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卷一·上 (1)
1. 脈法
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脈弦細芤遲,脈虛而微弱,或浮大而散,或隱不見。
許學士,云:傷暑,其脈弦細芤遲,何也?《內經》曰:寒傷形,熱傷氣。蓋傷氣而不傷形,則氣消而脈虛弱,所謂弦細芤遲,皆虛脈也。仲景以弦為陰,而朱肱亦曰中暑脈細弱,則皆虛脈也,可知矣。
脈訣舉要,曰:暑傷於氣,所以脈虛弦細芤遲,體狀無餘。
丹溪,曰:暑脈微弱,按之無力,又脈來隱伏。
白話文:
[脈法]的部分內容如下:
在古籍裡提到,如果脈搏顯得虛弱而身體發熱,這通常是因為中暑所導致的。脈象可能呈現出弦細、芤遲,或是虛弱微小,甚至可能出現脈搏浮大而散,或者隱而不顯。
許學士解釋說,為什麼中暑後,脈象會呈現弦細芤遲呢?根據《內經》記載,寒氣傷害身體,熱氣則傷害氣息。由於中暑是傷害了氣息而並未直接傷害身體,因此氣息消耗,脈象就會變得虛弱。所謂的弦細芤遲,都屬於虛弱的脈象。張仲景認為弦脈代表陰性,而朱肱也表示中暑時脈象會細弱,這都顯示出虛弱的脈象,由此可見一斑。
在《脈訣舉要》中寫道,由於暑氣傷害了氣息,所以脈象會呈現虛弱、弦細和芤遲,身體其他症狀並不明顯。
丹溪先生也指出,中暑的脈象會顯得微弱,按壓下去感覺不到力量,而且脈象可能隱而不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