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3)
卷五 (3)
1. 論
活人,云:治腳氣屬冷者,小續命湯煎成,旋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
丹溪,曰:腳氣須用升提之藥,提起其濕,隨氣血用藥。治濕治氣,使痛除腫退即罷藥。如腳氣衝心,宜四物湯加炒黃柏,再於湧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敷,上以艾灸泄引熱下。濕熱,食積痰流注者,用蒼朮、黃柏、防己各一兩,南星、川芎、白芷各七錢,犀角、檳榔各一兩為末,酒糊丸。肥人加痰藥,血虛加牛膝、龜板。轉筋皆屬血熱,四物湯加酒芩、紅花;若筋動於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結住,此因奉養厚又為風寒而作,必加蒼朮、南星,以疏其邪。
心法附錄,曰:腳氣有濕熱,有食積流注,有風濕,有寒濕。勝濕以蒼朮、白朮、防己、川芎為主,或六物附子湯,或當歸拈痛湯。腳氣氣鬱甚者,舟車丸、除濕丹。有飲者,東垣開結導飲丸。腳氣解表用麻黃左經湯等藥,隨經選用。有兼痰氣寒濕者,五積散加木瓜。若雙解,以大黃左經湯、東垣羌活導滯湯。若理血,以八味丸,或四物加羌活、天麻,又或四物加黃柏、南星,或健步丸。若疏風養血,用獨活寄生湯最效。春夏氣溢,腫而痛者,用香蘇散加五加皮、木瓜、檳榔、川楝子。熱而紅腫者,敗毒散加木瓜、蒼朮。秋冬以後用五積散加木瓜、牛膝、檳榔、吳茱萸。
戴氏,曰:腳氣逼肺喘嗽,宜小青龍湯,入檳榔煎服;喘急者,此係入腹,用蘇子降氣湯;畏食者,平胃散加木瓜;嘔逆,加陳皮、半夏、茯苓、藿香。日久不愈,腳脛枯細,或寒或熱,或冷或癢,或一腳偏患軟弱顫曳,狀如偏風者,小續命湯加木瓜或獨活寄生湯。腳心腫痛,用大聖散入木瓜、豆淋酒調服一錢,仍用川椒、白芷、草烏煎湯洗,切不可令下及妄用寒藥,得溫則消散矣。
葉氏,曰:腳氣始發甚微,病者多不自覺,亦有覺而自謂病小,隱忍冀瘥,及至日積月累,病勢漸深,或入心則恍惚謬妄,嘔吐不食,或入腎則腰腳腫,小便不通,沖胸喘急,即求救治,遂難措手。正謂腳氣為危疾者,多坐夫不早治之故也。《千金方》云:病者初覺,便灸所患處二三十壯,則愈。《針經》曰:有道以來,必有道以去。灸之,導引其濕熱外出,此良法也。又加濕氣壅滯,不得消散者,非下之不可。蓄熱腫盛者,必寒涼乃宜,若所謂切不可令下,及妄用寒藥者,自相矛盾矣。予觀此二者,皆不可偏廢,但要量病施治,毋得執疑一說也。又曰:《活人書》云,腳氣最忌補劑及湯淋洗。殊不知人之元虛,得此疾作,則氣血日衰,必使發無休息,不加滋補,其病何愈。外感濕氣淋渫,恐助濕邪,若內受濕氣不能外達,則洗之以開導其壅,泄越其邪也,治者須參此意。
白話文:
論腳氣
治療腳氣,若是寒症,可用小續命湯煎好後,加入新鮮生薑汁服用,效果最快。
治療腳氣必須使用升提的藥物,將濕氣提昇,再根據氣血狀況用藥。治療濕氣和氣虛,待疼痛消除、腫脹消退後即可停藥。如果腳氣衝心,宜用四物湯加炒黃柏,並在湧泉穴敷上附子末與唾液調和的藥膏,再用艾灸引熱向下。若是濕熱、食積、痰液流注,可用蒼朮、黃柏、防己各一兩,南星、川芎、白芷各七錢,犀角、檳榔各一兩研末,用酒糊做成丸藥服用。肥胖者需加用化痰藥,血虛者需加牛膝、龜板。腳抽筋都屬於血熱,可用四物湯加黃連、紅花;如果抽筋從足大拇指開始,向上蔓延到大腿,靠近腰部僵硬,這是因為營養過剩又受風寒所致,必須加入蒼朮、南星,以疏散邪氣。
腳氣有濕熱、食積流注、風濕、寒濕幾種類型。治療濕氣以蒼朮、白朮、防己、川芎為主,或用六味地黃丸加附子湯,或當歸拈痛湯。腳氣氣鬱很嚴重者,可用舟車丸、除濕丹。有飲邪者,可用東垣開結導飲丸。腳氣表證可用麻黃加桂枝湯等藥物,根據經絡選用。兼有痰氣、寒濕者,可用五積散加木瓜。如果需要瀉下,可用大黃附子湯、東垣羌活導滯湯。如果需要理血,可用八味丸,或四物湯加羌活、天麻,或四物湯加黃柏、南星,或健步丸。如果需要疏風養血,用獨活寄生湯最有效。春夏季氣血充盛,腫痛者,用香蘇散加五加皮、木瓜、檳榔、川楝子。熱而紅腫者,用敗毒散加木瓜、蒼朮。秋冬以後可用五積散加木瓜、牛膝、檳榔、吳茱萸。
腳氣導致肺部氣喘咳嗽,宜用小青龍湯,加入檳榔煎服;喘息急促,這是邪氣入腹,可用蘇子降氣湯;畏食者,用平胃散加木瓜;嘔逆者,加陳皮、半夏、茯苓、藿香。久治不愈,小腿枯瘦,或寒或熱,或冷或癢,或單腳無力顫抖,像中風一樣,可用小續命湯加木瓜或獨活寄生湯。腳心腫痛,用大聖散加入木瓜、豆淋酒調服一錢,再用川椒、白芷、草烏煎湯洗腳,絕對不能瀉下或亂用寒涼藥物,溫熱則腫痛可消散。
腳氣初期症狀輕微,患者多不自覺,即使察覺到也認為病情輕微,自行忍耐希望痊癒,等到日積月累,病情加重,或入心則神志恍惚,嘔吐不食,或入腎則腰腳腫脹,小便不通,胸悶氣喘,才來求醫治療,就難以應付了。所以說腳氣是危急重症,大多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造成的。《千金方》說:患者初期感到不適,就在患處灸二三十壯,就能痊癒。《針經》說:有導致疾病的原因,就一定有去除疾病的方法。用灸法,可以引導濕熱之邪排出體外,這是好方法。如果濕氣壅滯,無法消散,就必須瀉下。蓄熱腫脹者,必須用寒涼藥物治療,至於所謂「絕對不能瀉下或亂用寒涼藥物」這種說法,自相矛盾。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不能偏廢,一定要根據病情施治,不要執著於單一理論。又說:《活人書》說,腳氣最忌補藥和湯藥洗腳。殊不知人體元氣虛弱,得了這種病,氣血就會日漸衰弱,必須讓它持續發病,不加以滋補,病怎麼能好呢?外感濕邪用湯藥洗腳,恐怕會加重濕邪,如果內受濕邪不能排出體外,就用洗腳的方法來疏通壅塞,排出邪氣,治療者必須參悟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