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1)

1. 論嘈雜由脾土受傷

準繩,云:嘈雜與吞酸一類,皆由肺受火傷,不能平木,木挾相火乘肺,則脾沖和之氣索矣。谷之精微不行,濁液攢聚,為痰為飲。其痰亦或從火木之成化酸,肝木搖動中土,故中土擾擾不寧而為嘈雜如飢狀,每求食以自救,苟得少食,則嘈雜亦少止,止而復作。蓋土虛不禁木所搖,故治法必當補土伐木,治痰飲若不以補土為君,務攻其邪,久久而虛,必變為反胃,為瀉,為痞滿,為眩暈等病矣。

白話文:

《準繩》雲: 嘈雜和吞酸等症狀,皆因肺受火傷,導致肺氣不能平定肝木,肝木挾帶相火乘犯肺臟,致使脾胃沖和之氣衰弱。穀物精華無法運化,濁液積聚,形成痰飲。

其中,痰飲也可能由火與木的相互作用而化為酸味。肝木搖動脾土,導致脾土不安寧,因此出現嘈雜如飢餓的症狀。患者常渴望進食以緩解不適,稍微進食後,嘈雜症狀會暫時減輕,但隨後又會復發。

這是因為脾土虛弱,無法禁錮肝木的搖動。因此治療方法必須以補土伐木為原則。若治療痰飲不以補土為君,只一味攻邪,久而久之脾土虛弱,就會演變成反胃、腹瀉、痞滿、眩暈等疾病。

2. 論嘈雜痰火為患

虞氏,曰: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若濕面魚腥,水果生冷,以及烹飪調和黏滑難化等物,恣食無節,朝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於中宮,故為嘈雜,為吞酸,其證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而有懊憹不自寧之況。其病或兼噯氣,或兼痞滿,或兼噁心,漸至胃脘作痛,甚則為翻胃膈噎,實痰火之為患也。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紅之類消其痰,以芩、連、梔子、石膏、知母之類降其火,以蒼朮、白朮、芍藥之類建脾行濕,壯其本元,而又忌口節欲,無有不安者也。

白話文:

虞氏說:「胃就像一片廣闊的海洋,能容納各種食物。如果任意食用潮濕的麪食、腥味的魚肉、生冷的水果,以及烹調不當、粘滑難消化的食物,就會因過度食用而損害脾胃,日積月累形成清痰和稠厚的積液,停滯在中焦,就會出現嘈雜、吞酸等症狀。病人會感到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而且煩躁不安。這種病症有時會伴隨噯氣、痞滿、噁心,甚至發展成胃脘疼痛,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吞嚥困難,這是痰火積聚所造成的。

治療方法:可以用南星、半夏、橘紅等藥物化解痰液;可以用黃芩、黃連、梔子、石膏、知母等藥物降火;可以用蒼朮、白朮、芍藥等藥物健脾行濕,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此外,還需要注意忌口節慾,才能徹底消除病痛。」

吳氏,曰:嘈雜,火證也,而痰次之。終歲嘈雜者必夭。夭者,何也?熯萬物者,莫若火也。(熯,火盛貌。)

白話文:

吳某說:“嘈雜是由於內熱過重引起的,其次是痰多。”如果一年四季都感到嘈雜不安的人一定會早逝。什麼是“夭”呢?萬物被燒燬的原因沒有比火更厲害了。“熯”,是指大火旺盛的樣子。

3. 論嘈雜雜治法

食鬱嘈雜者,枳朮丸加山楂、麥芽,有熱加炒梔子、姜炒黃連,二味乃必用之藥也。停飲者,曲術丸。胸滿者,大安丸、保和丸。脈洪大者,火多,二陳湯加薑汁炒山梔、黃連。脈滑大者,痰多,二陳湯加南星、瓜蔞、芩、連、梔子。肥人嘈雜者,二陳湯少加撫芎、蒼朮、白朮、炒梔子。

白話文:

吃東西後感到胸口鬱悶、嘈雜,可以用枳朮丸加山楂、麥芽,如果伴隨有熱症,還要加炒梔子、薑炒黃連,這兩種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停飲,就用曲術丸。如果胸悶,就用大安丸、保和丸。脈搏洪大,代表火氣旺盛,要用二陳湯加薑汁炒山梔、黃連。脈搏滑大,代表痰多,要用二陳湯加南星、瓜蔞、芩、連、梔子。肥胖的人感到嘈雜,要用二陳湯少加撫芎、蒼朮、白朮、炒梔子。

脈弦細,身倦怠者,六君子湯加撫芎、蒼朮、白朮、薑汁炒梔子。濕痰氣滯,不喜食,用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有用克伐藥過多不能食,精神漸減,四君子湯加白芍、陳皮、薑汁炒黃連。心懸懸如飢,欲食之時,勿與以食,只服三聖丸佳。心下嘈雜者,導飲丸最妙。眩暈嘈雜者,是火動其痰也,二陳湯加梔子、芩、連。

白話文:

脈搏細弱,身體疲倦乏力,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蒼朮、白朮、薑汁炒梔子。濕痰停滯,食慾不振,可以用三補丸加上蒼朮,並加倍香附。如果服用過多克伐藥物,導致食慾不振、精神衰退,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白芍、陳皮、薑汁炒黃連。如果心裡空虛不安,好像飢餓,想吃東西,不要馬上給食物,只服用三聖丸比較好。如果胃脘部有嘈雜感,服用導飲丸最有效。如果頭昏眼花、胃脘部嘈雜,這是心火灼傷痰液所致,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梔子、黃芩、黃連。

五更嘈者,思慮傷血分也,四物湯加香附、貝母、山梔、黃連、甘草。

白話文:

早上五點左右感到煩躁不安是因為思考過度損耗了血液,可以服用四物湯加上香附、貝母、山梔、黃連和甘草。

4. 脈法

右寸關脈緊而滑,兩寸弦滑,胸中有留飲。寸脈橫者,膈上有橫積也。右關弦急甚者,木乘土位。欲作胃反,難治。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大意是:在右手的尺部和腕部脈搏強硬且流暢,而在手腕上方的兩個部位則有張力和流動感,表示胸部可能有痰液滯留。如果脈搏向水平方向延伸,可能是上腹部有橫置的腫塊。若右手腕處的脈搏非常緊繃,代表肝臟(屬木)侵襲了脾臟(屬土),可能會引發胃逆轉的情況,治療起來會比較困難。

5. 治食鬱嘈雜方

消食清郁湯,治嘈雜悶亂,噁心,發熱頭痛。

陳皮,半夏(薑汁炒),白茯苓,神麯(炒),麥芽(炒),山楂(去核),香附米,川芎,枳殼(去穰,麩炒),梔子(炒),黃連(薑汁炒),蒼朮(米泔浸),藿香,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消食清鬱湯是中醫處方,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胃部不適、胸悶、噁心、發熱和頭痛等。

方劑包含了多種中藥材,例如陳皮、半夏、茯苓、神麴、麥芽、山楂等,這些藥材具有健脾消食、理氣解鬱、清熱解毒等功效。

備註

  • 上述藥材的處理方法,例如薑汁炒、麩炒、米泔浸等,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效。
  • 實際用藥劑量和用法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

香砂平胃散,治食鬱嘈雜。

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製),陳皮(去白),甘草(炙),香附,砂仁,黃連(炒),山梔(炒),川芎,白芍藥,辰砂(各等分)

水煎服。

曲術丸,治停飲宿食,嘈雜。

神麯(炒,三兩),蒼朮(米泔炒,一兩半),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薑汁煮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組成

  • 蒼朮(米泔浸,炒)
  • 厚朴(薑製)
  • 陳皮(去白)
  • 甘草(炙)
  • 香附
  • 砂仁
  • 黃連(炒)
  • 山梔(炒)
  • 川芎
  • 白芍
  • 辰砂(各等分)

組成

  • 神麯(炒,三兩)
  • 蒼朮(米泔炒,一兩半)
  • 陳皮(一兩)

製法

  1.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2. 用生薑汁煮神麯糊成丸,大小如綠豆。

用法

  • 每服七十丸,用薑湯送服。

第一個方子

  • 將生薑三片切碎,加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方子叫做香砂平胃散,用來治療因飲食積滯導致的胃脘脹滿、嘈雜等症狀。

方子的藥材包括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制)
  • 厚朴(用薑汁處理)
  • 陳皮(去除白色外皮)
  • 甘草(用火炙烤)
  • 香附
  • 砂仁
  • 黃連(炒制)
  • 山梔(炒制)
  • 川芎
  • 白芍
  • 辰砂(所有藥材等量)

服用方法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第二個方子

  • 這個方子叫做曲術丸,用來治療停留在胃腸裏的積食,以及引起的嘈雜等症狀。

方子的藥材包括

  • 神麯(炒制,三兩)
  • 蒼朮(用米泔水炒制,一兩半)
  • 陳皮(一兩)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
  2. 用生薑汁煮神麯成糊狀,然後搓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七十丸,用薑湯送服。

交泰丸,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胸中痞悶難當,不思飲食。

白朮(土炒),黃連(薑汁炒),吳茱萸(湯泡,各二兩),枳實(麩炒,一兩),歸尾(酒洗,三錢三分),大黃(用當歸、紅花、吳茱萸、乾漆各一兩煎水,浸大黃一晝夜,切碎,曬乾,仍以酒拌曬,九蒸九曬,用四兩)

白話文:

交泰丸,主要用於治療胸口發悶、嘈雜不適的症狀。這類患者通常在大便稀時,胸口會感到較為舒適;但如果大便堅硬,則胸口的悶痛感會變得難以忍受,並且往往沒有食慾。

藥方成分如下:

  • 白朮(土炒)和 黃連(用薑汁炒)各二兩。
  •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二兩。
  • 枳實(麩炒)一兩。
  • 歸尾(用酒洗)三錢三分。
  • 大黃,用當歸、紅花、吳茱萸、乾漆各一兩煎水,將大黃浸泡一整天,切碎後曬乾,再用酒拌勻曬乾,如此反復九次,最終得到四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不拘時。

安脾丸,治嘈雜及吐食,脈弦者。肝乘於脾而吐,乃由脾土之虛,宜治風安脾,無羈絆於脾,故飲食自下。

半夏(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

上為末,薑汁和,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小兒丸黍米大,薑湯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其吐,能食為度。

白話文:

安脾丸 方劑說明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調和神麴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白湯送服,不限時間。

主治:

治嘈雜(胃部不適,有聲音)、嘔吐,脈象弦緊者。

藥理:

肝氣乘脾而導致嘔吐,主要是脾土虛弱。因此,此方以治風安脾為目的,使脾胃不受外邪幹擾,從而恢復消化功能,飲食自然能正常吸收。

組成:

  • 半夏 一兩
  • 檳榔 二錢
  • 雄黃 一錢半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混合,以蒸餅為丸,丸藥大小如桐子,小兒則如黍米大小。用薑湯送服,由少到多,逐漸增加服用量,直到止嘔,恢復食慾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