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9)
卷六十五 (9)
1. 治虛勞方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皆可用,日進二三丸。
黃耆散,治咳血成勞。
黃耆,麥門冬,熟地(砂仁炒),桔梗,白芍(各一錢),甘草(八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服。一方加人參、五味各六分,名五味黃耆散。
劫勞散,治心腎俱虛,勞嗽時復三四聲,潮熱,潮過即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恍惚異夢,喉中有血,名曰肺痿。
黃耆(蜜炙,一錢),白芍(二錢半),人參,白茯苓,熟地(砂仁炒),當歸,半夏曲,五味子,阿膠(蛤粉炒),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團參飲子,治憂思喜怒,飢飽失宜,以致臟氣不安,咳唾膿血,增寒壯熱,肌膚消瘦,將成勞瘵。
人參,紫菀,阿膠(炒成珠),細辛,款冬花,杏仁,天冬,桑葉(經霜者),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百合(蒸,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因氣而成核者,加木香五分。吐血有絲者,加生地一錢半。咳而吐血,有痰者,加鍾乳粉五分。因痰極而咳嗽者,加黃耆一錢。因損嗽而唾血者,加沒藥五分,藕節二個;咳而嘔逆,腹滿不食者,加白朮一錢二分,仍倍加生薑,咳而小便多者,加益智仁八分;咳而大便溏者,用杏仁加白朮一錢;咳而氣逆者,加陳皮一錢,沉香七分。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短氣咳嗽。
蘇子(五錢),陳皮,厚朴(薑汁炒),前胡,肉桂(各二錢),半夏(薑製),當歸,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蔭按:虛勞病,未有不痰嗽壅盛者,而治痰以燥濕之藥,治嗽以清火之劑,百無一效。蓋此痰非脾濕之痰,乃濁液聚而為痰也。此火非有餘之火,乃虛陽升而為火也。大抵人身之氣,不過一陰一陽,陽降陰升,水火既濟,何痰火之有。惟心火炎於上,腎水虧於下,致陽氣浮而不降,陰氣沉而不升,此痰嗽喘急之所由而作也。
此方收斂陽氣,使歸下元,則陰氣自升,火邪自降,痰嗽何由而作乎。
以上諸方,治虛勞嗽喘之劑。
正氣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
黃柏(炒,一錢),知母(炒,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四制白朮散,治盜汗。
白朮(四兩,用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去四味不用)
上止取白朮為末,每服三錢,粟米飲調下。
黃耆六一湯,治虛人盜汗。
黃耆(六兩),甘草(一兩)
上各用蜜炙十數次,出火毒,每服一兩,水煎服。
玉屏風散,治自汗。
防風,黃耆(各一錢,二味實表),白朮(二錢,燥內濕)
白話文:
治虛勞方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飯後或睡前服用皆可,每日服用二到三丸。
黃耆散,治療咳嗽咳血導致的虛勞。
黃耆、麥門冬、熟地黃(用砂仁炒)、桔梗、白芍藥(各一錢)、甘草(八分)。將藥材咀嚼後,作為一劑,水煎服。另一方劑在此基礎上加入人參、五味子各六分,稱為五味黃耆散。
劫勞散,治療心腎兩虛,咳嗽時會間歇性發出三四聲咳嗽,伴有潮熱,潮熱退後則盜汗,四肢倦怠,身體消瘦,經常做奇怪的夢,喉嚨有血,此症稱為肺痿。
黃耆(蜜炙,一錢)、白芍藥(二錢半)、人參、白茯苓、熟地黃(用砂仁炒)、當歸、半夏曲、五味子、阿膠(用蛤粉炒)、甘草(炙,各一錢)。將藥材作為一劑,用兩杯水,三片生薑,一枚大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團參飲子,治療憂思、喜怒、飢飽失宜等導致臟腑氣機失調,出現咳嗽咳出膿血、寒熱交替、肌膚消瘦,將要發展成勞瘵的症狀。
人參、紫菀、阿膠(炒成珠)、細辛、款冬花、杏仁、天冬、桑葉(霜降後的)、半夏(用水泡七次)、五味子、百合(蒸,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將藥材作為一劑,用兩杯水,三片生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如果因氣鬱而形成腫塊,加木香五分;吐血帶血絲,加生地黃一錢半;咳嗽咳血帶痰,加鍾乳粉五分;因痰太多而咳嗽,加黃耆一錢;因損傷而咳嗽咳血,加沒藥五分,藕節兩個;咳嗽並伴有嘔逆、腹脹不思飲食,加白朮一錢二分,並加倍生薑;咳嗽並伴有尿頻,加益智仁八分;咳嗽並伴有大便溏瀉,用杏仁加白朮一錢;咳嗽並伴有氣逆,加陳皮一錢,沉香七分。
蘇子降氣湯,治療虛陽上浮,氣機升降失調,上焦充實下焦虛弱,痰涎壅盛,導致喘促、短氣、咳嗽的症狀。
蘇子(五錢)、陳皮、厚朴(用薑汁炒)、前胡、肉桂(各二錢)、半夏(薑製)、當歸、甘草(炙,各一錢)。將藥材切碎,加三片生薑,一枚大棗,水煎服。
按語:虛勞病,沒有不伴有痰嗽壅盛的,而治療痰濁用燥濕的藥物,治療咳嗽用清火的藥物,都無效。因為這種痰不是脾濕之痰,而是濁液積聚而成的痰;這種火不是有餘之火,而是虛陽上浮而成的火。總之,人體之氣,不過一陰一陽,陽氣下降,陰氣上升,水火既濟,哪會有痰火呢?只是心火炎上,腎水虧虛,導致陽氣浮而不降,陰氣沉而不升,這是痰嗽喘急的原因。
這個方劑收斂陽氣,使之歸於下元,則陰氣自然上升,火邪自然下降,痰嗽從何而來呢?
以上各方,都是治療虛勞咳嗽喘息的藥方。
正氣湯,治療陰虛有火,導致盜汗的症狀。
黃柏(炒,一錢)、知母(炒,一錢半)、甘草(炙,五分)。將藥材切碎,作為一劑,水煎服。
四制白朮散,治療盜汗。
白朮(四兩,用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然後除去四味藥材不用)。只取白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粟米湯送服。
黃耆六一湯,治療虛弱者盜汗。
黃耆(六兩)、甘草(一兩)。將藥材用蜂蜜炙烤多次,去除火毒,每次服用一兩,水煎服。
玉屏風散,治療自汗。
防風、黃耆(各一錢,二味藥材固表)、白朮(二錢,燥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