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五 (1)
上集卷之二十五 (1)
1. 喘急渴煩等症
吳澄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主精,施而在下焦。真陰虧損,精不化氣,則上下不交,而為喘促。火炎上蒸而乾渴,津液不足而煩躁,逼陽於上而面赤,火不歸原而膝冷。此金水二臟俱傷,而上下皆受其病矣。豈同雜證中為痰為火,以有餘實證概治乎?
白話文:
吳澄說:肺是主管氣的器官,腎則是氣的根本。腎掌管精氣,作用在身體的下部。如果真陰(腎陰)出現損耗,精氣無法轉化為氣,那麼肺與腎的正常運作就會失調,導致呼吸困難。當火氣上湧,會造成口渴,體內津液不足會讓人感到煩躁,過多的陽氣被逼到頭面部,使臉色發紅,同時因為火氣未能回到其根本,使得膝蓋感覺冰冷。這表示肺和腎兩個器官都受到了傷害,上下身都有病狀。這怎麼能跟一般疾病中的痰多或火旺一樣,用處理實證(實質性的病變)的方法來全面治療呢?
2. 喘急例方
百合固金湯,治肺傷咽痛,喘咳痰血。
生地(二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白芍(炒),當歸,貝母,甘草(各一錢),元參(八分),百合(一錢),桔梗(八分)
人參胡桃湯,治喘急不得臥。
人參(一錢五分),胡桃(五枚)
用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喘湯,治諸喘久不愈。
白果(三七枚、去殼,研),款冬花,桑白皮,麻黃,半夏(各三錢),蘇子(二錢),黃芩(炒),杏仁(各一錢五分)
貞元飲,治氣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其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症也。凡診此症,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醫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乃青皮、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
熟地(七八錢或一二兩),炙甘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
氣虛者加人參。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
兩儀膏,治精氣大虧,百藥不應,或以克伐太過,耗損真陰。凡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宜參朮膏。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者,莫妙於此。其未有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用以調元,尤稱神奇。
人參(八兩或四兩),大熟地(一斤)
上二味,用好甜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若味有未盡,再用水數碗,煎柤取汁,稍濃乃入磁罐,重湯熬成膏,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每以白湯和服。
若勞損咳嗽多痰,加貝母四兩。
《局方》安腎丸,治腎經積冷,下元衰憊,目暗耳鳴,四肢無力,夜夢遺精,小便頻數,臍腹撮痛,食少體瘦,神困健忘。常服壯元陽,益腎水。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焙,去皮臍,各一斤),白朮,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炙),巴戟(去心),破故紙(炒),萆薢,桃仁(麵炒),石斛(炙),白蒺藜(炒,去臍,各三斤)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疝氣,茴香湯下。《三因》安腎丸,無茯苓、肉桂二味。
白話文:
【喘急治療方】
- 百合固金湯:適用於肺部受損、咽喉疼痛,伴有喘息咳嗽及咯血的情況。
- 生地(6公克)、熟地(9公克)、麥冬(4.5公克)、炒白芍、當歸、貝母、甘草(各3公克)、元參(2.4公克)、百合(3公克)、桔梗(2.4公克)。
- 人參胡桃湯:針對喘息嚴重到無法平躺的情形。
- 人參(4.5公克)、胡桃(5個)
- 配合三片薑和一個棗子,一同煎煮服用。
- 定喘湯:適用於長期喘息未能痊癒的患者。
- 白果(約37顆、去殼後研碎)、款冬花、桑白皮、麻黃、半夏(各9公克)、蘇子(6公克)、炒黃芩、杏仁(各4.5公克)。
- 貞元飲:專治氣短如喘,呼吸急促,氣管感覺堵塞,情況危急。通常人們只知這是呼吸困難,病症在上部,卻未意識到根源在肝腎虧損,導致氣機失調。診斷此症時,脈象必定微弱無力,如果同時出現緊張的脈象,尤其危險。
- 熟地(約24-30公克或更大劑量)、炙甘草(6-9公克)、當歸(6-9公克)
- 氣虛者可加入人參。肝腎陰虛,手腳冰冷者,則應添加肉桂。
- 兩儀膏:適用於精氣大量虧損,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或是由於過度消耗導致真陰耗損。對於虛在陽分,氣不化精者,適合參朮膏;若是虛在陰分,精不化者,這方最為有效。對於尚未達到大病程度,但長期感到陰虛者,用來調理身體,效果特別顯著。
- 人參(240或120公克)、大熟地(450公克)
- 將上述兩味藥材用好甜水浸泡一夜,再用桑柴文武火煎煮至濃稠。若仍有藥味未盡,可再加水煎煮,待汁液稍濃後倒入磁罐,用重湯熬製成膏狀,加入真白蜜(120或225公克)攪拌均勻,每次服用時以熱水沖服。
- 若是勞損引起的咳嗽多痰,可額外添加貝母(120公克)。
- 《局方》安腎丸:適用於腎臟寒涼積聚,下元衰弱,視力模糊、耳鳴,四肢乏力,夜晚遺精,頻繁小便,肚臍周圍疼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精神疲倦、記憶力衰退。長期服用能壯大元陽,滋補腎水。
- 肉桂(去粗皮,避免火烤)、川烏(烘焙,去皮,各450公克)、白朮、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後炙)、巴戟(去心)、破故紙(炒)、萆薢、桃仁(麵炒)、石斛(炙)、白蒺藜(炒,去心,各1350公克)
-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30-50粒,可用溫酒或鹽水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疝氣患者,則用茴香湯送服。《三因》安腎丸配方中,沒有茯苓和肉桂兩種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