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八 (5)

1. 治走注痛方

防風湯,治行痹走注無定。

防風,甘草,當歸,赤茯苓,杏仁(去皮尖,炒),桂枝(各一兩),黃芩,秦艽,葛根(各三錢),升麻(去節,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酒各二盞,棗三枚,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除濕蠲痛湯,治濕熱流注經絡,四肢百節流布走痛,紅腫或死血。

羌活,蒼朮(各一錢),當歸,川芎,白芷,防己,黃柏,南星(各八分),威靈仙,紅花(各六分),桂枝(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控涎散,治身及脅走注疼痛。

威靈仙,蒼朮,桂枝,川歸,梔子(炒,各一錢),生桃仁(七個),甘草(五分),川芎(七分)

上切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入童便竹瀝各半盞再煎,熱服。忌豬羊雞肉魚腥濕面。

又方,治婦人胸背脅走痛。

赤芍藥,香附,黃柏(炒,各一錢),威靈仙(酒炒,七分半),蒼朮,桂枝,甘草(各五分)

上切,水煎服。

四妙散,治痛風走注。

威靈仙(酒浸,五錢),羊角灰(三錢),蒼朮(一錢半),白芥子(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生薑一大片擂汁,入湯調服。又二妙散同調服。

烏頭湯,治歷節疼痛,不可屈伸。

川烏(一枚),麻黃,芍藥,黃耆(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先用蜜二盞煎川烏至一盞,復用水四盞,煎麻黃等四味至二盞,各去渣,合一處,煎至一盞六分,作二次溫服。

麻黃湯,治歷節痛。

麻黃,羌活(各一兩),黃芩(七錢半),細辛,黃耆(各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接續三四日,有汗慎風。

和血散痛湯,治頭骨痛,兩手指及兩膝換痛,發時多則五日,少則三日,晝輕夜重。

羌活,麻黃(去節),升麻(各一錢半),桃仁(十個),柴胡(二錢),防風,黃柏,知母(各一錢),豬苓,黃連(酒炒,各五分),防己(六分),甘草(炙,二分),歸身,紅花(各一分)

上㕮咀,作四服,水煎,空心熱服。

薏苡仁散,治濕傷腎,腎不養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膊,肌肉疼痛,漸入左指中。

薏苡仁(一兩),當歸,小川芎,乾薑,茵芋,甘草,官桂,川烏,防風,人參,羌活,白朮,麻黃,獨活(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酒調下,日三服。

附子八物湯,治歷節風,四肢疼痛如錘鍛,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芍藥,茯苓,半夏,桂心,人參(各三兩),白朮(四兩)

銼散,每服四錢,水煎,食前服。

牛蒡子散,治風熱成歷節,攻注手指,作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或大便秘。

牛蒡子,新豆豉(炒),羌活(各三兩),生地黃(一兩半),黃耆(一兩半)

白話文:

治走注痛方

防風湯: 治療痹症,疼痛遊走不定。

處方:防風、甘草、當歸、赤茯苓、杏仁(去皮尖,炒)、桂枝(各一兩)、黃芩、秦艽、葛根(各三錢)、升麻(去節,半兩)。

用法:藥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水酒各二盞,大棗三枚,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除濕蠲痛湯: 治療濕熱流注經絡,四肢關節疼痛遊走,紅腫或有瘀血。

處方:羌活、蒼朮(各一錢)、當歸、川芎、白芷、防己、黃柏、南星(各八分)、威靈仙、紅花(各六分)、桂枝(五分)。

用法:加入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服用。

控涎散: 治療身體及脅肋部位疼痛遊走。

處方:威靈仙、蒼朮、桂枝、川歸、梔子(炒,各一錢)、生桃仁(七個)、甘草(五分)、川芎(七分)。

用法:將藥物切碎成一劑,加入生薑五片,水煎,再加入童尿和竹瀝各半盞煎煮,熱服。忌食豬、羊、雞肉、魚腥和濕面。

又一方: 治療婦女胸背脅肋疼痛。

處方:赤芍藥、香附、黃柏(炒,各一錢)、威靈仙(酒炒,七分半)、蒼朮、桂枝、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藥物切碎,水煎服。

四妙散: 治療痛風,疼痛遊走。

處方:威靈仙(酒浸,五錢)、羊角灰(三錢)、蒼朮(一錢半)、白芥子(一錢)。

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一片搗爛取汁,加入藥粉調勻服用。也可與二妙散合用。

烏頭湯: 治療關節疼痛,不能屈伸。

處方:川烏(一枚)、麻黃、芍藥、黃耆(各二錢)、甘草(一錢)。

用法:先用蜜二盞煎川烏至一盞,再加水四盞,煎麻黃等四味至二盞,分別去渣,混合後再煎至一盞六分,分二次溫服。

麻黃湯: 治療關節疼痛。

處方:麻黃、羌活(各一兩)、黃芩(七錢半)、細辛、黃耆(各五錢)。

用法: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連續服用三四日,出汗後要謹防受風。

和血散痛湯: 治療頭痛,兩手指及兩膝交替疼痛,發作時間長則五日,短則三日,白天輕晚上重。

處方:羌活、麻黃(去節)、升麻(各一錢半)、桃仁(十個)、柴胡(二錢)、防風、黃柏、知母(各一錢)、豬苓、黃連(酒炒,各五分)、防己(六分)、甘草(炙,二分)、歸身、紅花(各一分)。

用法:將藥物研磨成粗末,分成四劑,水煎,空腹熱服。

薏苡仁散: 治療濕邪傷腎,腎不養肝,肝氣自生風,導致風濕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膊,肌肉疼痛,逐漸蔓延至左手中指。

處方:薏苡仁(一兩)、當歸、川芎、乾薑、茵芋、甘草、官桂、川烏、防風、人參、羌活、白朮、麻黃、獨活(各半兩)。

用法: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或睡前用酒調服,每日三次。

附子八物湯: 治療歷節風,四肢疼痛如錘擊鍛打般難以忍受。

處方:附子(炮製,去皮臍)、乾薑(炮製)、芍藥、茯苓、半夏、桂心、人參(各三兩)、白朮(四兩)。

用法:將藥物切碎,每次服用四錢,水煎,飯前服用。

牛蒡子散: 治療風熱引起的關節疼痛,疼痛遊走手指,出現紅腫麻木,嚴重時會蔓延到肩背和膝蓋,遇熱或大便秘結時症狀加重。

處方:牛蒡子、炒豆豉、羌活(各三兩)、生地黃(一兩半)、黃耆(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