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2)
卷五 (2)
1. 論
又男女論,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造化之本源,性命之根本也。故人之大欲,亦莫切於此。嗜而不知禁,則克伐年齡,蠶食精魄,闇然弗覺,而元神真氣去矣,豈不可哀。惟知道之士,禁其太甚,不至杜絕,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決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或問抱朴子曰:傷生者,豈非色欲之間乎?曰: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卻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縱欲損壽而已。是以古人於此,恆有節度,二十以前二日復,二十以後三日復,三十以後十日復,四十以後月復,五十以後三月復,六十以後七月復,又曰六十閉戶。蓋時加樽節,保養真元,以為身之主命。不然,雖勤於吐納導引藥餌之術,而根本不固,亦終無益。《內經》曰:能知七損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則血氣精血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漸也。故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血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智者有餘,自信而先行,故有餘。愚者不足,察行而後學,故不足。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益壯,壯者益治。蓋謂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餘,則形氣不衰而壽命可保矣。不然竅漏無度,中干以死,非精離人,人自離精也,可不戒哉。養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大,或唇薄鼻大,或齒疏發黃,或痼疾,或性情不和,或沙苗強硬,或聲雄,或肉澀,肢體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損人,並不宜犯之。忌其時者十有一,醉久飽食,遠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沖冒寒暑,疾患未平,小便訖,新沐浴後,及早出行,無情強為,皆能使人神氣昏憒,心力不足,四體虛羸,腎臟怯弱,六情不均,萬病乃作,特宜慎之。至於天地晦明,日月薄食,疾風甚雨,雷電震怒,此陰陽大變,六氣失常之時,犯之不惟致疾,且褻汙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雖生而不育矣。嗚呼!帷幕之情易綰而難斷,不可以不智慧決也。佛書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欲不滅,苦亦不滅,苦不滅,則生滅。養生者,惡可以不智慧決哉。
高氏,論房中藥物之害曰:自比覺泥水之說行,而房中之說橫矣。因之藥石毒人,其害可勝道哉。夫人之稟受父母精血厚者,其生壯,即多欲尚可支。薄者,其生弱,雖寡欲猶不足。故壯者恣欲而不即斃者有之,未有弱者恣欲而壽者矣。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不可已,亦不可縱。縱而無厭,疲睏不勝,乃尋藥石以強之,務快斯欲,因而方人術士,得以投其好而逞其技矣。構熱毒之藥,稱海上奇方,入於耳者,有耳珠丹;入於鼻者,有助情香;入於口者,有沉香合;握於手者,有紫金鈴;封於臍者,有保真膏、一丸金、蒸臍餅、火龍符;固於腰者,有蜘蛛膏、摩腰膏;含於龜者,有先天一粒丹;抹其龜者,有三釐散、七日一新方;縛其龜根者,有呂公絛、硫黃箍、蜈蚣帶、寶帶、良宵短香羅帕;兜其小腹者,有順風旗、玉蟾褌、龍虎衣;搓其龜者,有長莖方、掌中金;納其陰戶者,有揭被香、暖爐散、窄陰膏、夜夜春;塞其肛門者,有金剛楔。皆用於皮膚,以氣感腎家相火,一時堅舉,為助情逸樂,用之不已,其毒或流為腰疽,聚為便癰;或腐其龜首,爛其肛門。害雖橫焰,尚可解脫,內有一二得理,未必盡虎狼也。若服食之藥,其名種種,如桃源秘寶丹、雄狗丸、閉精符之類頗多。藥毒誤人,十服九斃,不可救解,往往奇禍慘疾,潰腸裂膚,前車可鑑,此豈人不知也。欲勝於知,甘心蹈刃。觀彼肥甘醇厚,三餐調護,尚不能以月日起人癯瘠,使精神充滿,矧以些少丸末之藥,頃刻間致屢陽可興,疲力可敵,其功何神。不過仗彼熱毒,如蛤蚧、海馬、狗腎、地龍、麝臍、石燕、倭硫、陽起、蜂房、蟻子之類,譬之以烈火灼水,燔焰煎煿,故腎臟一時感熱而發,豈果仙丹神藥,乃爾靈驗速效也耶。保生者,可不惕懼以痛絕助長之念。客曰:某某者,每用其藥,今以壽老,何子之疑也。余曰:是誠有之也。但外用者,十全二三。內服者,無一全於十百。若內若外,豈真無異術者哉。何能得其真傳,況比覺為大道旁門,得陰陽之妙用,率歸正脈,其說匪徒淫姤快欲之謂。人之一身,運用在於任督二脈,督為陽父,任為陰母。尾閭夾脊,為督脈之關,中腕膻中,為任脈之竅,任氣聚於氣海,督氣聚於泥丸,故陰陽升降。吸,即升也,起於臍。呼,即降也,轉於腦。其行氣交會,行之至肛門,緊提則氣會,行之至地戶,緊閉則氣交。真氣一降,則天氣入交於地根,得土則止。真氣一升,則穀氣出接於天根,逢土則息。此為陰陽大竅,其理最顯最密,所謂性與命相守,神與氣相依者此耳。故經曰:神駁氣,氣留形,不須別藥可長生。如此朝朝並暮暮,自然精滿穀神存,生死要關,須知窮此妙境,為吾身保命大藥。乃於金石虎狼,求全造化神靈,其謬失不既多乎,吾重為死,不知害者感也。
白話文:
論
男女之事,是天地萬物化生的根本,也是人體性命之根本,所以人之大欲,莫過於此。但若縱情恣欲,不知節制,就會損耗身體,傷精損魄,不知不覺中,元神真氣就會流失,實在令人惋惜。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會有所節制,不會完全禁慾,即使面對美色,也只是欣賞而已,絕不會放縱情慾,損害自身性命。有人問抱朴子:傷身害命,是不是因為色慾?抱朴子說:是的。長生之要訣,就在於房事。上等人懂得這個道理,可以延年益壽,避免疾病;中等的人,不至於過度放縱;下等人則縱情恣欲,損害壽命。因此,古人對房事一向有所節制:二十歲以前,每隔兩天行房一次;二十歲以後,每隔三天一次;三十歲以後,每十天一次;四十歲以後,每月一次;五十歲以後,每三個月一次;六十歲以後,每七個月一次;六十歲以後,最好閉戶禁慾。這是為了節制房事,保養元氣,作為身體的主宰。否則,即使勤於修煉吐納、導引、服藥等養生方法,但根本不穩固,最終也是徒勞無功。《內經》說:懂得女子七損(七種損耗女子血液的事)和男子八益(八種保養男子精氣的方法),就能調和血氣精血。不懂得運用這些方法,就會加速衰老。所以,四十歲以後,陰氣就會減少一半,起居也會衰弱;五十歲以後,身體沉重,耳目不靈敏;六十歲以後,性功能衰退,氣血大衰,九竅不通,下虛上實,經常流涕哭泣。所以說: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強健,不懂得的人就衰老。聰明的人有所節制,懂得保養,所以有所剩餘;愚笨的人不知節制,所以不足。有所剩餘的人,耳目聰明,身體輕盈強健,老年人依然強壯,強壯的人更加健康。這指的是,如果能使男精女血有所儲存,則形氣不衰,壽命就能延長。否則,如果縱慾無度,身體就會虛弱而死,這不是精氣離棄人,而是人自己離棄了精氣,實在應該警惕!
養生之人,應忌諱與九種人行房:年老體弱之人,嘴唇薄、鼻子大之人,牙齒稀疏、頭髮發黃之人,有痼疾之人,性情不合之人,生殖器粗大強硬之人,聲音洪亮之人,肌肉乾燥、身體不豐滿之人,以及性情暴躁、嫉妒之人,這些人都會傷身,不宜與之行房。養生之人,也應忌諱在十一個時間行房:醉酒後、飽食後、長途旅行疲勞後、情緒尚未平復時、女子月經期間、感冒受寒時、疾病未癒時、小便後、剛沐浴後、清晨外出前,以及無情慾強行,這些都會使人神氣昏沉,心力不足,四體虛弱,腎臟虛弱,六情不均,百病叢生,應特別謹慎。至於天地晦暗、日月蝕食、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等自然災害,這些都是陰陽大變,六氣失常的時候,此時行房,不僅容易生病,而且褻瀆神明,即使生下子女,形體也會不全,即使出生也難以養育。唉!男女情慾容易開始,卻難以結束,必須要懂得智慧地處理。佛經說: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於貪慾,貪慾不滅,痛苦就不滅,痛苦不滅,生死輪迴就永無止境。養生之人,怎能不運用智慧來處理呢?
高氏論述房中藥物的危害,說自從比丘尼泥水之說盛行以來,房中之術也盛行起來,導致服用藥物傷身的人越來越多,其危害難以盡數。人的先天稟賦不同,父母精血充足的人,生來強壯,即使多行房事也能承受;父母精血不足的人,生來虛弱,即使少行房事也容易受損。所以,強壯的人縱慾而不立即死亡的情況是有的,但從來沒有虛弱的人縱慾而長壽的。飲食男女,是人的大欲,不可避免,但也不能縱慾。如果縱慾無度,疲憊不堪,就尋求藥物來補強,以滿足情慾,這樣,方士術士就能投其所好,施展他們的技藝了。他們會配製一些助慾的藥物,說成是海上奇方,入耳的如耳珠丹;入鼻的如助情香;入口的如沉香合;握在手裡的如紫金鈴;貼在肚臍上的如保真膏、一丸金、蒸臍餅、火龍符;貼在腰上的如蜘蛛膏、摩腰膏;含在龜頭上的如先天一粒丹;塗抹在龜頭上的如三釐散、七日一新方;束縛在龜頭上的如呂公絛、硫黃箍、蜈蚣帶、寶帶、良宵短香羅帕;包裹小腹的如順風旗、玉蟾褌、龍虎衣;搓揉龜頭的如長莖方、掌中金;放入陰道的如揭被香、暖爐散、窄陰膏、夜夜春;塞入肛門的如金剛楔。這些藥物都用於皮膚,以刺激腎臟相火,使陰莖一時勃起,以助情慾,但長期使用,其毒性會流入腰部,形成腰疽,或聚集成便癰;或腐爛龜頭,潰爛肛門。雖然危害很大,但還是可以治療,有些方法還是有效的,也不全是傷身害命的。但是服用內服的藥物,其名稱種類繁多,如桃源秘寶丹、雄狗丸、閉精符等等。這些藥物毒性很大,十服九死,不可救藥,往往會導致奇禍慘疾,腸穿肚爛,前車可鑑,難道人們都不知曉嗎?慾望勝過了理智,甘願冒險。那些肥甘厚味,一日三餐精細調理的人,尚且不能保證月月面色紅潤,精神飽滿,更何況用一些少量的丸藥,片刻之間就使人屢次勃起,精力充沛,其效果怎麼會那麼神奇呢?不過是藉助蛤蚧、海馬、狗腎、地龍、麝香、石燕、硫磺、陽起石、蜂房、蟻子等熱毒藥物,如同用烈火燒水,煎熬焚燒,所以腎臟一時感覺發熱而勃起,豈能是真的仙丹妙藥,如此靈驗快速呢?養生之人,應該警惕,痛下決心,斷絕這種助慾的念頭。有人說:某某人經常使用這些藥物,現在還長壽,你為什麼要懷疑呢?我說:確實有這種情況。但外用的藥物,十全只有二三成功;內服的藥物,一百個裡面沒有一個成功的。無論內服還是外服,難道真的沒有其他的方法嗎?怎麼才能得到真正的傳承呢?比丘尼的泥水之說,是大道旁門,掌握了陰陽的妙用,使之順應自然規律,其理論並非僅僅為了淫慾快活。人體的運作,在於任督二脈,督脈為陽父,任脈為陰母。尾閭和夾脊是督脈的關隘,中脘和膻中是任脈的關隘。任脈之氣聚於氣海,督脈之氣聚於泥丸,所以陰陽升降。吸氣是上升,從臍下開始;呼氣是下降,到腦部結束。運行氣息,交會於肛門,收緊則氣會聚;交會於會陰,緊閉則氣相交。真氣下降,則天氣下交於地根,得土則止;真氣上升,則穀氣上接於天根,逢土則息。這是陰陽的關隘,其原理最明顯、最精妙,所謂性與命相守,神與氣相依,就是指這個。所以經書說:神氣相通,氣息留存於形體,不必服用其他藥物就能長生。如果每天早晚都能做到這樣,自然就能精滿神足,生死攸關,必須要窮究此中妙境,這是我們身體保命的大藥。如果依靠金石藥物,企圖達到造化神奇,其謬誤豈不很多嗎?我寧願死去,也不願再受藥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