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六 (1)
上集卷之二十六 (1)
1. 嘔惡吞酸等症
吳澄曰:嘔惡吞酸,皆由肝木乘脾,土氣不舒,肝火日盛,痰與氣逆而為患也。經曰:少陰所至為嘔。蓋無陰則嘔,諸陽氣浮,無所依歸,則嘔惡,不獨胃氣為病,而亦由於腎虛也。吞酸非獨金不平木,而亦由於水不養木也。嘈雜不獨痰火,而亦由於真陰不接也。虛勞有此,無不關於腎,而不可專責之脾與肺也。
白話文:
吳澄說:感到噁心、反酸水這些症狀,大都是因為肝氣過旺影響到脾臟,導致脾胃運作不順暢,加上肝火逐日旺盛,痰與氣上逆,因而產生問題。經典上曾提到:當少陰經脈出現問題時,人會有噁心的反應。這意思是說,如果陰氣不足,便會噁心,所有的陽氣飄浮,沒有陰氣作為依歸,就會產生噁心感,並非只有胃部問題會造成噁心,腎虛也是原因之一。反酸水不只是金不克木的表現,也是因為水不能滋養木。感到胃部嘈雜不安,不只是因為痰火,也可能是因為真陰不足。對於虛弱勞損的人來說,這些症狀都與腎有關,不能單單歸咎於脾臟和肺部的問題。
2. 嘔吐例方
益黃散,治脾土虛寒,寒水侮土,而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炮,去皮),炙甘草(各五錢),丁香(二錢)
檳半丸,治兀兀欲吐,噁心欲倒。
半夏(一兩),檳榔,雄黃(各三錢)
薑汁丸。
白話文:
【嘔吐案例處方】
益黃散:適用於脾胃虛寒,寒水侵犯脾胃,導致嘔吐、食慾不振,或是腹部疼痛,或是大便不成形,手腳冰冷等症狀。
成分包括:陳皮(1兩)、青皮、訶子肉(炮製後去皮,5錢)、炙甘草(各5錢)、丁香(2錢)。
檳半丸:適用於持續噁心,感覺隨時會嘔吐的情況。
成分有:半夏(1兩)、檳榔、雄黃(各3錢)。
服用時以薑汁製成藥丸。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