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卷一·上 (1)
1. 脈法
內經,曰:肝脈大急沉皆為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又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又太陰脈滑,則病脾風疝。陽明脈滑,則病心風疝。太陽脈滑,則病腎風疝。少陽脈滑,則病肝風疝。
脈經,曰:寸口弦緊為寒疝,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緊則不飲食。厥陽脈浮而遲,浮則為風,虛遲則為寒疝繞臍痛。若發則自汗出,手足受寒,其脈沉。
脈訣舉要,曰: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
白話文:
【脈法】
根據《內經》記載,肝臟的脈象如果顯得過大、過急、過沉,都可能預示著疝氣。心臟的脈象如果跳動強烈、滑利且急促,可能是心疝。肺部的脈象如果沉而有力,可能是肺疝。另外,三陽脈象如果急促,可能是瘤塊;三陰脈象如果急促,可能是疝氣。此外,脾臟相關的太陰脈如果滑利,可能是脾風疝;心臟相關的陽明脈如果滑利,可能是心風疝;腎臟相關的太陽脈如果滑利,可能是腎風疝;肝臟相關的少陽脈如果滑利,可能是肝風疝。
《脈經》中指出,寸口脈象如呈現弦緊狀態,可能是寒疝,弦脈表示防禦之氣運行不順,防禦之氣運行不順則會感到寒冷,緊脈則可能影響飲食。厥陽脈如果浮而遲緩,浮脈表示有風邪,遲緩而虛弱的脈象則可能是寒疝導致的繞臍疼痛。如果發作,可能伴隨自汗,手腳感受寒冷,脈象會變得深沉。
《脈訣舉要》中提到,疝氣的脈象多呈現弦緊,如果體內有積聚物,脈象會顯得牢固且急促,這種情況下,生命力較強的人能存活,反之則可能致命。如果脈象沉、遲、浮、澀,可能是疝或瘤塊造成的寒痛,疼痛嚴重時脈象可能會隱藏,或者變得細微、跳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