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八 (4)

1. 治遍身痛方

洗頭風,溫酒調服。偏正頭疼及夾腦風,研為末,吹鼻孔中,吐涎,再用生薑汁調藥,塗太陽穴,仍用茶清調服。瘋狗咬傷,噙水洗淨敷之。蜈蚣傷,噙水洗過敷之。蛇傷,入白礬少許,敷患處,以津唾調擦亦可。蠍傷,唾調搽。痔漏,口漱漿水洗過,敷之。多年惡瘡,口不合者,口漱鹽水,洗過敷,徐合。

嗽喘,桑白皮湯調服。紅絲魚眼褲腳,腦疽,發背,疔瘡,裡外臁瘡,用自己小便洗過,井水調敷,薄紙貼上,再用裡外擦之。丹瘤,井花水調藥,毛翎掃三二次。水發灸瘡,口噙水洗過,知大可方止。

九藤酒,治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筋脈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證,其功甚速。

青藤,鉤鉤藤,紅藤(即理有藤),丁公藤(又名風藤),桑絡藤,菟絲藤(即無根藤),天仙藤(即青木香),五味子藤(俗名紅消),忍冬藤(各二兩),陰地蕨(一名地茶,取根,四兩)

上細切,以無灰酒一大斗,盛瓷壇內,其藥用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壇口,不可泄氣,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每服一盞,日三服。病在上,食後及臥後;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黃耆酒,治風寒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燥癢,筋脈攣急,語言蹇澀,手足不遂等證。

黃耆,防風,桂枝,天麻,萆薢,石斛,虎脛骨(酥炙),白芍藥,當歸,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

上細切,以生絹袋盛,用無灰好酒一斗,納磁壇中,封口,勿令泄氣,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盞,溫飲之。

木通湯,一男子因感風濕,得白虎歷節風,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者三年,百方不效。一日夢服木通湯愈,遂以四物湯加木通服,不效。後以木通二兩,銼細,長流水煎汁,頓服後遍身癢甚,體發紅丹如小豆大粒,隨手沒去,汗出至腰而止,上體不痛矣。次日又照前煎服,身體又發紅丹,方出汗至足底,汗乾,遍身舒暢而無痛矣。後以此法治數人皆驗。

桑枝煎,治諸痛風,服此方良。許學士云:治河間,予嘗病兩臂痛,服諸藥不效。依此作數劑,臂痛尋愈。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日服盡,無時。

控涎丹,治一身及兩脅走痛,痰挾死血者。

甘遂(麵裹煨),大戟(制),白芥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漸加至十丸,臨臥薑湯下。

白話文:

治遍身痛方

洗頭風,用溫酒調服藥物。偏頭痛、正頭痛以及夾腦風,將藥研磨成粉末,吹入鼻孔,直到吐出唾液,然後再用生薑汁調藥塗抹太陽穴,並用茶水送服藥物。瘋狗咬傷,先用清水漱口,再將藥敷在傷口上。蜈蚣咬傷,也用清水漱口後敷藥。蛇咬傷,加入少量白礬,敷在患處,用唾液調和塗抹也可以。蠍子蜇傷,用唾液調和塗抹。痔瘡,先用米漿水漱口,然後洗淨患處再敷藥。多年久治不愈的惡瘡,如果瘡口不合攏,先用鹽水漱口,再洗淨患處敷藥,慢慢使其癒合。

咳嗽喘息,用桑白皮湯調服。紅絲蟲眼、褲腳腫、腦疽、發背、疔瘡、裡外臁瘡,先用自己的尿液清洗患處,再用井水調和藥物敷上,貼上薄紙,然後再用藥物擦拭患處。丹毒,用井花水調藥,用毛筆掃塗三次。水泡性灸瘡,先用清水漱口後清洗患處,再用知大可方止痛。

九藤酒,治療多年痛風,以及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筋脈拘急、日夜疼痛、哭喊不止等症狀,療效非常迅速。藥物包括:青藤、鉤藤、紅藤(即理有藤)、丁公藤(又名風藤)、桑絡藤、菟絲藤(即無根藤)、天仙藤(即青木香)、五味子藤(俗名紅消)、忍冬藤(各二兩),陰地蕨(一名地茶,取根,四兩)。將藥材切碎,用無灰酒一大斗,盛放在瓷壇中,用乾淨的棉布包裹藥材,放入酒中浸泡,密封壇口,不可洩氣。春秋浸泡七天,冬季十天,夏季五天。每次服用一盞,每日三次。病在上半身,要在飯後或睡前服用;病在下半身,則要在空腹時服用。

黃耆酒,治療風寒濕痺、身體麻木、皮膚乾燥瘙癢、筋脈攣急、語言障礙、手足不遂等症狀。藥物包括:黃耆、防風、桂枝、天麻、萆薢、石斛、虎脛骨(酥炙)、白芍藥、當歸、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將藥材切碎,用生絹袋盛裝,加入無灰好酒一斗,放入瓷壇中,密封壇口,不可洩氣。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次服用一盞,溫熱飲用。

木通湯,一個男子因風濕導致白虎歷節風,全身抽搐疼痛,三年都不能行走,試過各種方法都不見效。一日夢見服用木通湯痊癒,於是用四物湯加木通服用,但無效。後來用木通二兩,切碎,用長流水煎汁,頓服後全身奇癢,皮膚出現像小豆粒大小的紅色疹子,隨手可摸去,汗出至腰部而止,上半身就不痛了。第二天又按照同樣方法煎服,身體再次出現紅色疹子,汗出至腳底,汗乾後,全身舒暢而無痛。後來用此方法治療多人,都取得了驗證。

桑枝煎,治療各種痛風,服用此方效果很好。許學士說:治療河間痛,我曾患雙臂疼痛,服用其他藥物均無效。按照此方服用幾劑後,臂痛很快痊癒。藥物為:桑枝一小升,切碎,炒香,加水三大升煎成二升,一日服用完畢,沒有時間限制。

控涎丹,治療全身及兩脅疼痛,痰飲夾雜瘀血的症狀。藥物包括:甘遂(麵裹煨)、大戟(制)、白芥子(炒,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桃仁泥糊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逐漸增加到十丸,睡前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