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一 (1)

1. 經旨

《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五癃津液別》篇曰: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

白話文:

【經旨】

《脈要精微論》指出:腰部是腎臟的所在位置。如果腰部轉動擺動時感到困難,這可能是腎臟功能正在衰退的徵兆。

《五癃津液別》章節提到:從五穀中提取的精華液體,混合後形成一種養生的滋補物,這種滋補物會滲入骨頭的空隙,用來滋補腦髓,並向下流到大腿的內側。當身體的陰陽失調,就會導致這種液體過多地流向下身,使得髓液減少並向下流失。如果這種向下流失的情況過於嚴重,就會造成身體虛弱,虛弱的結果就是會感到腰背疼痛以及小腿痠痛。

2. 脈法

腰痛之脈必沉,沉弦而緊者為寒,沉弦而浮者風,沉弦而濡細者濕,沉弦而急實為閃肭。濡澀者瘀血,滑伏者痰氣,虛豁者腎虛。

白話文:

[脈診方法]

腰痛的情況下,脈象一定呈現沉象。如果脈象既沉且弦又緊,這表示是由寒引起的;若脈象沉弦但帶有浮象,則是風邪所致;脈象若呈現沉弦且濡細,這代表是由濕氣引起;若脈象沉弦且急促強實,這顯示是由於扭傷或拉傷造成。如果脈象濡澀,這可能有瘀血;脈象滑且伏藏,可能是痰氣阻塞;若脈象虛弱且有豁口,這表明有腎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