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一 (2)
下集卷之一 (2)
1. 體虛感邪易成外損
近世虛勞之症少,而風勞之症多。究其故,體虛之人,易感風邪,或先微解,或微下,隨其症而治之,則無此症。醫者不察,見其咳嗽吐痰,潮熱失血,遂誤用滋補之劑。不知邪氣未除,便行滋補,邪氣得補,遂入經絡,以致不治。如此死者,何啻千萬?不知皆系客邪,非真虧損也。
澄按:外邪所入,傳變經絡,不止風勞一症,暑、濕、燥、火、寒、熱,皆能為患。而近世之疾,惟風勞最多。蓋風之傷人也,其始甚微,體旺者感之,即不服藥,亦自解散;體虛之輩,元氣不充,邪每留連,散亦不出。昧者不察,便行滋補,閉拒不出。諺云:傷風不愈變成勞。若非藥誤,決變不出。
白話文:
近期的虛弱過度勞累病狀較少,但風邪引發的勞損病狀卻頻繁出現。深入探究其原因,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受到風邪的侵擾,可能起初只會輕微發燒或是有輕微的腹瀉,根據當時的病狀來治療,通常不會形成嚴重的病狀。然而,有些醫生未能仔細辨別病情,一看見病人咳嗽、吐痰、潮紅發熱、出血等症狀,就誤用滋補的藥物。他們不知道邪氣尚未清除,就進行滋補,反而讓邪氣在得到滋養後進入經絡之中,導致疾病難以根治。這樣因誤診而喪生的人數,何止千萬?實際上,這些都是由外界邪氣引起的,並不是真正由體內虛弱造成的損耗。
進一步分析:外界邪氣進入人體,影響經絡運作的,不僅限於風邪引發的勞損,如暑、濕、燥、火、寒、熱等,都能成為致病因素。而在當代的疾病中,風邪引發的勞損最為常見。風邪對人的傷害,初期往往很微小,對於體質健壯的人,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自行康復;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由於元氣不足,邪氣常常停留不去,即便有治療,也難以完全清除。有些人不懂此理,一見病症就盲目滋補,結果反將邪氣封閉在體內,無法排出。有句俗語說:「受了風寒不治好,就會變成勞損病。」如果不是藥物使用錯誤,這種轉變是不會發生的。
2. 感冒宛類虛損
肺主皮毛腠理,凡感冒風寒,肺為邪氣所鼓,其氣不能四布,亦因之沖逆於腦,金津與腦液同降於下,則鼻流清涕。咽喉為肺之門戶,肺竅為邪氣所閉,則為音啞聲重。風寒內鬱而化熱,熱極生痰,則氣火壅遏,閉塞氣道,則口燥咽乾,喉癢欲咳而痰嗽不清。肺氣凝滯,則清肅之令不行,津液結為痰涎。故冒風之症,宛類虛損,若治之不善,則成虛損。
澄按:外感雖類虛損,而其實不類也。一自內生,一自外入,其症相似,其因不同。如聲啞潮熱,咳嗽喉癢同也。外感必兼聲重,鼻流清涕,內損則無之,此同之中而又不同也。豈可一見發熱,遂認為火;一見咳嗽,遂認為勞。不明表裡,妄用滋降,內外合邪,留而不解,延綿日甚。虛弱之人,何能堪此,不至成勞不已也。此實為庸醫所誤,不可不詳審。
白話文:
[類似虛弱損傷的普通感冒]
感冒是由外部風寒入侵身體,主要影響肺部,因為肺部主管皮膚和汗孔。當風寒邪氣進入肺部,肺的功能受到幹擾,無法正常運作,使得邪氣上衝到腦部,導致腦部的液體和金津(唾液)一起下降,於是出現鼻子流清鼻涕的情況。咽喉是肺的門戶,當邪氣堵塞肺竅,會造成聲音嘶啞、說話困難。風寒在體內轉變為熱氣,熱氣過盛生成痰,使得氣火阻塞,堵住呼吸通道,造成口乾舌燥,喉嚨乾癢想要咳嗽,但咳嗽出來的痰卻不清爽。肺氣凝滯,正常的呼吸功能受阻,身體的液體積聚成為痰涎。因此,風寒感冒的症狀,非常像身體虛弱或損傷,如果治療方式不當,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身體虛弱或損傷。
進一步解釋:雖然風寒感冒的症狀看似和身體虛弱或損傷很相似,但實際上兩者並非一樣。一個是從內部產生,一個是從外部進入,雖然症狀相似,但原因不同。例如,聲音嘶啞、潮熱、咳嗽、喉嚨癢,這些症狀在兩者中都可能出現。然而,風寒感冒一定會伴有聲音更重和鼻涕清流的症狀,而身體虛弱或損傷通常不會有這種情況,這就是兩者相同中又不同的地方。不能一看到發燒就認為是火氣大,一看到咳嗽就認為是肺部勞損。如果不明瞭病因是來自內部還是外部,隨便使用滋補或降火的藥物,可能會使內部和外部的邪氣結合,讓病情久治不愈,病情日益嚴重。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怎能承受這種情況,很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肺部勞損。這是許多庸醫常犯的錯誤,必須要仔細辨別。
3. 似損非損
凡似損非損之症,惟外感客邪者有之。蓋以外邪初感,不為解表散,而誤作內傷,或用清涼,或用消導,以致寒邪鬱伏,久留不散,或為寒熱往來,或為潮熱咳嗽,其症全似勞損。若用治損之法治之此症,滋陰等劑愈以留邪,熱蒸既久,不損成損矣。欲辨此症,當詳察表裡,而審其致病之由。
蓋虛損之症,必有所因,而外感之邪,其來必驟。若或身有疼痛,而微汗則熱退,無汗又復發熱,或見大聲咳嗽,脈雖弦緊而不甚數,或兼和緩等症,雖病至一二月,而邪有不解,病終不退者,本非勞損,毋誤治之。
澄按:風邪初感,藥用解疏則邪散,補托則易出;清涼則冰伏,滋降則入內,誤治則變風勞。但虛勞咳嗽,輕微不出也,而此則聲重;虛勞之蒸,熱漸漸而甚也,而此則驟盛;虛勞之脈,弦細數也,而此則弦緊。求其故而治之,思過半矣。
白話文:
【看似損傷卻非真正損傷的情況】
凡是看起來像是損傷卻實際上不是的病症,只有外感的侵擾會造成這種情況。這是因為初次感受到外界邪氣時,如果未採取解表散邪的方式處理,反而誤以為是內傷,可能會使用清涼的藥物,或是使用消化導滯的藥物,導致寒邪深藏於體內,長時間無法消散。這可能導致冷熱交替、或潮熱咳嗽等症狀,這些症狀與勞損非常相似。但如果用治療內傷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病症,滋養陰分的藥物反而會讓邪氣停留更久,熱氣持續蒸騰,原本未受損傷的身體也會因此受損。想要辨別這種病症,應該詳細檢查身體內部和表面的狀況,並判斷病因。
虛弱和損傷的病症一定有其原因,而外感的邪氣來得通常很突然。如果身體某處感到疼痛,微微出汗後熱度就會退去,但不出汗時又會再次發熱,或者出現劇烈的咳嗽,脈搏雖然緊繃但不會特別快速,或者伴有平和緩慢等症狀,即使疾病持續一兩個月,邪氣仍然沒有消散,病情始終沒有好轉,這種情況並非真正的勞損,不要誤診了。
進一步說明:初次感受風邪時,使用解表疏風的藥物,邪氣就能散去;使用補氣升提的藥物,邪氣容易排出;使用清涼的藥物,邪氣會被抑制;使用滋養降火的藥物,邪氣會進入體內;如果治療錯誤,就會變成風勞。然而,虛弱勞損引起的咳嗽比較輕微,聲音不大;虛弱勞損導致的熱氣是逐漸加重的,而這種情況則是突然加劇;虛弱勞損的脈象通常是細數的,而這種情況的脈象則是緊繃的。找到病因並對症下藥,治療效果就能達到一半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