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下 (6)
卷下 (6)
1. 乳病
儒門事親。乳汁不下條曰。夫婦人有本生無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鬱結氣溢閉塞。以致乳脈不行。用精豬肉。清湯。調和美食。於食後。調益元散五七錢。連服三五服。更用木梳梳乳。周迴百餘遍。則乳汁自下也。
回乳方(本草),大麥糵炒研。白湯服二錢。麥芽二三兩炒。水煎服亦效。宜用新者。
和田氏云。乳岩。用青皮。頻灸肩顒肘髎。及七九以上。
牛山云。乳汁不通。則結核成乳癰。初結核寒熱者。速揉和乳房。則乳汁下。結核自消。又云將成乳癰者。白芷貝母各二兩為末。溫酒送下。神驗。
秘錄云。小兒有齧乳頭如皸而腐爛者。名之乳疳。亦曰乳頭破裂。乳兒則益爛而難愈。不乳兒則乳汁充滿而痛。成乳癰。雖小瘡難治。宜攤中黃膏於綿片。而貼瘡。欲乳兒則去中黃膏。攤遊奕膏於紙而貼之。不當齒於瘡口。又不濕瘡口而可也。凡乳病禁針線勞肩。看乳相併乳母之乳汁法。見於本書。
聖濟乳癰門曰。新產之人。乳脈正行。若不自乳兒。乳汁蓄結。氣血蘊積。即為乳癰。產後乳結癰門曰。產後多有此疾者。以乳汁蘊積與氣相搏故也。方輿載柴桂湯。排膿湯。梓葉湯。蒲公英湯。櫻皮湯。
白話文:
乳病
儒家講究孝順父母,關於乳汁不通的記載是:夫妻本該有乳汁,但天生沒有乳汁的,就不用治療。如果因為哭泣、悲傷、憤怒,導致鬱結之氣阻塞,使乳脈不通,可以用精瘦豬肉熬清湯,調和做成美味的食物,飯後服用益元散五到七錢,連服三到五劑。再用木梳梳理乳房,環繞梳理一百多次,乳汁就會自然下來。
回乳的方子(出自本草):炒熟研磨的大麥芽,用溫水送服二錢;或者炒熟二三兩麥芽,水煎服,也有效。最好使用新鮮的麥芽。
和田氏說:患乳房腫塊(乳岩),可以用青皮,經常灸刺肩髃、肘髎穴,以及第七、九椎骨以上部位。
牛山說:乳汁不通,就會形成腫塊,進而變成乳癰。初期腫塊伴有寒熱症狀的,要趕快揉搓乳房,這樣乳汁就能通暢,腫塊自然消退。又說,快要變成乳癰的,可以用白芷、貝母各二兩研成粉末,溫酒送服,效果神奇。
秘錄記載:小兒咬乳頭,導致乳頭像裂開一樣腐爛,稱為乳疳,也叫乳頭破裂。如果是哺乳的嬰兒,則會更加腐爛,不易癒合;如果不是哺乳的嬰兒,則乳汁會充滿乳房而疼痛,形成乳癰。雖然是小小的瘡瘍,卻很難治療。宜將中黃膏塗在棉片上,貼在患處。如果要讓嬰兒哺乳,就取下中黃膏,將遊奕膏塗在紙上貼敷,不要讓它碰到瘡口,也不要讓瘡口潮濕即可。凡是乳房疾病,都要忌諱針線活和勞累肩膀。關於乳房的診斷以及乳母的泌乳方法,本書另有記載。
《聖濟總錄》乳癰篇記載:產婦乳脈暢通,如果自己不哺乳,乳汁積聚,氣血瘀滯,就會形成乳癰。《產後乳結癰門》記載:產後多有此病,因為乳汁積聚與氣相搏鬥的緣故。書中記載了柴桂湯、排膿湯、梓葉湯、蒲公英湯、櫻皮湯等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