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一 (1)

1. 上集卷之二十五

2. 喘急

3. 經旨

《舉痛論》曰: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

《經脈》篇曰:肺手太陰也,是動則病肺脹,膨膨而喘咳。腎足少陰也,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

白話文:

根據《舉痛論》所述,當人過度勞累時,會喘息並大量出汗,身體的內在和外在能量都超出常態,因此會導致體力的消耗。

《經脈》篇提到,肺部與手太陰脈相關,當這部分失調時,會引發肺部膨脹,並且伴有喘息和咳嗽的症狀。腎臟與足少陰脈相連,當這部分失調時,會出現雖餓但不想吃東西的情況,咳嗽或吐痰時可能夾帶血絲,並伴有喘息的症狀。

4. 脈法

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脈宜浮遲,不宜急數。上氣脈數,身熱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脈浮大者,死。

白話文:

如果脈象滑順,且手腳溫暖,這表示身體狀況良好,生命徵兆穩定;反之,若脈象阻滯不暢,同時四肢冰冷,則是病危的徵兆。理想的脈象應呈現浮而緩慢的狀態,不應過於急促或頻率過高。當患者有上氣的症狀,同時脈象頻率快,身體發熱,無法安睡,這是死亡的前兆;同樣地,若有上氣的症狀,臉部浮腫,脈象浮大,亦顯示病情嚴重,預後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