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10)
卷六十五 (10)
1. 治虛勞方
上作一服。水煎服。
以上諸方,虛汗之劑。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血氣大虛,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或肢體重痛,嗜臥少食。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蜜炙),龍眼肉,當歸,遠志(去心),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滋陰安神湯,治血氣兩虛,不時怔忡,眩暈。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砂仁炒),人參,白朮,茯神(去木),遠志(去心),酸棗仁(去心),甘草(炙,各五分),黃連(酒炒,四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滋陰抑火湯,治陰火上衝,怔忡不已。
當歸(酒洗),芍藥(煨),生地(酒炒),熟地黃,川芎,黃連,知母(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
上銼,水煎,入童便半盞,食前服。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心煩,懊憹,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硃砂(五錢,水飛過,另研),黃連(酒洗,六錢),生地(姜酒炒,一錢半),當歸,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唾津下。
蔭按:以上諸方,治心神怔悸之劑。大抵虛勞證多起之於勞心思慮,水火不交,故治腎必先治心,心火既降,則腎水自升,且不致刑肺金,絕生化之源,蓋源源本本之道也。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泄瀉等證。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七分),山藥(炒,一錢),蓮肉(五分),白扁豆(七分),薏苡仁(五分),砂仁,桔梗(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棗湯調下,瀉不止加訶子。
瑞蓮丸,治元氣大虛,脾胃怯弱,泄瀉不止,不思飲食。
乾山藥(炒),蓮肉(去心),白朮,芡實(去殼,各二兩),楝參(五錢),白茯苓,橘紅,白芍(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豭豬肚一個,洗淨煮爛,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兼服白雪糕。
二仙糕,壯陰益腎水,養脾胃。
人參,山藥,白茯苓,芡實仁,蓮肉(去皮心,各半斤),糯米(一升),粳米(三升半),蜜(半斤),白糖(半斤)
上為細末,和勻,將蜜糖溶化,和末摻妥得宜,以小木籠炊蒸之,上以米一撮成飯,則糕成矣,取起劃作棋子塊,漫火上烘乾,作點心,或作末貯磁器,每早一大匙,白沸湯調下。
以上諸方,補脾胃,止瀉泄之劑。
人參黃耆湯,治血氣大虛,精神短少,形羸脈微,奄奄欲盡。此藥大有補益。
方見虛損門。
樂令建中湯,治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成勞瘵。此藥大能退熱補虛,生血氣。
前胡,細辛,當歸,白芍,人參,陳皮(去白),麥冬(去心),桂心,黃耆(蜜炙),茯苓,甘草(炙,各一錢),半夏(八分)
白話文:
治虛勞方
第一方:水煎服。以上諸方,皆治虛汗。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血氣大虛,健忘、心悸、驚悸盜汗、肢體沉重疼痛、嗜睡少食等症。組成:人參、白朮、茯苓、蜜炙黃耆、龍眼肉、當歸、去心遠志、炒酸棗仁(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作一劑,水煎服。
滋陰安神湯:治血氣兩虛,心悸不安,頭暈目眩等症。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砂仁炒熟地黃、人參、白朮、去木茯神、去心遠志、去心酸棗仁、炙甘草(各五分)、酒炒黃連(四分)。用法:上藥研磨成粉,作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滋陰抑火湯:治陰虛火旺,心悸不安不止等症。組成:酒洗當歸、煨芍藥、酒炒生地黃、熟地黃、川芎、黃連、知母(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水煎,加入半盞童尿,飯前服用。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心煩、煩躁、驚悸心悸、胸悶氣短等症。組成:水飛硃砂(五錢,另研磨)、酒洗黃連(六錢)、薑酒炒生地黃(一錢半)、當歸、炙甘草(各二錢半)。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蒸餅做成米粒大小的丸藥,以硃砂為外衣,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服用,並以唾液送服。
(按語:以上諸方,皆治心神不安、心悸等症。大多數虛勞都是因勞累思慮過度,陰陽失調所致,因此治療腎虛必須先治療心虛,心火下降後,腎水自然上升,也就不會傷及肺金,保證了生命之源的生成,這才是根本的治療之道。)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七分)、炒山藥(一錢)、蓮子肉(五分)、白扁豆(七分)、薏苡仁(五分)、砂仁、桔梗(各五分)。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煎好的棗湯送服,若腹瀉不止,可加訶子。
瑞蓮丸:治元氣大虛,脾胃虛弱,腹瀉不止,食慾不振等症。組成:炒乾山藥、去心蓮子肉、白朮、去殼芡實(各二兩)、五錢楝參、白茯苓、橘紅、酒炒白芍(各一兩)。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與洗淨煮爛的豬肚一起搗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並同時服用白雪糕。
二仙糕:滋陰補腎,健脾胃。組成:人參、山藥、白茯苓、芡實仁、去皮去心蓮子肉(各半斤)、糯米(一升)、粳米(三升半)、蜂蜜(半斤)、白糖(半斤)。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與溶化的蜂蜜和白糖混合均勻,用小蒸籠蒸熟,上面放少許米飯一起蒸,蒸熟後取出切成方塊,慢火烘乾,可作點心食用,或研磨成粉儲存在瓷器中,每天早晨服用一大匙,用開水送服。
(按語:以上諸方,皆治脾胃虛弱,腹瀉等症。)
人參黃耆湯:治血氣大虛,精神萎靡,形體消瘦,脈搏微弱,氣息奄奄等症。此方大有補益之效。(方劑詳見虛損門)
樂令建中湯:治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盜汗,將要發展成勞瘵等症。此方大能退熱補虛,生血養氣。組成:前胡、細辛、當歸、白芍、人參、去白陳皮、去心麥冬、桂枝、蜜炙黃耆、茯苓、炙甘草(各一錢)、半夏(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