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七 (2)
上集卷之二十七 (2)
1. 脾胃強弱
東垣云:脾胃之氣壯,則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若脾氣虛弱,不能腐化者,宜培補之。若脾胃虛寒者,宜溫養之。若命門火衰者,宜溫補之。大凡食積痞塊,證為有形。所謂邪氣盛則實,真氣奪則虛,惟當養正,則積自除矣。雖云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氣未虛,元氣尚實,乃可用也。
或病久虛羸,或元氣素弱者,亦當固本為主,而佐以消導。不然,反致痞滿不食,而益其病矣。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當脾胃的功能強健時,可以吃很多食物而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即便超過平時的用餐時間也不會感到飢餓。如果脾胃功能虛弱,無法正常消化食物,應該要適當地進行滋補。對於脾胃虛寒的人,應當用溫和的方式來調養。如果生命之火衰退,應該溫和地進行補充。
通常來說,食物積滯形成的痞塊,是有形的症狀。所謂邪氣過剩就會導致實證,而正氣耗損就會導致虛證,因此我們應該養護正氣,那麼積滯自然就會消除。雖然常說要削除堅硬的積滯,去除外來的病邪,但如果胃氣並未虛弱,體內元氣還很充足,那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然而,對於長期患病、身體虛弱,或是本來元氣就較弱的人,應該以鞏固根本為主要目標,輔以幫助消化的方法。否則,可能會導致腹部脹滿,無法進食,反而使病情加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