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六 (1)

1. 上集卷之二十六

2. 嘔吐噁心吞酸嘈雜

3. 嘔吐

經曰:少陰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

白話文:

經典裡說:在少陰病當中,會出現嘔吐、咳嗽、上氣與喘息的情況,這是因為陰氣聚集在身體下方,而陽氣則上升到了上方。所有的陽氣上浮,沒有陰氣可以依附平衡,因此就會產生嘔吐、咳嗽、上氣與喘息的症狀。

4. 虛中有實

凡虛損之人,胃氣本虛,而或飲食停滯不行者,是又虛中有實也,不得不暫從清理,後再用培補。

白話文:

凡是那些體質虛弱、元氣耗損的人,他們的胃功能本來就弱,有時候食物會在胃裡消化不良,無法順利進行消化,這就是所謂在虛弱的狀態中還夾帶著實證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先暫時清理胃中的積食,等到胃部消化功能恢復一些後,再進一步使用調理補養的方法來增強體質。

5. 無陰則嘔

諸陽氣浮,無所依從,嘔咳上氣,此陰虛成嘔,不獨胃氣為病,所謂無陰則嘔是也,宜地黃湯加石斛、沉香之屬治之。

白話文:

所有的陽氣飄浮,沒有陰氣來平衡和依附,因此會出現嘔吐、咳嗽及上氣等症狀。這是由於陰虛而導致的嘔吐,並不只是單純的胃部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無陰則嘔」的情況。應該使用地黃湯再加入石斛、沉香這一類的藥物來治療。

6. 清濁相干

有虛勞之人,每咳嗽而痰與食俱嗆出者,何也?蓋飲食致肝氣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肺清道,肝濁道,清濁相干,以致嗆出。宜二陳湯加木香、杏仁、細辛、枳殼。

白話文:

有那些體質虛弱、過度勞累的人,每次咳嗽時,痰和吃進去的食物都會一起被嗆出來,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肝氣運行不順,同時肺部又有外來的病邪侵擾。肺部應該是清潔的通道,肝臟處理的是較渾濁的物質,當清潔的和渾濁的兩種功能互相干擾,就會導致食物和痰液一起被嗆出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適合服用二陳湯,並添加木香、杏仁、細辛和枳殼這些草藥來治療。

7. 噁心

—見飲食,便發畏惡,謂之噁心。

澄按:噁心實非心病,乃因胃口虛,而兼有熱有寒有痰故也。

白話文:

【噁心】

一看見食物,就會感到害怕和厭惡,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噁心。

進一步解釋:噁心其實並不是心臟有問題,而是因為胃部虛弱,同時可能伴有胃熱、胃寒或痰多的情況所導致的。

8. 陰火噁心

胃口泛逆,兀兀不寧,欲吐不吐,如畏舟車之狀,此陰虛血少,陽氣下陷,陰火上騰也。或虛而兼痰兼火者,亦有之。

白話文:

感覺胃部不舒服,食物好像往上湧,心裡煩悶不安,想吐又吐不出來,這種狀態就像害怕搭船坐車會暈車暈船一樣。這通常是因為身體陰分不足、血液量少,導致身體的陽氣往下墜,而使陰火向上竄升所造成的。當然,也有時候是因為身體虛弱同時伴隨著痰多和火氣大的情況。

9. 吐酸吞酸

酸者木之味,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火日盛,故為酸也。脾胃虛弱生痰,或兼吞酸噯腐,咳嗽噁心者,宜六君子湯隨病加減。若肝木乘脾,脾土不舒,而吞酸吐酸者,宜逍遙散、暢郁湯。

白話文:

[關於胃酸逆流]

酸味是木的味道,當體內火氣過旺剋制了金氣,進而無法平衡木氣,導致肝火逐漸旺盛,因此產生酸味。脾胃功能弱時會生成痰,可能同時伴有吞酸、噯氣及腐臭感,咳嗽和噁心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六君子湯,根據病情進行藥物增減。

如果因為肝氣過盛影響到脾臟,使脾臟運作不順暢,從而引起吞酸和胃酸逆流的情況,則適合使用逍遙散或暢鬱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