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卷五 (1)
1. 卷六十八
2. 延年
3. 論
彭氏保調論,曰:嘗得之聞人曰: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制,調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謂備矣。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云小節之常,亦為大道之累。故事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云: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飲食,蓋日日慎之也。酒毒酷悍,飲至大醉,則毒氣必壞真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胃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橫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況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夜陰鬱發,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護真氣矣。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睡不厭踧,覺不厭舒。踧者曲膝卷腹,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是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則膝冷成痹;忍大便,則成氣痔。小便勿努,努久令人兩膝冷痛。大便勿努,努久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凡人太勞,則力乏絕;太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太飽,則腠理氣溢;太渴,則經脈蹶亂;太醉,則精神散越;太熱,則陰氣解脫;太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遏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也。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口開即失真氣,且邪從口入。更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濕衣及汗衣,切不可著,久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凡大汗後,及新浴出,勿赤體。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頂亦如之。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潛溪曰:古之善攝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淡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俱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長生矣。
白話文:
論
養生之道,在於作息順應四季,飲食均衡適度,經常活動關節,練習吐納呼吸法。控制喜怒情緒以保養陰陽之氣,節制慾望以保固精氣神。如此保養形體,延年益壽,可謂周全了。但若忽略一些小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也可能影響養生大計,因此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古人云:「一天的禁忌,晚上不要吃太飽;一個月的禁忌,晚上不要喝醉;一年的禁忌,晚上不要長途旅行;一生的禁忌,晚上要好好保養元氣。」因為晚上是休息時間,若吃太飽,則腹中空虛的地方少,內氣不足以滋養身體,容易導致腹部脹痛等疾病,所以晚上應少吃。酒性烈,喝醉會損傷元氣,尤其晚上醉酒後睡覺,氣血運行不暢,腸胃腐爛,經絡受損,雖然一時不覺,久了就會生病。即使年輕力壯的人,一個月內也不可喝醉一次,更何況是中年以後的人。晚上長途旅行,不僅有外在危險,山川霧氣,夜間陰冷,也會損傷元氣。以上三點若能做到,則元氣常保,終身受益。此外,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總之,人體氣血運行需要動靜結合,過於動或過於靜都會傷身。睡眠時應蜷曲身體,像修道者說的「獅子眠」那樣,如此氣海充盈,丹田溫暖,腎水容易滋生,益處多多。清醒時睡覺則應舒展身體。大小便應及時解決,不要忍耐,忍尿會導致膝蓋冰冷疼痛,忍大便會導致痔瘡。排尿排便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及膝蓋或腰部。凡事過度都不好,勞累過度則體力不支,飢餓過度則臟腑受損,飽食過度則氣血運行不暢,口渴過度則經脈紊亂,醉酒過度則精神渙散,過熱則陰氣受損,過冷則血液凝結,這些都會導致疾病。喜怒哀樂都要適度,不要過於強烈,這樣才能養神益壽。夜間不是調養元氣的時辰,睡覺時最好閉口,因為開口會散失元氣,邪氣也會從口入,而且牙齒會受到氣息衝擊,容易生病。睡覺張嘴的人,牙齒都會早掉。濕衣服或汗濕的衣服不要穿,會傷及心肺,並導致皮膚病。不要在牆邊睡覺,風寒容易令人頭昏腦脹。大汗淋漓或剛洗完澡,不要赤裸身體,不要直接脫掉衣服吹風,否則容易半身不癱。睡覺時,耳朵和頭頂都要蓋好,避免受風,導致耳聾或頭痛。睡覺不要蒙頭,這樣才能吸收到天地間的清氣。古人養生之道,在於少思慮,節制慾望,平和喜怒,不憂不樂,不執著於好惡,不貪圖名利財富。如此心境平和,身體健康,就能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