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2)

1. 治氣鬱嘈雜方

三聖丸,治氣鬱嘈雜,神效。

白朮(四兩),橘紅(一兩),黃連(炒,五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津嚥下,或薑湯下。

香連丹,治久郁心胸痞痛,或嘈雜干噎,吞酸。

香附,黃連(各四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加味三補丸,治鬱火嘈雜,此方亦良。

黃芩,黃連,黃柏,香附(醋浸五日,倍用),蒼朮(泔浸七日,各一兩)

上為末,丸服。

白話文:

【治療氣鬱煩躁的處方】

第一個藥方是「三聖丸」,用來治療因氣鬱導致的煩躁不安,效果非常顯著。

所需材料有:白朮(160克)、橘紅(40克)、黃連(經過炒製,20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神麯調成糊狀,搓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50顆,最好在飯後服用,用水津嚥下,或是用薑湯送服。

第二個藥方是「香連丹」,適用於長期鬱悶、心胸痞痛,或是因為氣鬱而產生的乾噎、吞酸等症狀。

所需材料有:香附和黃連(各160克)。

同樣地,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神麯調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70顆,用白開水送服。

第三個藥方是「加味三補丸」,對於鬱火導致的煩躁不安也有很好的療效。

所需材料有:黃芩、黃連、黃柏、香附(需先用醋浸泡五天,份量加倍)、蒼朮(需先用泔水浸泡七天,各40克)。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製成丸狀服用。

2. 治痰火嘈雜方

芩連二陳湯,治痰因火動,胃口作嘈。

陳皮,半夏(薑製),茯苓,甘草(炙),南星,黃芩,黃連,山梔子(炒)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熱多,加青黛。一方二陳湯止加黃芩、梔子。

加味二陳湯,治肥人嘈雜。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炙),撫芎,蒼朮,白朮,山梔子(炒)

上銼,加生薑煎服。

祛痰火丸,治胃中痰火,噯氣嘈雜。

南星,半夏(各薑湯泡七次),香附(童便浸),軟石膏,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或加生薑煎服亦可。

痰火越鞠丸,治痰因火動,令人嘈雜。

蒼朮(米泔浸七日),撫芎,香附(童便浸),山梔子(炒黑),瓜蔞仁(去油),南星(牛膽者),海浮石(研水飛),青黛(水飛過)

上為末,神麯糊丸服。

白話文:

【治療痰火紛擾的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芩連二陳湯」,用於治療因火氣導致的痰多,以及胃口不適的症狀。

藥物包含:陳皮、薑製半夏、茯苓、炙甘草、南星、黃芩、黃連和炒山梔子。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若熱象較重,可以額外添加青黛。另一種變化版的二陳湯則只會再額外添加黃芩和山梔子。

第二個處方是「加味二陳湯」,適用於體型較豐腴者所出現的胃口不適。

藥物包含: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撫芎、蒼朮、白朮和炒山梔子。

同樣地,將藥材切碎後,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第三個處方是「祛痰火丸」,用於治療胃部痰火旺盛,導致噯氣及胃口不適的症狀。

藥物包含:南星、薑湯泡過的半夏、香附、軟石膏、炒梔子。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以薑汁和蒸餅混合成藥丸,大小約如同桐子,每次服用五十粒,以薑湯送服。也可以選擇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

最後一個處方是「痰火越鞠丸」,適用於因火氣引發的痰多,造成胃口不適的狀況。

藥物包含:米泔水浸泡過的蒼朮、撫芎、童便浸泡的香附、炒黑的山梔子、去油的瓜蔞仁、牛膽製的南星、研磨後用水飛的海浮石、以及經過水飛處理的青黛。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以神麯糊丸服。

3. 治血虛嘈雜方

養血四物湯,治血虛嘈雜。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人參,茯苓,半夏,黃連,梔子(炒),甘草(炙)

上銼,加生薑煎服,或去人參加香附、貝母,甚效。

當歸補血湯,治心中血少而嘈,兼治驚悸怔忡。

當歸,芍藥,生地黃,熟地黃(各三錢),人參(五分),白朮,白茯苓,麥門冬(去心),山梔仁(炒),陳皮(各八分),甘草,辰砂(研末,臨服入,各三分),烏梅(一個,去核),炒米(百粒)

上銼一劑,加棗二枚,水煎,溫服。

白話文:

【治療血虛引起的煩躁不安的處方】

這是「養血四物湯」的處方,用於治療因血液不足導致的煩躁不安。

包含的成分有: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人參,茯苓,半夏,黃連,炒過的梔子,以及炙過的甘草。

以上材料磨碎後,加入生薑一起熬煮服用。或者可以不加人參,改為添加香附和貝母,效果也非常顯著。

另一個處方是「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心臟血液量不足導致的煩躁,同時也能治療驚恐不安和心悸。

成分有:當歸,芍藥,生地黃,熟地黃(各三錢),人參(五分),白朮,白茯苓,麥門冬(去心),炒過的山梔仁,陳皮(各八分),甘草,辰砂(研磨成粉末,在服用前加入,各三分),烏梅(一個,去核),炒過的大米(一百粒)。

以上材料組成一劑,再加入兩顆棗,用水熬煮,溫熱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