘗則損毒。忌大棗。
厚朴,即榛樹皮也。苦降辛溫猛烈。新則辛溫,舊則苦降;用辛燥則連浮皮,用苦降則取油肉。安五臟六腑,療霍亂膨脹,調中氣,厚腸胃,舒寒熱鬱氣。配涼藥則涼,配熱藥則熱。臟腑氣實者嘗則救補,氣虛者嘗則損毒。宜姜,惡澤瀉、硝石、寒水石,忌黑豆,食之膨脹。
茈胡,即柴胡也。苦散升燥猛烈。散少陽表邪,專入心肝膽,大瀉肝氣,療寒熱往來。少用能升補藥,多用極燥真陰。表有邪者嘗則救補,表無邪者嘗則損毒。
防風,甘溫燥散猛烈。專散太陽太陰陽明經寒邪,能通十二經絡,搜發風寒。表邪在太陽最淺時,若用之稍無節制,即真達陽明,引通經絡。表有邪寒者嘗則救補,表有熱邪者嘗則損毒。
獨活,即羌活母也。苦溫燥散猛烈。搜發百節風寒,升散太陽少陰厥陰寒氣,並通十二經絡,燥濕療痹。有是症者嘗則救補,無是症者嘗則損毒。
細辛,辛溫大燥猛烈。搜發少陰厥陰風寒,溫燥血氣,能通表裡。表裡均有寒邪者嘗則救補,實熱者嘗則損毒。
麻黃,燥溫猛烈,入太陽少陽陽明經,燥散風寒,解肌發汗。各經感有寒邪者嘗則救補,各經感有熱邪者及實熱者嘗則損毒。
桂枝,溫燥猛烈。走太陰太陽,燥散風寒,解肌發汗。各經感寒邪者嘗則救補,感熱邪者及有實熱者嘗則損毒。
梨,名稱不一,惟雪梨入藥(即乳梨也,皮薄肉白如雪。)連皮生食,甘寒潤五臟六腑;去皮熟食,酣甘助濕。臟腑實熱者嘗則救補,虛寒者嘗則損毒。制附、桂、薑、椒;忌蒼朮;畏細辛。
白話文:
48.《神農嘗毒經》與《神農本草》何異?
枳實,七八月採收的稱為枳實。味苦寒辛酸,藥性猛烈。能行氣消散陳舊積滯,去除寒熱鬱結,增強肌肉,幫助消化,治療久郁的內熱,調和五臟六腑。九十月採收的稱為枳殼,能寬胸理氣,益氣健脾,消除新近積滯,功效與枳實大致相同。臟腑實熱的人服用則有益,虛寒的人服用則有害。忌與大棗同服。
厚朴,就是榛樹皮。味苦降,辛溫,藥性猛烈。新鮮的辛溫,陳舊的苦降;如果用其辛燥之性,則會連皮帶浮層一起作用;如果用其苦降之性,則會作用於油脂和肉質層。能調和五臟六腑,治療霍亂引起的腹脹,調理中氣,滋養腸胃,舒緩寒熱鬱滯之氣。與寒涼藥物配伍則性寒,與溫熱藥物配伍則性溫。臟腑氣盛的人服用則有益,氣虛的人服用則有害。宜與薑同用,忌與澤瀉、硝石、寒水石同用,忌與黑豆同服,同服會導致腹脹。
柴胡,味苦,藥性散、升、燥,且猛烈。能疏散少陽經的表邪,專入心、肝、膽經,能大量瀉肝氣,治療寒熱往來之症。少量使用能升陽補氣,大量使用則會過度耗傷陰液。表邪入侵的人服用則有益,表邪未入侵的人服用則有害。
防風,味甘溫,藥性燥散,且猛烈。專門疏散太陽、太陰、陽明三經的寒邪,能通達十二經絡,驅散風寒。如果表邪在太陽經最淺表時使用,稍有不慎就會深入陽明經,導致經絡氣血運行過盛。表邪寒症的人服用則有益,表邪熱症的人服用則有害。
獨活,就是羌活的根莖。味苦溫,藥性燥散,且猛烈。能驅散全身關節的風寒,疏散太陽、少陰、厥陰三經的寒邪,並通達十二經絡,燥濕止痺。患有此類疾病的人服用則有益,未患此類疾病的人服用則有害。
細辛,味辛溫,藥性大燥,且猛烈。能驅散少陰、厥陰經的風寒,溫暖燥熱血液,能通達表裡。表裡都有寒邪的人服用則有益,實熱的人服用則有害。
麻黃,藥性燥溫,且猛烈,能入太陽、少陽、陽明三經,燥散風寒,解肌發汗。各經脈受寒邪侵犯的人服用則有益,各經脈受熱邪侵犯或實熱的人服用則有害。
桂枝,藥性溫燥,且猛烈。能走太陰、太陽經,燥散風寒,解肌發汗。各經脈受寒邪侵犯的人服用則有益,受熱邪侵犯或有實熱的人服用則有害。
雪梨,名稱不一,只有雪梨入藥(即乳梨,皮薄肉白如雪)。帶皮生吃,味甘寒,能滋潤五臟六腑;去皮煮熟吃,味甘甜,容易助濕。臟腑實熱的人服用則有益,虛寒的人服用則有害。能制約附子、桂枝、生薑、胡椒的藥性;忌與蒼朮同用;畏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