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三 (1)

1. 下集卷之十

2. 失血

3. 總論

吳澄曰:今人一見失血,便自認為虛損。醫家一見失血,亦便認為虛損。印定滋陰降火一法,以為不傳之秘,此日吾徽俗之大弊也。殊不知失血之候,此虛損諸症中之一症也。滋降之法,此諸治法中之一法也。虛損亦有不失血,非謂失血必虛損也。失血亦有宜於滋降,非謂滋降專止失血也。

人之稟受,各有不同,臟腑陰陽,亦多偏勝。古人著書立言,原為補偏救弊而作。丹溪之法,為陽亢陰微,陰虛火泛者而設,蓋亦補當時之偏,救當時之弊,立此一法。非謂虛損門中,人人症症盡皆如是,而舍此別無他法。非謂丹溪之主治,不論何症何因,而只此一法,余不他及也。

後人師之,而不善學之,遂致誤人。非丹溪立法之不善,乃學丹溪者之不善也。天地有陰陽四時,發育萬物,收養生息,不可缺一。若以滋降之法為可廢,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也。嗚乎!可予之與滋陰嘵嘵者,為學丹溪而不善學丹溪者發也,非與丹溪為仇也。果使陰虧內熱,虛火上泛,脈數失血等症,則滋降之法,萬不可廢,其可訾乎?

白話文:

[總論]

吳澄說:現在的人一看到出血的情況,就會自己判斷為體虛或耗損。醫生看到出血,也會直接認為是體虛或耗損。他們堅信滋陰降火的方法,認為這是不傳之祕,這在我們徽州的風俗裡是一個大問題。

然而,他們不知道出血這種情況,只是體虛或耗損各種症狀中的一種。滋陰降火的治療方法,也只是眾多治療方法中的一種。體虛或耗損不一定會出血,並不能說出血就一定是體虛或耗損。出血也可能適合用滋陰降火的方式治療,但也不能說滋陰降火專門就是用來止血的。

人的體質各不相同,臟腑陰陽也有偏重。古人寫書,發表觀點,原本是為了補充偏見和糾正錯誤。丹溪的治療方法,是為瞭解決陽氣過盛、陰氣微弱、陰虛火旺的問題,這也是為了彌補當時的偏差,解決當時的問題,而創立的一種方法。並不是說在體虛或耗損的範疇中,每個人的每個病症都是這樣,除了這個方法外沒有其他方法。也不是說丹溪的治療原則,不論什麼病,什麼原因,都只用這一個方法,其他的都不涉及。

後人學習丹溪的理論,但學習得不好,導致誤解和誤導。這不是丹溪的方法有問題,而是學習丹溪理論的人使用得不當。天地間有陰陽四時,萬物的生長、成熟、收藏、休養,一個都不能少。如果認為滋陰降火的方法可以廢棄,那就像是隻有秋冬,而沒有春夏一樣。

唉!我和那些一直強調滋陰的人,是因為學習丹溪理論但沒有學好的人而發聲,並不是要和丹溪對立。如果真的出現陰氣虧損、內熱、虛火上升、脈搏加速、出血等症狀,那麼滋陰降火的方法,絕對不能廢棄,怎麼能被批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