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17)
卷六十五 (17)
1. 治六極方
虎骨酒,骨極者,腰脊痠削,齒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此方主之。
虎骨(一具,通炙取黃焦,汁盡,碎如雀腦),糯米(三石)
上二味和一處,倍用曲如釀酒法,釀之酒熟,封頭五十日,開飲之。
蔭按:腎主骨,骨極者,骨肉空虛之極也,故令腰脊痠削。齒者,骨之餘,故齒亦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皆骨內空虛之徵也。以骨治骨,求其類也。以虎骨者,取其壯也。釀之以酒者,酒性善漬,直澈於骨也。褚澄云:男子天癸未至而御女,則四肢有未滿之處,異日必有難狀之疾,其骨極之類乎。
龜鹿二仙膠,精極者,夢泄精遺精,瘦削少氣,目視不明,此方主之。
鹿角(血取者,十斤),龜板(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上件用鉛壇如法熬膠,初服酒化錢半,漸加至三錢,空心下。
蔭按:精氣神,有身之三寶也。師曰:精生氣,氣生神,是以精極則無以生氣,故令瘦削少氣。氣少則無以生神,故令目視不明。鹿龜稟陰氣之最完者,其角與板,又其身聚氣之最勝者,故取其膠以補陰精。用血氣之屬,劑而補之,所謂補以類也。人參善於固氣,氣固則精不遺。枸杞善於滋陰,陰滋則火不泄。此藥行則精日生,氣日壯,神日旺矣。
白話文:
治六極方
虎骨酒,適用於骨骼衰竭的症狀,例如腰脊痠痛、牙痛、手腳疼痛難忍、不想活動等。
將一具虎骨烘烤至黃褐色,榨乾汁液,再研磨成細粉,與三石糯米混合,用釀酒的方法釀製成酒。酒釀好後封存五十天,即可飲用。
按語:腎臟主骨,骨骼衰竭代表骨肉極度虛空,因此腰脊痠痛。牙齒是骨骼的延伸,所以也會疼痛。手腳疼痛難忍、不想活動,都是骨骼內部空虛的徵兆。用骨頭治療骨骼疾病,是取其相似性;用虎骨,是取其強壯之意;用酒釀製,是因為酒的性質善於滲透,能深入骨骼。褚澄說:男子天癸未至就與女子行房,四肢就會有所不足,將來必會患上嚴重的疾病,這大概就是骨骼衰竭的一種。
龜鹿二仙膠,適用於精氣衰竭的症狀,例如夢遺、遺精、消瘦乏力、視力模糊等。
取十斤鹿角血、五斤龜板、三十兩枸杞子、十五兩人參,用鉛製容器熬製成膠。初服時用酒化開,每次服半錢,逐漸增加到三錢,空腹服用。
按語: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大寶物。老師說:精生氣,氣生神,所以精氣衰竭就不能產生氣,因此會消瘦乏力;氣不足就不能生神,因此視力模糊。鹿和龜都具有最充足的陰氣,其角和龜板更是其體內聚集精氣最旺盛的部分,所以用它們熬製的膠來補益陰精。用鹿角血等具有血氣的藥材來補充,是取其相似性來治療。人參善於固氣,氣足則精氣不遺;枸杞善於滋陰,陰氣充足則精氣不泄。服用此藥,精氣神就會日漸旺盛。
2. 治七傷方
加味逍遙散,一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此方主之。
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神,甘草(各一錢),牡丹皮,山梔(各七分)
上銼,水煎服。
蔭按:經曰:肝者,將軍之官,故主怒。怒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故少血。眼者,肝之竅。又曰:目得血而能視。今肝傷少血,故令目暗。越人云:東方常實,故肝臟有瀉而無補,即使逆氣自復,疏之即所以補之也。此方名曰逍遙,亦是疏散之意。柴胡能升,所以達其逆也。
芍藥能收,所以損其過也。丹梔能瀉,所以伐其實也。木盛則土衰,白朮、甘草扶其所不勝也。肝傷則血病,當歸所以養其血也。木實則火燥,茯神所以安其心也。
安神丸,二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夜不能寐,此方主之。
黃連(一兩五錢,酒潤),硃砂(一兩,水飛),當歸(酒洗),生地(姜酒炒),炙甘草(各五錢)
上除硃砂另研,余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食後唾津嚥下。或用熟水一口送下亦可。
蔭按:憂愁思慮則火起於心,心傷則神不安,故苦驚。心主血,心傷則血不足,故喜忘。愈傷則憂愁思慮愈不能去,故夜不能寐。苦可以瀉火,故用黃連。重可以鎮心,故用硃砂。生地涼心,當歸養血,炙甘草者所以益脾,脾是心之子,用之欲其不食氣於母故耳。
歸脾湯,三曰飲食太飽傷脾,脾傷則面黃善臥.宜此方主之。
人參,白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去油),黃耆,白朮(各二錢),遠志(一錢,去心),木香,炙甘草,當歸(各五分)
上水煎服。
蔭按:脾者,倉稟之官,故飲食太飽則傷之。中央土色,入通於脾,脾傷則其本色自見,故面黃。神者,中氣之所生,脾傷則神亦倦,故喜臥。《內經》曰五味入口先入脾,參耆苓朮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補脾。虛則補其母,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所以養心而補母。脾氣喜快,故用木香。
脾苦亡血,故用當歸。此主食去脾傷之妙法也。若停食之方,則以消磨之劑主之,而不專於補益矣。
附子理中湯,四曰形寒飲冷傷肺,肺傷則短氣,咳嗽,脈來微遲者,此方主之。
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炮),附子(制,各一錢)
上水煎服。
蔭按:形寒者,形氣虛寒也。飲冷者,復飲冷物也。熱則氣壯,寒則氣怯。今肺為寒冷所傷,故令氣短。水寒射肺,肺不能容,故令咳嗽。脈來微者為虛,遲者為寒,損其肺者益其氣,故用參朮、甘草。寒者溫之,故用附子、乾薑。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五曰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則短氣,腰痛,厥逆下冷,陰脈微者,宜此方主之。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白話文:
治七傷方
一、加味逍遙散(治大怒傷肝):大怒導致氣逆傷肝,肝傷則血少目暗,此方主治。藥方: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神、甘草(各一錢),牡丹皮、山梔(各七分)。將藥材切碎,水煎服。
(按語:肝主怒,怒則氣逆,氣逆則血逆,導致血少目暗(眼為肝之竅,目需血才能視物)。東方主木,肝屬木,常有實證,少有虛證,所以治療肝病要瀉為主,疏通氣機就是一種補益方法。此方名為逍遙散,即有疏散之意。柴胡能升氣,使逆氣得以宣洩;芍藥能斂陰,制止過度;牡丹皮、山梔子能瀉肝火,瀉去肝木過盛之氣;白朮、甘草則補脾土,以制約肝木過盛;當歸養血,補肝血不足;茯神寧心,以平抑因肝火過盛而導致的心神不安。)
二、安神丸(治憂愁思慮傷心):憂愁思慮傷心,則會驚悸健忘,夜不能寐,此方主治。藥方:黃連(一兩五錢,酒潤)、硃砂(一兩,水飛)、當歸(酒洗)、生地(姜酒炒)、炙甘草(各五錢)。除硃砂外,其餘藥材研磨成粉,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如黍米大小,再以硃砂為衣,每次服用十五或二十丸,飯後用唾液送服,或用熟水送服。
(按語:憂愁思慮會導致心火上升,心神不安,故而驚悸。心主血,心傷則血虛,故而健忘。病情越重,憂愁思慮越難消除,故而夜不能寐。黃連苦寒,瀉心火;硃砂重鎮,安神;生地黃涼血,清心火;當歸養血;炙甘草益脾,脾為心之子,益脾以防止耗傷心氣。)
三、歸脾湯(治飲食太飽傷脾):飲食過飽傷脾,脾傷則面黃倦怠,此方主治。藥方:人參、白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去油)、黃耆、白朮(各二錢)、遠志(一錢,去心)、木香、炙甘草、當歸(各五分)。水煎服。
(按語:脾為胃之母,飲食過飽則傷脾。脾主運化,其氣虛則面色萎黃;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以生氣血,脾氣虛弱則氣血不足,倦怠嗜臥。《內經》言五味入口,先入脾胃,此方選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等甘味藥物補脾。龍眼肉、酸棗仁、遠志養心,以補益心氣(心為脾之母)。木香行氣,疏通脾氣;當歸養血,補脾血。)
四、附子理中湯(治形寒飲冷傷肺):形寒飲冷傷肺,則氣短咳嗽,脈象微弱遲緩,此方主治。藥方: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炮)、附子(制,各一錢)。水煎服。
(按語:形寒指形氣虛寒,飲冷指攝入寒涼之物。熱則氣壯,寒則氣怯。肺受寒邪侵襲,故氣短咳嗽。脈象微弱遲緩,是氣虛寒凝之象。人參、白朮、甘草益氣,附子、乾薑溫陽散寒。)
五、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治久坐濕地傷腎):久坐濕地傷腎,則氣短腰痛,厥逆下冷,陰脈微弱,此方主治。藥方: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按語:此方藥物及用法未作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