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治中暑吐利方

卻暑散,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瀉痢,煩悶背寒,面垢。

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大黃龍丸,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煩渴嘔吐,昏悶不食。

舶上硫黃(舶,音白,海中大船),硝石(各一兩),白礬,滑石,雄黃(各五錢),白麵(四兩)

上五味為末,入面和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

來復丹,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泄瀉如水。

五靈脂(一兩),陳皮(去白,二兩),硝石(一兩),硫黃(一兩,同硝石為末,入銚內以柳枝攪,不可用火太猛,恐傷藥力,候得所,研細末,名二氣丹),太陰元精石(另研),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為末,次入元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醋打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治中暑吐利方

卻暑散: 治療中暑、伏天暑熱引起的頭暈目眩、嘔吐腹瀉、煩躁胸悶、背部發冷、臉色灰暗。

處方: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 將藥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

大黃龍丸: 治療中暑引起的身體發熱、頭痛,症狀類似脾胃虛寒,或伴隨口渴、嘔吐、昏迷、不想吃東西。

處方:舶上硫黃(舶,音白,指海船運來的硫黃)、硝石各一兩,白礬、滑石、雄黃各五錢,白麵四兩。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與麵粉混合均勻,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新鮮的井水送服。

來復丹: 治療上焦實熱下焦虛寒,外熱內寒,伏暑引起的腹瀉如水樣。

處方:五靈脂一兩,陳皮(去白)二兩,硝石一兩,硫黃一兩(硝石、硫黃研成細末,放入銚中用柳枝攪拌,火候不可過猛,以免損傷藥力,研磨至所需狀態,稱為二氣丹),太陰元精石(單獨研磨),青皮(去白)各二兩。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磨成粉末,然後加入太陰元精石粉末和二氣丹粉末,混合均勻,用醋調和麵糊製成如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