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1. 卷二十
2. 霍亂
3. 論霍亂分三因
陳無擇,曰: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壯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俱痛,吐利並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隔,上下奔迫,宜詳別三因以調之。外因傷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冒濕則重著,傷暑則煩熱。內因九氣所致,郁聚痰涎,痞隔不通,遂致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或飽食膾炙,恣餐乳酪冰脯寒漿旨酒,胃既䐜脹,脾臟停凝,必因郁發,遂成吐利,當從不內外因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霍亂這種疾病,會突然感到心腹部劇烈疼痛,伴隨著嘔吐和腹瀉,畏寒與高燒,頭痛和眩暈。如果先是心痛,那麼就會先嘔吐;若是先腹痛,就先出現腹瀉;若心腹都痛,那嘔吐和腹瀉就會同時發生,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肌肉抽搐,若這種情況進入腹部,病人可能會死亡。這是由於身體內的陰陽失調,清濁混雜,陽氣突然上升,陰氣瞬間下降,陰陽二氣阻隔不通,導致身體上下都受到強烈衝擊,因此應該詳細區分三種原因來進行治療。
外部因素可能是因為風邪侵襲,導致怕風且有汗;或是感受寒邪,感覺冷卻不出汗;或是遭受濕氣,使身體沉重;或是受到暑熱,使人煩躁發熱。
內部因素可能是九氣所導致,使得痰涎在體內聚集,導致氣血運行受阻,造成胸悶,根據病情的不同,可能會出現嘔吐和腹瀉。或是過度飲食,如吃太多烤肉、乳酪、冰冷食物、寒涼飲料和酒精飲料,胃部因此而脹大,脾臟功能受影響,由於鬱結的情況出現,便產生嘔吐和腹瀉,這種情況應歸類為非由內非由外的因素。
4. 論霍亂本於火風濕三氣
劉河間,曰:醫之用藥,如將帥之用兵。《本草》曰:良醫不能以無藥愈疾,猶良將無兵不足以勝敵也。故用藥如用兵,轉筋霍亂者,治法同用兵之急,不可緩也。故吐瀉不止者,其本在於中焦,或因渴大飲,或飲而過量,或飢而飽甚,或濕邪內甚,故陰陽交而不和,是為吐瀉。仲景曰: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既吐且瀉,此為急病也。然吐利為急,十死一二。如揮霍撩亂而不得吐瀉,此名乾霍亂,必死。法曰:既有其入,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否也,塞也。故轉筋吐瀉者,其氣有三,火風濕吐為暍(音謁,傷暑也,中熱也。夏大旱,民多暍死)。王注曰:炎熱搏爍,心之氣也。火能炎上,故吐也,瀉為濕也。叔和云:濕多成五泄。《內經》曰:濕勝則濡泄。又經曰:風勝則動。筋屬肝而應於風木,故腳轉筋燥急也。《內經》曰: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故仲景治法曰:熱多欲飲水,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凡覺此證,或先五苓、益元、桂苓甘露散,乃吐瀉之聖藥也。慎無與粟米粥湯,谷入於胃則必死。《本草》曰:粟米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霍亂者,脾胃極損不能傳化,如與粟米,如人慾斃,更以利刀鋸其首,豈能有生者耶?如吐瀉多時,欲住之後,宜微以粥飲漸漸養之,以遲為妙。
白話文:
劉河間說,醫生使用藥物,就像將帥調兵遣將一樣。根據《本草》所述,優秀的醫生若沒有藥材也不能治病,這就像優秀的將領沒有士兵就無法打敗敵人一樣。因此,使用藥物就像調動軍隊,對於轉筋霍亂這種疾病,治療方式必須像軍事急務一樣迅速,不能拖延。
如果患者持續嘔吐或腹瀉,問題根源通常位於中焦。可能是因為口渴大量飲水,或是飲水過量,或是飢餓過度進食,或是體內濕氣過重,導致身體陰陽失衡,引發嘔吐和腹瀉。張仲景指出,病邪位於上焦會引起嘔吐,位於下焦會引起腹瀉,位於中焦則會同時引起嘔吐和腹瀉,這是急症。然而,嘔吐和腹瀉是緊急情況,十分之一到二的人可能因此喪命。如果患者出現霍亂症狀,卻無法嘔吐或腹瀉,這被稱為乾霍亂,通常是致命的。原則上,有東西進入體內,就應該有相對應的排出,如果東西進入但無法排出,就是堵塞了。所以,轉筋和嘔吐腹瀉,其原因有三,分別是火、風、濕。暍(音同謁)是由暑熱引起的,夏天大旱時,很多人因此死亡。
根據王注,高溫灼熱是心臟的問題,因為火性炎上,所以會引起嘔吐,而濕氣過重則會導致腹瀉。張仲景曾說,濕氣過多會形成五種類型的腹瀉。《內經》指出,濕氣過盛會導致溏便。另外,《內經》還說,風氣過盛會導致運動過度。肌肉和筋骨屬於肝臟,與風木相應,所以當腳部轉筋時,肌肉會變得乾燥和緊繃。《內經》也提到,所有轉筋反曲、水液混濁的情況,都屬於熱性疾病。所以,張仲景的治療原則是,若熱氣過多,患者會想喝水,可用五苓散治療;若寒氣過多,患者不想喝水,可用理中丸治療。一旦發現這種症狀,應先使用五苓散、益元散或桂苓甘露散,這些是治療嘔吐和腹瀉的神藥。千萬不要給患者喝小米粥或湯,這樣會致命。根據《本草》所述,小米性質微寒,無毒,可以滋養腎氣,去除脾胃中的熱氣,補益元氣。但是,霍亂會嚴重損傷脾胃功能,無法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如果此時給患者吃小米,就像對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再用利刃割他的頭部,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活下來呢?如果患者嘔吐和腹瀉持續一段時間後,想要停止,應慢慢喝些粥,以緩慢的方式養生,這樣效果更好。
5. 論霍亂本於胃
保命集,云:夫傷寒霍亂者,其本在於陽明胃經也。胃者,水穀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與脾臟相表裡,皆主中焦之氣,腐熟水穀。脾胃相通,濕熱相合,中焦氣滯,或因寒飲,或因飲水,或傷水毒,或感濕氣,冷熱不調,水火相干,陰陽相傳,上下相離,榮衛不能相維,故轉筋攣痛,經絡亂行,暴熱吐瀉。中焦胃氣所主也,有從標而得之者,有從本而得之者,有從標本而得之者。六經之變,治各不同,察其脈色,知犯何經,隨經標本,各施其治,此治霍亂之法也。
白話文:
根據《保命集》所述,傷寒和霍亂這類疾病,其根本原因在於陽明胃經。胃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負責接收四季的食物,所有身體的能量都源自胃氣,它與脾臟互為表裡,共同主管中焦(上腹區域)的氣運,負責分解和消化食物。
脾胃兩者功能相互影響,當濕熱結合,中焦的氣流受到阻塞,可能因為受寒、飲水過量、水毒傷害或是接觸濕氣,導致冷熱失調,水火互相干擾,陰陽失去平衡,使身體上下部分分離,營養和防禦系統無法協同工作,因此出現肌肉抽筋疼痛,血液循環紊亂,以及突然的發燒、嘔吐和腹瀉等症狀。
這些都是中焦胃氣掌控的範疇,有的病是從表象開始發展的,有的則是從根本開始的,還有的是表裡一起開始的。六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的變化,對應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觀察患者的脈象和麪色,瞭解他們在哪一經脈出問題,然後根據經脈的表裡來制定治療方案,這就是治療霍亂的方法。
6. 論霍亂諸邪所因非一當以脾胃之濕為本
準繩,云:或問霍亂病亦復有他論者乎?曰:嘗考之《內經》,有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有吐郁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上濕土霍亂即五苓散、理中丸之類)。有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泄(上土虛風勝霍亂,即羅謙甫桂苓白朮散之類)。有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上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薷散之類)。《靈樞》有足太陰之別(別者,絡也,不曰絡,而曰別者,以本經由此穴而別走鄰經也)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厥氣者,脾氣失調,而或寒或熱,皆為厥氣逆而上行,則為霍乳。本經入腹屬脾絡胃,故其所病如此。治此者,當取所別之公孫也)。有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之三里。巢氏因此一條乃云:霍亂者,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干,亂於腸胃間,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挾風而實者,身發熱,頭痛體疼;虛者,但心腹痛而已。亦有因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水穀不化,皆成霍亂。自巢氏之說行,後世守之以為法,無復知《內經》諸條者矣。至劉河間乃云: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火性躁動故也。世俗止謂是停食者,誤也。轉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甚,熱氣燥鑠於筋,則筋攣而痛,亦非寒也。張戴人則以風濕暍三氣合而為邪,蓋脾濕土為風木所克,鬱則熱乃發,發則心火炎上,故嘔吐,嘔吐者,暍也。脾濕下注,故注泄,注泄者,濕也。風急甚,故筋轉,轉筋者,風也。可謂善推病情者乎。王海藏亦謂風濕熱外至,生冷物內加,內外合病者,此條殆似之矣。凡治病當從《內經》隨宜施治,安可執一端而已哉。然則此病當以何者為要,曰:脾胃之濕為本,諸邪感動者為病之由。然其間脾胃有虛有實,邪有陰陽相干之孰甚,皆宜消息處治。至若《明理論》,謂傷寒吐利者由邪氣所傷,霍亂吐利者由飲食所傷。其有兼傷寒之邪,內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而吐利者,是霍亂傷寒也。原仲景之意,豈必在飲食始為是病,彼於寒邪傳入中焦,胃氣因之不和,陰陽否隔者,安得不有以至之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等治之。
白話文:
內容如下:
有人問,霍亂病是否還有其他的理論呢?我參考了《內經》的記載,有提及太陰導致的病症,表現為腹部脹滿,霍亂,嘔吐和下瀉。有時候是因為濕氣過重(這類型的霍亂可用五苓散、理中丸等治療)。有時是因為脾氣不足,風邪盛行,導致霍亂和餐後即瀉(這類型的霍亂可用羅謙甫桂苓白朮散等治療)。有時是因為熱氣過盛,導致身體發熱,霍亂,嘔吐和下瀉(這類型的霍亂可用《活人書》中的香薷散等治療)。
《靈樞》中提到,足太陰脾經的一個分支,名為公孫,位於腳趾第一節後方一寸處。這個分支走向足陽明胃經,並進入腸胃,如果氣血逆亂,就可能引起霍亂。如果實證,腸道會劇烈疼痛;如果虛證,就會出現鼓脹。可以透過刺激公孫穴來治療。如果清氣在下,濁氣在上,營氣順脈而行,衛氣卻逆向而行,清濁兩氣相擾亂,影響腸胃功能,也可能導致霍亂。這類型的霍亂,可以刺激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或者三里穴來治療。
巢氏認為,霍亂是由陰陽二氣相擾亂,影響腸胃功能,再因飲食問題而引發,會出現心腹絞痛。如果實證,還會有發熱,頭痛,身體疼痛;如果虛證,只有心腹痛。也可能因為飲酒,吃太多肉類,或生冷食物,生活作息不規律,或者睡在潮濕的地方,或者吹風取涼,導致風冷之氣影響三焦,再傳到脾胃,影響消化,引發霍亂。
劉河間認為,霍亂是因為三焦作為食物消化的主要通道,如果熱氣過盛,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引發吐瀉。轉筋也是因為脾胃功能減弱,肝臟功能過盛,熱氣過多,導致肌肉收縮和疼痛,這不是寒氣引起的。張戴人認為,風、濕、暑三種氣候因素結合,形成邪氣,脾臟濕氣被肝臟剋制,鬱悶會導致熱氣發作,熱氣上衝,引發嘔吐,這是暑氣的影響。脾臟濕氣下移,引發下瀉,這是濕氣的影響。風氣強烈,引發轉筋,這是風氣的影響。
王海藏認為,風、濕、熱三種外在因素,加上生冷食物的內在影響,共同導致疾病。對於治療,應該遵循《內經》的原則,不能只看一方面。然而,這種疾病的根本在哪裡呢?脾胃的濕氣是根本,其他外邪是導致疾病的誘因。脾胃的虛實,邪氣的陰陽,都應當詳細分析,才能正確治療。
《明理論》認為,傷寒的嘔吐和下瀉是因為邪氣影響,霍亂的嘔吐和下瀉是因為飲食影響。如果同時有傷寒的邪氣,內部和外部都受到影響,出現頭痛,發熱,嘔吐和下瀉,那就是霍亂傷寒。仲景的原意,並不是隻有飲食問題才會導致這種病,如果寒氣影響中焦,導致胃氣不和,陰陽失調,當然也會導致疾病。如果不這樣,為什麼要用理中湯,四逆湯等來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