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8)

1. 治乾嘔方

生薑橘皮湯(金匱),治乾嘔噦,或致手足厥冷。

陳皮(四兩),生薑(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開胃丸,治乾嘔,氣逆不止。

半夏曲(微炒,三兩),人參(一兩半),白豆蔻(去皮),陳皮(去白),白朮(各二兩)

上為末,生薑汁同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一方,治卒乾嘔不息,屬熱者。

甘蔗汁溫服半斤,日三次。又,以生薑自然汁服一升。或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並瘥。

2. 治嘔苦水方

丹溪方,治婦人清早嘔苦水,脈澀而微,起轉如常,此胃弱而上脘有濕也。

蒼朮滑石(各一兩半),陳皮半夏山楂(各一兩),飛礬(二兩),黃芩(七錢),桔梗,神麯(炒,各五錢)

上銼,姜水煎服。

3. 治嘔清水方

茯苓飲(金匱)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人參白朮(各三兩),枳實(二兩),陳皮(五錢),生薑(四兩)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丹溪方,治兩手麻弦,飲後嘔清水。

神麯,蒼朮香附(各五錢),半夏(七錢半),益元散(一兩)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服。

丹溪方,治吐清水。

蒼朮(壁土炒),白朮(炒),陳皮,白茯苓,滑石(炒)

上銼,水煎服。

五苓散,治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官桂(各一錢)

上為末,生薑汁調服。

豬苓散,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急與解之,此藥主之。

豬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上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仲景云:嘔吐思水解者,急與之。一人每嘔水三二碗,諸藥不效,但吃井花水一口即住,用白朮茯苓湯愈,信知先賢不誣也。

一味蒼朮丸,治嘔吐清水,如神。

蒼朮(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酒浸,一份醋浸,一份糯米泔浸,一份童便浸,一日一換,備浸三日,取出焙乾)

上切片,以黑芝麻同炒香,共為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空心白湯下五十丸。

丹溪方,一人年四十,因灸艾火太多,病腸內下血糞,肚痛,今痛自止,善嘔清水,食不下,宜清胃口之熱。

白朮,連翹(各一錢半),陳皮,地黃(各一錢),黃芩,茯苓,甘草(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煎服。

赤石脂散,治痰飲水吐無時節者,其源因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羸,不能消於飲食,飲食入胃,則皆變成冷水,反胃不停,皆赤石脂散主之。

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酒飲時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藥不愈,用此方愈。

4. 治吐涎沫方

半夏乾薑散,治乾嘔吐逆,吐涎沫。

半夏乾薑(各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頓服之。

吳茱萸湯,治氣虛胃寒,嘔吐冷涎,陰證乾嘔頭痛通用。

吳茱萸生薑(各半兩),人參(二錢半)

上銼,水二盞、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渣服。

小青龍湯,治吐涎沫。

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各一兩),五味子,半夏(各八錢一字)

上用水三升三合半先煮麻黃,減七合,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去渣,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