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卷五 (1)
1. 卷六十九
2. 養老
3. 論
李氏,曰:老人之病,無非血液衰耳。養生主論云: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兩腎中間,白膜之內,一點動氣,大如箸頭。鼓舞變化,開闔周身。熏蒸三焦,消化水穀。外御六淫,內當萬慮。晝夜無停,八面受攻。由是神隨物化,氣逐神消,榮衛告衰,七竅反常,啼號無淚,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無聲而蟬鳴,吃食口乾,寐則涎溢。溲不利而自遺。便不通而或瀉。晝則對人瞌睡,夜則獨臥惺惺。此老人之病也。陽虛氣盛,兩手脈大緊數,飲食倍進,臉紅神健,雖時有煩渴,膈熱,大便閉結,但以平和湯藥消解,切不可苦寒疏瀉。火病風證,戰掉氣亂,目直口噤筋急者,通聖散。痰證,二陳湯、三子養親湯、清氣化痰丸、節齋化痰丸。凡年老覺小水短少,即是病進,宜卻病延壽湯。小便頻數者,腎氣丸去澤瀉,加茯神、益智、五味子。大便燥者,搜風順氣丸。陰虛筋骨痿弱,足膝無力者,加味補陰丸。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酌湯劑,當加溫補,調停饘粥以為養,治宜補中益氣湯、橘半枳朮丸、平胃散、竹瀝枳朮丸。任有外邪,忌大汗吐下,宜平和藥調之。任是衰老,不宜峻補。古方固真飲子、神仙訓老丸、遇仙益壽丹、秤金丹、七仙丹,及諸虛門養性延壽之藥,皆可進用。厭服藥者,只宜食治。
白話文:
【討論】
李氏表示,老年人的疾病,大多源自於血氣衰退。根據養生學說,男女二十五歲時,精氣最旺盛,這股精氣在兩腎之間,白色薄膜之內,像筷子頭一樣大小的一點動氣,能促進全身的循環與運作,並蒸發三焦,幫助消化食物。它還能抵禦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應付內心的萬般思慮,晝夜不停,四面八方的壓力都得承受。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精神會跟著事物的變化而消耗,氣力也會逐漸消散,身體機能衰退,感官功能失常,哭時沒有眼淚,笑時卻淚如雨下,鼻子不通卻會流鼻涕,耳朵聽不到聲音卻會有蟬鳴聲,吃東西時口乾舌燥,睡覺時口水不斷,小便不暢,甚至無法控制,大便不是便祕就是拉肚子,白天對著人打瞌睡,夜晚卻睡不著,這些都是老年人的病症。
若出現陽氣不足,脈搏緊繃且快速,食慾大增,臉色紅潤,雖然偶爾會感到口渴,胸悶,大便閉塞,但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來緩解,切記不要用寒涼的藥物來瀉火。若出現火氣大,風症,顫抖,氣息紊亂,眼神呆滯,口齒緊閉,筋肉緊繃的症狀,可用通聖散。若出現痰症,可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清氣化痰丸、節齋化痰丸。若老年人感覺小便量減少,代表病情惡化,可用卻病延壽湯。若小便頻繁,可用腎氣丸,去掉澤瀉,加入茯神、益智、五味子。若大便乾燥,可用搜風順氣丸。若因陰氣不足導致筋骨無力,可用加味補陰丸。若一直以來都沒有虛陽的現象,一直疲倦乏力的人,應酌情用溫和的藥物,用粥類食品作為養生之道,可用補中益氣湯、橘半枳朮丸、平胃散、竹瀝枳朮丸。若有外邪侵襲,避免大量出汗或催吐,宜用溫和的藥物調理。即便年老體衰,也不適合用猛藥滋補。古方固真飲子、神仙訓老丸、遇仙益壽丹、秤金丹、七仙丹,以及各種補虛的養生延壽藥物,都可以使用。若不想服用藥物,則應注重飲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