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一 (1)

1. 經旨

經曰:肝病令人脅痛。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脅。

《臟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

《脈經》曰:膽足少陽也,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

白話文:

經典上說:肝臟有疾病會使人感到兩脇疼痛。當肝臟受到邪氣影響,這種不適感會流串到兩側的脇部。

《臟氣法時論》提到:當心臟有問題時,會出現胸部疼痛,兩脇有悶脹感,以及脇部下方的疼痛。

《脈經》指出:膽,屬足少陽經絡,當它運作失調時,會導致口中有苦味,常感到嘆息,心及脇部疼痛,甚至無法輕易翻身。

2. 脈法

脈澀或芤。弦,為痛,為食。澀、短、數,俱為痛。大為久痛。

白話文:

[脈診方法]

脈象若呈現澀或芤的狀態,或是弦的特徵,這可能代表有疼痛或消化問題。如果脈象同時出現澀、短、數的特徵,這也同樣指示可能有疼痛的症狀。而大的脈象,則可能表示長時間的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