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五 (2)

1. 陽明病濕勝自汗論

或曰:濕之與汗,陰乎陽乎?曰:西南坤土也,脾胃也。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濕寒下,行之地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則為寒中;濕勝則音聲如從甕中出雲云。濕居中,水也,相家亦有說土音如居深甕中,言其壅也、遠也、不出也,其為審矣。

又知此二者,一為陰寒也。《內經》云: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可見者也,宜調衛湯。

白話文:

有人問道:濕氣與出汗,它們是屬於陰還是陽呢?我回答:這就像我們的西南方向的坤土,也就是脾胃的功能。人的汗水,就像天地之間的雨水一樣。當陰氣滋養了濕氣,就會產生霧露和雨水。而陰濕寒氣會向下流動,這是地氣的特性。如果出汗過多,就會導致陽氣流失,一旦陽氣消失,陰氣就會占上風,嚴重的話會形成寒中證狀;當濕氣過重時,人的聲音會像從甕中發出一般,模糊不清。濕氣位於中間,屬水性,有些學說認為,當濕氣過重,人的聲音會像在深甕中發出,說明濕氣阻塞、遠離正常狀態,不能順利流通,這個觀點是非常準確的。

再者,我們知道這兩種情況,一種是陰寒的表現。《黃帝內經》中提到:氣虛的人會感到外寒。即使出現了熱中,蒸騰般的出汗,最終還是會轉化為大寒。由此可知,起初是熱中,表明表層氣虛,陽氣流失,無法抵擋外界的寒冷,最後轉化為寒中,很可能發展成為寒痹。面色用來觀察天象,脈象用來判斷地氣,形態則反映了地氣的陰陽變化。因此,我們通過脈氣的變化來判斷病情,無論是有形的症狀,還是無形的徵兆,都能夠看到。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調衛湯來調理。

2. 濕熱成痿肺金受邪論

六七月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刑庚大腸,故寒涼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以清燥湯主之。

澄按:長夏蒸熱,濕土司令,火熾之極,金伏之際,而寒水絕體,為病最多。惟東垣《脾胃論》所著極詳,但未言其為虛損,而其症則皆似虛損也。況真元不足之人,不自保養,快情恣欲,飲酒無度,或食煎炒煿炙之物,辛熱猛烈之劑,腎水愈虧,心火益熾,暑熱交蒸,內外合邪,因而失血者有之;金受火傷,因而咳嗽者有之;腎絕生化之源,因而煩熱者有之;脾為暑濕所侵,因而痰起者有之;熱則傷氣,因而倦怠無力者有之。有因暑濕,而漸至內傷;有原內傷,而再受暑濕者。

虛人至此之際,亦生死之一大關頭也,不可不慎。

白話文:

在六月到七月這段時間,濕氣特別旺盛。濕氣會使熱氣更強,當濕與熱結合,就會影響到大腸功能,因此我們需要寒涼的食物或藥物來緩解這種情況。燥金受到濕熱的侵害,切斷了腎臟寒水的生成,一旦水源被切斷,腎臟的功能就會下降,嚴重時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疾病。患者腰部以下可能感到無力、癱瘓,無法正常活動,行走時步態不穩,雙腳傾斜,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清燥湯來治療。

進一步解釋,夏季酷熱,濕氣重,火氣極盛,金氣被壓制,且寒水的供應被切斷,此時最容易生病。李杲在《脾胃論》中對此描述得非常詳細,他雖然沒有明確說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但是這些症狀都和身體虛弱相似。對於那些原本體質就差的人,如果不懂得保護自己,放縱情感,過度飲酒,或者吃太多油炸、燒烤的食物,攝入大量辛辣、熱性食物,這樣會讓腎臟更加衰弱,心火更旺,暑熱交加,內外邪氣夾攻,可能會導致出血、咳嗽、煩熱、痰多、倦怠無力等症狀。

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這種時候是生死關頭,必須要小心對待。

3. 神芎導水丸論

太無言:河間訂此方,治一切熱症,其功不可縷述。設或久病鬱熱,無問瘦悴老弱,並一切症者,始自十丸,每服再加十丸,可下者以利為度,常服此,但除腸垢積滯,不傷和氣,推陳致新,得利便快,並無藥燥騷擾,亦不困倦虛損,頗遂病人心意。或熱甚必須急下者,便服四五十丸,未知再服,以意消息之。

常服二三十丸,不利動臟腑,但有益而無損。或婦人血下惡物,加桂枝五錢,病微者常服,病重者亦取利,因而經滯通惡物下也。凡老弱虛人,脾胃經虛,風熱燥郁,色黑齒槁,身瘦焦痿,或服辛熱藥過度,變三消等症,或熱甚於外,則肢體燥攪,盛於內則神志躁動,怫鬱不開,變生諸症,皆宜令服。惟臟腑滑泄,裡寒脈遲,或婦人產後下血不止,及孕婦等,則不宜服。

除此,一切風熱雜病,勞倦傷,昏悶壅塞,神氣不和,平人保養,常服自顯其功。故戴人治法,必以此為先驅,勢甚者,須行舟車、禹功、浚川也。

澄按:世人治虛損,專尚滋補,一見神芎、禹功、舟車之論,必大駭驚呆。醫家病家,不能悟其玄妙,以為此種峻厲猛悍之劑,決非病症相宜,寧死不悟。豈知前賢著方立言,必不杜撰好奇而為此也。河間、戴人主此以治濕勞,蓋病根不除,病必不去,宣通氣血,非此不能。

藥雖峻猛,似非虛者所宜,然火熱怫鬱,津液凝滯,大便燥結,經絡閉塞,非此不通。而用之之法,亦有斟酌,看人虛實強弱,於丸數增減,或初服三五丸,再服加二三丸,是急藥緩攻,病久亦不礙。經曰有故無殞,此之謂也。

白話文:

[神芎導水丸討論]

太無言:河間訂定這方子,用來治療所有因熱導致的病症,其療效難以細述。對於長期患病且熱氣鬱積的人,無論瘦弱老弱,都能使用,開始時從十粒開始服用,每次再增加十粒,能順利排便即可,持續服用此藥,僅去除腸道的污垢與堆積物,不會傷害身體的和諧氣息,幫助新陳代謝,排便後感覺舒暢,並無藥物燥熱的困擾,也不會使人感到疲憊虛弱,很符合病人的心願。若病情嚴重需迅速排便,可一次服用四五十粒,若效果不明顯可再服,根據病情自行調整。

通常每日服用二三十粒,不會影響到腸胃,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女性若下部出血,可添加五錢桂枝,輕微病情者可常服用,病情嚴重者也能順利排便,因此經血堵塞問題得以解決。對於年老體弱、脾胃虛弱、風熱燥鬱、皮膚暗沉、牙齒乾燥、身形瘦削憔悴、或過量服用辛辣熱性藥物導致三消症狀、或是熱氣過旺於體外導致肢體乾燥,熱氣過盛於體內導致精神焦躁、心情鬱悶,產生各種病狀的人,都適合服用。然而,若患有臟腑滑泄、體內寒冷、脈搏緩慢、產後出血不止的女性、或是懷孕的女性,就不適合服用。

除了上述情況,其他由風熱導致的複雜疾病、勞累過度、昏沉悶塞、精神不濟、健康人士的保養,經常服用就能顯現其療效。所以戴人治病的方法,必定以這個藥方為首要選擇,若病情嚴重,則可能需使用更強烈的藥物如舟車、禹功、浚川。

澄按:世人治療體虛,專門注重滋補,一聽到神芎、禹功、舟車的名稱,必定大吃一驚。醫生和患者往往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認為這種猛烈的藥物,肯定不適合病情,即使病危也不願接受。殊不知前輩們制定藥方,絕非無稽之談。河間、戴人主張用此藥治療濕勞,因為病因未除,病痛自然不會消失,唯有疏通氣血,才能真正達到治療的效果。

藥物雖然強烈,看似不適合體虛者,然而對於火熱鬱結、津液凝滯、大便乾燥、經絡閉塞的情況,若不用這種藥物則無法解決。使用方法也有講究,應視個人體質虛實強弱,適當增減藥量,初次服用可從三五粒開始,再次服用時再增加二三粒,這是用強烈藥物緩慢攻擊的方式,即使病情已持續一段時間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經典中說'有故無殞',正是此意。

4. 吐血治法

冒雨著濕吐血,以除濕湯。傷胃吐血,以理中湯。因啖辛熱吐血,以二合灰散。血熱妄行,四生丸。熱毒上攻吐血,以五神散。錯經逆行吐血,以四物加梔子、童便、薑汁。

白話文:

[治療吐血的方法]

在雨中淋濕後導致的吐血,應使用除濕湯來治療。

因胃部受損導致的吐血,應使用理中湯來調理。

由於食用辛辣熱性食物引起的吐血,應使用二合灰散來處理。

若是因為血熱而無端吐血,則適合使用四生丸。

當熱毒向上攻心導致的吐血,應使用五神散來治療。

若是經絡錯亂逆向流動導致的吐血,應使用四物湯加上梔子、童便和薑汁來調理。

5. 治案

李東垣治樞判白文舉,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虛損病,目疾時作,身面目睛俱黃,小便或黃或白,大便不調,飲食減少,氣短上氣,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至六月中,目疾復作,醫以瀉肝散,下數行而前疾增劇。李謂大黃、牽牛雖除濕熱而不能走經絡,下咽不入肝經,先入胃中;大黃苦寒,重虛其胃;牽牛其味至辛,能瀉氣,重虛肺本,嗽大作。蓋標實不去,本虛愈加,適當暑雨之際,素有黃症之人,所以增劇也。

此當於脾胃肺之本臟,瀉外經中之濕熱,制清神益氣湯主之而愈。

虞恆德治一人,年三十二歲,三月間房事後乘馬渡河,遇深淵沉沒,幸馬健無事,連濕衣行十五里許抵家,次日憎寒壯熱,肢節煩疼,似瘧非瘧。醫作虛治,用補氣血藥,服月餘不效。更醫作瘵治,用四物加黃柏、知母、地骨皮之類,及大補陰丸倍加紫河車。服至九月,反加滿悶不食,雇乳嫗,日止飲乳汁四五杯,米粒不入。

虞診視六脈皆洪緩,重按若牢,右手為甚,作濕鬱治。用平胃散倍加蒼朮、白朮、茯苓、川芎、香附、砂仁、防風、羌活,加姜煎。黃昏服一帖,一更時服一帖,至半夜遍身發紅丹似癮疹,片時遂沒而大汗,索粥吃,與粥一碗,由是諸症皆減能食。與前方三帖後,以茯苓滲濕湯倍加白朮,二十帖而安。

羅謙甫治一人,年三十餘,形色黑瘦,飲食倍進,食後吐酸,食飯干惡難吞,常有結痰注於胸中,不上下下,稍勞則頭眩眼花,或時鼻衄,糞後去紅或黑。午後至晚,胸膈煩熱,眉心時痛,好睡,醒來口苦舌乾,盜汗夢遺,腳冷,手及臂尖生膿疱瘡。醫以四物涼血湯,投之不效。

羅診之,左脈小弱而數,右脈散柔而數,俱近六至,曰:脈症皆屬陰虛,作陰虛治之不效,何也?此必脾虛濕鬱為熱而然也。今用滋陰降火,反滋濕而生熱,病何由安?宜用參、耆甘溫之劑,補脾去濕可也。問曰:丹溪論黑瘦者、鼻衄者、脈數者,參、耆當禁。羅曰:醫貴知變,不可執泥。

《脈經》云:數脈所主,其邪為熱,其病為虛。遂以人參二錢,黃耆一錢五分,白朮、麻黃根、生地、茯苓、麥冬各一錢,當歸、川芎各八分,黃芩七分,麥芽、厚朴、黃柏各五分,五味子、柴胡、澤瀉、梔子各七分,甘草五分,服十餘帖而安。

丹溪治一女子,十七八歲,發盡脫,飲食起居如常,脈弦而澀,輕重皆同。此厚味成熱,濕痰在膈間,復因多食酸梅,以致濕熱之痰、上升之氣至於頭,重蒸發根之血,漸成枯槁,遂一時脫落。乃用補血升散之藥,以防風通聖散去硝,惟大黃三度酒製炒,兼以四物酒製,合作小劑,煎以灰湯,入水頻與之。兩月餘,診其脈,濕熱漸解,乃停藥,淡味調養,二年髮長如初。

予治一人,五月間濕令大行,因食過宿之飲食,腹脹痛。醫以平胃、保和、香砂治之益甚,夜不能臥。一醫以為虛損,用桂、附溫補下元之藥,腰痛更劇,小便短澀,淋濁不清,食減,七晝夜不合眼。予診之,左脈浮而虛,右寸濡細,右關滑,兩尺微弱。

天時悶熱,連旬晴雨,濕邪直入太陰,合谷飪之邪,從口而入,久則中土重困,腹痛轉劇,食減淋濁,脾腎失職,而又頻用削伐中氣之劑,不益困乎?因制佩蘭散與服,不二劑痛頓止,人稱神奇。(方見後。)

白話文:

[案例分享]

李東垣治療樞判白文舉,他六十二歲,長期有脾胃虛弱的問題,眼睛常有毛病,身體、臉部、眼睛全泛黃,小便時黃時白,大便不正常,食慾減退,呼吸短促,容易疲倦想躺著,四肢乏力。到了六月,他的眼睛毛病又犯了,醫生開了瀉肝散,吃了幾次後反而病情加重。李東垣認為,大黃和牽牛子雖然可以除去濕熱,但無法深入經絡,這些藥物進入喉嚨後不會直接進入肝經,而是先到胃裡;大黃性質苦寒,使原本虛弱的胃更虛弱;牽牛子味道辛辣,會使氣虛,導致肺功能更差,咳嗽嚴重。因為標症未解決,本症反而更加劇烈,正值炎熱多雨季節,原本就有黃疸症狀的人,因此病情加重。

這個情況應該從脾胃肺等根本臟器著手,清除外經中的濕熱,使用清神益氣湯來治療,病人因而康復。

虞恆德治療一位三十二歲的男子,在三月間房事後騎馬渡河,不幸遭遇深淵沉沒,幸好馬匹健壯,得以安然無恙,他穿著濕透的衣服走了約十五里路回家,隔天就開始畏寒高燒,四肢疼痛,像瘧疾卻又不是。醫生把他當作虛症來治療,用了補氣血的藥,但一個多月後仍無效。換了一個醫生,當作消耗性疾病來治療,使用四物加黃柏、知母、地骨皮等藥物,以及大量補陰丸,加倍添加紫河車。到了九月,病人反而感到胸悶、不想吃東西,只好請奶媽,每天只喝四五杯奶汁,完全不吃飯。

虞恆德診斷發現,病人的脈象都呈現洪緩,重按下去像很堅固,右手尤其明顯,於是當作濕鬱來治療。使用平胃散,大幅增加蒼朮、白朮、茯苓、川芎、香附、砂仁、防風、羌活,再加薑煎煮。黃昏服用一帖,一更時再服用一帖,到了半夜,全身出現像是疹子的紅斑,片刻後消失,並大汗淋漓,然後病人要求吃粥,給了他一碗粥,從此所有症狀減輕,恢復食慾。接下來服用同一處方三帖,再用茯苓滲濕湯,大幅增加白朮,二十帖後病人痊癒。

羅謙甫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外表瘦弱且皮膚黝黑,食量大增,飯後常吐酸水,吃飯困難,經常有結塊的痰卡在胸口,不上不下,稍微勞累就會頭暈眼花,偶爾流鼻血,大便後常有紅色或黑色分泌物。下午到晚上,胸部常常感到煩躁燥熱,眉心時常疼痛,容易想睡覺,醒來時口苦舌乾,晚上盜汗、夢遺,腳冷,手和手臂末端長膿包。醫生使用四物涼血湯治療,但效果不佳。

羅謙甫診斷,左脈小而弱且快速,右脈散而柔軟且快速,每分鐘約六十次,說:脈象和症狀都顯示陰虛,但以陰虛來治療卻無效,為什麼呢?這必定是脾虛引起的濕鬱化熱所致。現在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反而滋潤濕氣而產生熱氣,疾病怎麼可能好轉?應該使用人參、黃耆等甘溫藥物,補脾去濕即可。有人問:丹溪曾說,對於皮膚黝黑瘦弱、流鼻血、脈搏快速的人,應該避免使用人參、黃耆。羅謙甫回答:醫生要懂得變通,不能墨守成規。

《脈經》說:脈搏快速表示有邪熱,病情虛弱。於是使用人參二錢,黃耆一錢五分,白朮、麻黃根、生地、茯苓、麥冬各一錢,當歸、川芎各八分,黃芩七分,麥芽、厚朴、黃柏各五分,五味子、柴胡、澤瀉、梔子各七分,甘草五分,病人服用十多帖後痊癒。

丹溪治療一位十七八歲的女子,頭髮掉光,飲食起居正常,脈象弦且澀,輕重一致。這是因為她口味重,造成體內熱氣,加上濕痰在胸膈之間,又因為吃了太多酸梅,導致濕熱痰液上昇到頭部,加劇頭部的熱氣,使頭皮的血液逐漸枯竭,因此頭髮一時之間全部掉落。於是使用補血和升散的藥物,用防風通聖散去掉硝石,只保留大黃,三次用酒製造炒製,同時使用四物湯酒製,一起製成小劑量,用灰湯煎煮,加入水後頻繁服用。兩個多月後,再次診斷她的脈象,濕熱已逐漸消退,於是停止服藥,以清淡飲食調養,兩年後頭髮長回原本的長度。

我治療一位病人,在五月間濕氣盛行,因為吃了剩飯剩菜,導致腹部脹痛。醫生使用平胃散、保和丸、香砂六君子湯等治療,反而病情更嚴重,夜晚無法入睡。另一名醫生認為他是虛損,使用肉桂、附子等溫補藥物,腰痛更嚴重,小便短少且混濁,食慾減退,七天七夜沒閤眼。我診斷發現,左脈浮而虛弱,右寸脈濡細,右關脈滑,兩側足三里脈微弱。

天氣悶熱,連續十多天晴雨交加,濕氣直接進入脾臟,加上食物中毒的邪氣從口中進入,時間久了,中焦脾胃受困,腹部疼痛更嚴重,食慾減退,小便混濁,脾腎功能失調,而且頻繁使用傷害中氣的藥物,病情當然更嚴重。因此我開了佩蘭散讓他服用,不到兩帖,腹痛立刻停止,大家都稱讚我的療法神奇。(佩蘭散的配方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