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2)
卷一·上 (2)
1. 論中風形狀之異
樓氏,曰:上五臟風證,多汗惡風,其治法用仲景桂枝湯之類。孫真人皆灸本臟背腧,兼用續命湯治之。(腧,春遇切,音戍,五臟腧穴)
千金,云:岐伯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風痱,於身無痛,四肢不收;三曰風懿,奄忽不知人;四曰風痹,諸痹類風狀。
選要,云:風之為病,種類甚多,大要有四:一曰偏枯,謂血氣偏虛,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間疼痛;二曰風痱,謂神智不亂,身體無痛,四肢不舉,一臂不遂;三曰風懿,謂忽然迷僕(芳故切,音赴,僵也,僵也),舌強不語,喉中窒塞,噫噫有聲;四曰風痹,謂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其人身頑肉厚,不知痛癢,風多則走注,寒多則疼痛,濕多則重著。在筋則筋屈而不伸,在脈則血凝而不流,在肉則不仁,在骨則隆重是也。
綱目,曰:仲景云: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無擇諸方論中,所謂左癱右瘓者。蓋邪氣中人,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空媧切,音跬,口戾不正也)僻不遂也。風懿者,以心悶閉不能言,但噫噫(音醫,痛傷之聲也)作聲。蓋肺氣入心則能言,邪氣中心,肺涎(徐延切)潮塞,故使然也。四肢緩縱為風痱者,以風邪散注於關節,氣不能行,故使四肢不遂也。舌強不能言者,以風入心脾經,心之別脈,繫於舌本,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今風邪入其經絡,故舌不轉而不能言也。四肢拘攣者,以中風冷,邪氣入肝臟,使諸經攣急,屈而不伸也。風柔者,以風熱入於肝臟,使諸經張緩而不收也,故經曰:寒則攣急,熱則弛張。風顫(音戰)者,以風入於肝臟經絡,上氣不守正位,故使頭招面搖,手足顫掉也,風喑(音音)者,以風冷之氣客於中,滯而不能發,故使口噤而不能言也。與前所謂涎塞心肺同候,此以口噤為差耳。腲(鄔賄切,舒遲貌)腿風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臨事不前,亦偏中於心肺經所致也。
李氏,曰:風為百病長,善行數變,為卒中昏倒,為竄視喎僻,為搐搦反張,或為寒中,或為熱中,或為癘風,入陽經則狂,入陰經則顛,入皮膚則癢,入筋則拘攣,入骨節則疼痛,入肉分與衛氣相搏則不仁,與榮氣相搏則半身不遂,入經癱瘓,入絡膚頑,入腑即不識人,入臟即舌強吐沫,挾熱則痿緩,挾寒則拘攣,挾濕則腫滿。有真中者,有兼中、似中者。陽病身熱,陰病身涼,烏附行經,不可概用。
白話文:
論中風形狀之異
樓氏說,五臟受風的症狀,大多伴隨多汗怕風,治療方法可用張仲景的桂枝湯類藥方。孫真人則主張針灸五臟相對應的背部穴位,並同時服用續命湯治療。
《千金要方》記載,岐伯關於中風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四種:一、偏枯,半身不遂;二、風痱,身體沒有疼痛感,但四肢不能收縮;三、風懿,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四、風痹,各種痹症,都具有類似風寒的症狀。
《醫學心悟》記載,中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四種:一、偏枯,指氣血偏虛,導致半身不遂,肌肉消瘦,骨骼疼痛;二、風痱,指神智清醒,身體沒有疼痛,但四肢抬不起來,甚至單側手臂癱瘓;三、風懿,指突然昏迷,舌頭僵硬不能說話,喉嚨堵塞,發出呼呼的聲音;四、風痹,指風寒濕三邪合在一起引起的痹症。患者身體僵硬,肌肉肥厚,感覺不到痛癢,風邪盛則氣血運行受阻,寒邪盛則疼痛,濕邪盛則肢體沉重。若侵犯筋絡,則筋絡屈曲不能伸展;若侵犯脈絡,則血液凝滯不通;若侵犯肌肉,則感覺麻木;若侵犯骨骼,則腫脹疼痛。
《本草綱目》記載,張仲景說:中風導致半身不遂,或者單臂不遂,這屬於痹症,脈象細數,是中風引起的。書中所說的左癱右瘓,皆是如此。邪氣侵犯人體,邪氣緩慢,正氣則急迫,正氣牽引邪氣,導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風懿症狀表現為心悶氣堵,不能說話,只能發出呼呼的聲音。這是因為肺氣通於心才能說話,邪氣阻滯於心,肺部津液阻塞,所以才會這樣。四肢鬆弛是風痱,因為風邪散佈於關節,氣血運行受阻,所以四肢不遂。舌頭僵硬不能說話,是因為風邪入侵心脾經,心的別絡經脈連於舌根,脾的經脈也連於舌根並散佈於舌下,風邪侵犯經絡,所以舌頭不能轉動,不能說話。四肢拘攣,是因為中風寒邪,邪氣入侵肝臟,導致經絡攣縮,屈曲不能伸展。肢體鬆軟,是因為風熱入侵肝臟,導致經絡舒張不能收縮,所以古書上說:寒則攣急,熱則弛張。肢體顫抖,是因為風邪入侵肝臟經絡,陽氣不能正常運行,所以頭暈目眩,手足顫抖。聲音嘶啞,是因為風寒之邪阻滯於內,不能發聲,所以口不能言。這與前面所說的津液阻塞心肺症狀相似,只是以口不能言為區別。腿部麻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臨事猶豫,也是偏犯心肺經所致。
李氏說,風邪是百病之首,善於遊走變化,可以導致突然昏迷,口角歪斜,抽搐反張,或者寒邪入體,或者熱邪入體,或者瘟疫之風。入陽經則狂躁,入陰經則神志錯亂,入皮膚則瘙癢,入筋絡則拘攣,入骨節則疼痛,入肌肉與衛氣搏鬥則麻木不仁,與榮氣搏鬥則半身不遂,侵犯經絡則癱瘓,侵犯絡脈則皮膚僵硬,侵犯腑臟則不認識人,侵犯臟腑則舌頭僵硬流涎,夾雜熱邪則肢體鬆軟,夾雜寒邪則肢體拘攣,夾雜濕邪則腫脹。有真正中風的,也有兼夾中風或類似中風的。陽證表現為身熱,陰證表現為身涼,附子可以溫通經絡,但不能一概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