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八 (1)

1. 治遍身痛方

羌活鞠藭湯,治風寒濕氣感之,一身盡痛,不能轉側,發熱口渴,手不能近,叫呼不止,及腳氣,腰腿不能動履,百節走注疼痛,並皆治之。

羌活(二錢),蒼朮(米泔浸),川芎(各一錢五分),白芷,南星(薑汁炒),當歸,黃芩(酒炒),黃柏(酒炒),神麯(炒),桃仁,桂枝(各一錢),防己,紅花(各五分)

在上倍羌活、桂枝,在下加牛膝、木通。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病在上,食後;病在下,空心服。

痛風丸,治上中下疼痛。

南星(薑製),蒼朮(米泔水浸),黃柏(酒炒,各二兩),川芎,神麯(炒,各一兩),白芷,桃仁(各五錢),威靈仙(酒拌),羌活,桂枝(各三錢),防己,龍膽草(各四錢),紅花(一錢半)

上為末,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加味二陳湯,治風痰壅滯,周身疼痛。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羌活,蒼朮,白芷,酒芩

上銼,水煎,加竹瀝、薑汁服。挾瘀血者,加桃仁、紅花。

加味四物湯,治白虎歷節風。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砂仁炒),桃仁,牛膝,陳皮,茯苓,白芷,龍膽草,甘草

上水煎服。如痛在上屬風,加羌活、桂枝、威靈仙。在下屬濕,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龜板。有痰加南星、半夏、生薑。若血虛者,倍當歸、川芎,佐以桃仁、紅花。

丹溪方,治痛風神效。

赤芍藥,青皮,威靈仙,防風,木鱉子(各一錢半),紫威,臺芎(各七分半),甘草(五分)

上切,作一服,酒煎服。

蒼朮復煎散,治寒濕相合,腦後痛,惡寒,項筋脊強,肩背胛攣痛,膝臏痛,無力行步,能食,自覺沉重。

蒼朮(四兩),羌活(一錢),升麻,柴胡,藁本,澤瀉,白朮(各五分),黃柏(三分),紅花(少許)

上銼為末,先將蒼朮用水二碗煎至二大盞,去渣,下諸藥煎至一盞。空心溫服,微汗為效。忌酒面。

犀角升麻湯,治足陽明經絡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下行,致鼻額唇頰皆痛。

犀角(一兩),升麻,防風,羌活(各三兩),川芎,白附子,白芷,黃芩(各半兩),甘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食後臥服,日二三次。

丹溪方,治飲酒濕痰痛風。

黃柏(酒炒),威靈仙(酒炒,各五錢),蒼朮(米泔水浸),羌活,甘草(炙,各三錢),陳皮(去白),芍藥(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沸湯入薑汁調下。

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

黃柏(酒浸,焙乾,二兩),蒼朮(米泔浸,四兩)

上為細末,沸湯入薑汁調服,或用蒸餅為丸,姜鹽湯送下。二味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有氣加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者加生薑汁,熱服。

白話文:

治遍身痛方:

羌活鞠藭湯: 治療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全身疼痛,無法翻身,發熱口渴,手不能靠近身體,疼痛難忍呼叫不止,以及腳氣、腰腿疼痛無法行走,關節疼痛等症狀。

藥材:羌活(2錢)、蒼朮(米泔水浸泡)、川芎(各1錢5分)、白芷、南星(薑汁炒)、當歸、黃芩(酒炒)、黃柏(酒炒)、神麴(炒)、桃仁、桂枝(各1錢)、防己、紅花(各5分)。 用量加倍羌活、桂枝;病在下焦者,加牛膝、木通。 將藥材研磨後,每劑加生薑三片,水煎服。病在上焦者,飯後服用;病在下焦者,空腹服用。

痛風丸: 治療上中下三焦疼痛。

藥材:南星(薑汁制)、蒼朮(米泔水浸泡)、黃柏(酒炒,各2兩)、川芎、神麴(炒,各1兩)、白芷、桃仁(各5錢)、威靈仙(酒拌)、羌活、桂枝(各3錢)、防己、龍膽草(各4錢)、紅花(1錢5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00丸,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加味二陳湯: 治療風痰阻滯引起的周身疼痛。

藥材: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羌活、蒼朮、白芷、酒芩。將藥材研磨後,水煎服,加入竹瀝、薑汁。如有瘀血,加桃仁、紅花。

加味四物湯: 治療白虎歷節風(一種風濕性關節炎)。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砂仁炒)、桃仁、牛膝、陳皮、茯苓、白芷、龍膽草、甘草。水煎服。疼痛在上焦屬風者,加羌活、桂枝、威靈仙;在下焦屬濕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龜板;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薑;血虛者,加倍當歸、川芎,並佐以桃仁、紅花。

丹溪方: 治療痛風,療效顯著。

藥材:赤芍藥、青皮、威靈仙、防風、木鱉子(各1錢5分)、紫薇、台芎(各7分5分)、甘草(5分)。將藥材切碎,每劑用酒煎服。

蒼朮復煎散: 治療寒濕凝滯引起的後腦勺疼痛、惡寒、頸項僵硬、肩背胛疼痛、膝蓋疼痛、行走无力,能進食但感覺沉重。

藥材:蒼朮(4兩)、羌活(1錢)、升麻、柴胡、藁本、澤瀉、白朮(各5分)、黃柏(3分)、紅花(少許)。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兩碗水煎蒼朮至剩下一碗,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煎至半碗。空腹溫服,微微出汗為效。忌酒和麵食。

犀角升麻湯: 治療足陽明經絡受風毒侵犯,導致經絡瘀滯,引起鼻、額、唇、頰疼痛。

藥材:犀角(1兩)、升麻、防風、羌活(各3錢)、川芎、白附子、白芷、黃芩(各半兩)、甘草(2錢)。將藥材研磨後,每次服用4錢,水煎服,飯後臥床服用,每日服用兩三次。

丹溪方: 治療飲酒後因濕痰引起的痛風。

藥材:黃柏(酒炒)、威靈仙(酒炒,各5錢)、蒼朮(米泔水浸泡)、羌活、甘草(炙,各3錢)、陳皮(去白)、芍藥(各1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2錢,用沸水沖服,加入薑汁。

二妙散: 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筋骨疼痛。

藥材:黃柏(酒浸,焙乾,2兩)、蒼朮(米泔水浸泡,4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沸水沖服,加入薑汁;或用蒸餅做成丸藥,用薑鹽湯送服。 藥性較烈,表實氣實者,可加少量酒;氣虛者,加補氣藥;血虛者,加補血藥;疼痛劇烈者,加生薑汁,溫服。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方,僅供參考,切勿自行服用。任何疾病治療都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