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下 (16)
卷下 (16)
1. 打撲(金瘡破傷風)
見前文可知。破傷風之名。始於千金傷損門。紫湯即大豆紫湯。主治云。破傷風入四體。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云云),秘錄云。凡金創傷於利刀而發痙者至少。打撲損傷或竹木刺類。多發此症。
大豆紫湯(千金),方見中風門醫說云。以此酒用荊芥末二錢。能治痙。紀聞云。破傷風痙。葛根承氣亦不應者也。此方有效。
治因金瘡中風反強者。雞屎白豆淋酒方。(聖濟),雞屎白(一合),大豆(六合),上二味炒。令大豆焦黑。次入雞屎白。同炒。乘熱瀉於三升酒中。密蓋良久。濾去滓。每服五合。如人行五里。更一服。汗出佳。未差。即更作服之。以汗出為度。服後。宜吃熱生薑稀粥。聖濟又有治痙方。雞屎白一味。浸酒吞。
治金瘡中風必效酒方。(聖濟),蒜(肆破去心頂一升),上一味。以無灰酒四升。煮蒜。令極爛。並滓。每服取五合。頓服之。
治傷折不能避慎。令人中風發痙口噤。若已覺中風。頸項強直。身中拘急者。急先服此湯竹瀝飲方。(聖濟),竹瀝(三升),上一味溫之。分作五六服。發口灌之。
武田氏秘錄云。痙破傷風。桃核承氣湯。兼用紫丸。凡痙病破傷風之類。急刺合谷一寸五分。後髮際四分。商隱白各三四分。三里五分。出血。凡產後之痙病。急先開子宮口。灸百會膻中。瘍科瑣言云。創口乾涸。則破傷風之徵也。脈微欲絕。舌強不語。或有少振慄之狀。
攻心自汗出者。必死之症也。葛根加朮附湯。兼用紫丸。或續命湯。或番紅花以童便服。或如聖散水煎服。屢效。凡此症。藥宜多服。脈沉澀者。多作痙也。宜用心。按破傷風痙。尤難治也。不可附子者。宜以雞屎白豆淋酒。多服回生散。若不應者。可用紫丸一錢。方輿載獨參湯。
回生湯。雞鳴散。接骨木湯。
白話文:
打撲(金瘡破傷風)
古代文獻記載,破傷風一詞最早見於《千金要方》傷損門。文中所提到的紫湯即大豆紫湯,主治破傷風導致全身肌肉痙攣、角弓反張、張口困難等症狀。秘錄中記載,因利器劃傷而引起的痙攣較少,而打撲或被竹木刺傷則更容易發生此症。
《千金要方》中記載的大豆紫湯,以及其他醫書中記載的用荊芥末加酒治療痙攣的方法,都有療效。另有記載,葛根承氣湯對於破傷風引起的痙攣無效。
治療因金瘡導致中風、肢體強直的藥方有雞屎白豆淋酒方,其製作方法是將雞屎白和炒焦的大豆混合,用酒浸泡後服用,服用後應喝熱薑粥。另有以雞屎白浸酒服用的單方。
治療金瘡後中風的有效藥方還有蒜酒方,方法是用酒煮爛大蒜後服用。
治療因跌打損傷導致中風、痙攣、口噤的藥方有竹瀝飲,方法是溫熱竹瀝後分次服用。
秘錄中記載,治療破傷風痙攣可用桃核承氣湯和紫丸,並可針刺合谷、髮際、商隱、白、三里等穴位放血。產後痙攣則需先開子宮口,並灸百會、膻中穴。文獻中也提到,創口乾燥是破傷風的徵兆,脈微欲絕、舌強不語、輕微震顫等都是其症狀。
若患者自行出汗,則預後不良。此時可服用葛根加朮附湯、紫丸、續命湯、番紅花童便劑或聖散等藥物。破傷風治療需多服藥物,脈沉澀者更需謹慎。破傷風痙攣難治,忌用附子者,可用雞屎白豆淋酒,多服回生散;若無效,可服用紫丸。文獻中還記載了獨參湯、回生湯、雞鳴散、接骨木湯等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