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 (9)
卷三 (9)
1. 治暑傷生冷方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蔭按:此非治暑,乃治暑月飲冷受傷之脾胃爾。若非飲冷致病,勿執方以治。
乾薑,肉桂,杏仁(炒,各四兩),甘草(三兩)
上先將甘草用白蜜炒,次入乾薑,卻下杏仁同炒,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湯調下。
冷香飲子,治老人虛人伏暑煩躁,引飲無度,噁心疲倦,服涼藥不得者。
草果仁(五錢),附子(炮,去皮臍),橘紅(各三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沉冷,不拘時服。
冷香湯,治夏秋傷暑引飲,過食生冷,脾胃不和,或成霍亂之證。
良薑,檀香,附子,甘草(炙,各二兩),丁香(一錢),川薑(三分),草豆蔻(去殼五個)
上為末,每服二錢,以水二鍾煎二沸,貯瓶內沉井底,待冷取服,大能消水止渴。
益胃湯,治夏秋暑熱,過飲食冷物茶水,傷其內,又過取涼風傷其外,以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飲食不進,或兼嘔吐泄瀉,此內外俱傷寒冷也。
人參,乾薑(炒紫色),厚朴(姜水炒),陳皮,羌活,枳實,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桂苓丸,治冒暑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
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各五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細嚼,白湯、冷水任下,每服一丸。
二氣丹,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悶,或頭痛惡心,並皆治之。
硝石,硫磺(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銀器內文武火炒令鵝黃色,再碾細,用糯米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下。
白話文:
【治療夏季因食用生冷食物過量的處方】
【大順散】,適用於因夏日高溫,飲食過量導致脾胃受濕,消化系統紊亂,分不清食物精華與糟粕,身體功能失調,出現霍亂嘔吐,臟腑運作不協調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治療暑熱,而是針對夏天食用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受損的情況。如果不是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的病症,不要固執地使用這個處方來治療。
配方包括乾薑、肉桂、炒杏仁(各四兩),甘草(三兩)。首先將甘草用蜂蜜炒,然後加入乾薑,最後放入杏仁一起炒,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熱水送服。
【冷香飲子】,適合老年人、體弱者因夏日酷熱,心情煩躁,飲水量過多,感到噁心疲倦,服用清涼藥物效果不佳的情況。
配方有草果仁(五錢),炮製附子(去皮,去心)、橘紅(各三錢),炙甘草(一錢半)。以上材料切碎後作為一劑,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放涼後隨時服用。
【冷香湯】,適用於夏秋季節因暑熱飲食過量生冷食物,導致脾胃不和,可能引起霍亂的情況。
配方有良薑、檀香、附子、炙甘草(各二兩),丁香(一錢),川薑(三分),草豆蔻(去殼五個)。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至沸騰兩次,儲存在瓶內,放入井底冷卻,待冷後服用,可以有效消除口渴。
【益胃湯】,適用於夏秋時節因天熱,飲食過量生冷食物及茶水,內傷脾胃,外感寒風,導致畏寒發燒,胸口飽脹,食慾不振,可能伴有嘔吐腹瀉的情況。
配方有人參、炒乾薑、厚朴(薑水炒)、陳皮、羌活、枳實、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半),炙甘草(五分)。以上材料切碎,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至剩七分,飯前溫服。
【桂苓丸】,適用於因暑熱導致煩躁口渴,飲水過量,心腹部脹滿,小便顏色深紅且量少的情況。
配方有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各五兩)。以上材料磨成細粉,用煉蜜搓成丸,每兩分成十顆,細嚼慢嚥,用熱水或冷水吞服,每次一顆。
【二氣丹】,適用於夏季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寒熱二氣交錯,中脘部位感覺脹悶,或頭痛噁心的情況。
配方有硝石、硫磺(各等分)。以上兩種材料磨成粉末,在銀器內用文武火炒至鵝黃色,再次研磨細,用糯米煮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四十粒,用新汲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