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8)
卷六十五 (8)
1. 治虛勞方
服童便法,滋陰降火,消瘀血,止吐衄咳咯諸血。
取十二歲以下童子,絕其烹炮鹹酸,多與米飲以助水道,每用一盞,入薑汁,或韭汁一二點,徐徐服之,日進二三服。寒天則重湯溫服,久自有效也。一方治骨蒸發熱,取三歲童便五升,煎取一升,以蜜三匙和之,每服二碗,半日更服,此後常取自己小便服之,輕者二十日,重者五十日瘥。
一方治男婦怯證,男用童女便,女用童男便,斬頭去尾,日進二次,用乾燒餅壓之,月餘全愈。一方治久嗽涕唾,肺痿,時時寒熱,頰赤氣急,用童便去頭尾少許五合,取大粉甘草一寸,四破之浸之,露一夜,去甘草,平旦頓服,或入甘草末一錢同服亦可,一日一劑。童子忌食五辛物。
蔭按:本草小便味鹹氣寒,寇宗爽亦謂熱勞方中用之,若氣血虛無熱者,不宜多服。而朱丹溪辯曰:小便降火甚速。常見一老婦年逾八十,貌似四十,詢其故,常有惡病,人教服人尿四十餘年矣,且老健無他病,而何謂之性寒不宜多服耶。凡陰虛火動,熱蒸如燎,服藥無益者,非小便不能除。
故李時珍云:小便方家謂之輪迴酒,還元湯,性溫不寒,飲之入胃,隨脾之氣上歸於肺,下歸水道而入膀胱,乃其舊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又小便與血同類也,故其味鹹而走血,治諸血病,不可缺也。
以上諸方,治虛勞發熱之劑。
安嗽膏,治陰虛咳嗽,火動發熱,咯血吐血,大斂肺氣。
天冬(去心,八兩),杏仁(去皮),貝母(去心),百部,百合(各四兩),款冬花蕊(五兩),紫菀(三兩),雪白朮(八兩)
上俱為粗末,長流水煎三次,取汁三次,去渣,入飴糖八兩,蜜十六兩再熬;又入阿膠四兩,白茯苓四兩為末,水飛過曬乾,二味入前汁內和勻,如糊成膏,每服三五匙。
安肺湯,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肺氣喘急,咳嗽痰唾。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酒蒸),白朮,茯苓,五味子,麥冬(去心),桑白皮(炙),甘草(炙,各五分),阿膠(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入生薑,水煎服。
和肺飲子,治咯血後肺虛咳嗽多痰。
阿膠,人參,麥冬(去心),山藥,貝母,茯苓,百合,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入黃蠟如皂子大一塊,水煎,食後溫服。
緊菀散,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
人參,紫菀,阿膠(蛤粉炒,各一錢),茯苓,知母,桔梗(各一錢半),貝母(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食後服。
天門冬丸,治吐血咯血,大安肺氣,止咳。
天門冬(去心,一兩),杏仁(去皮尖,炒),貝母,茯苓,阿膠(蛤粉炒,各五錢)
白話文:
治虛勞方
服童便法:此法能滋陰降火、消瘀血、止吐血、鼻出血、咳嗽咯血等各種出血症狀。選用十二歲以下兒童的尿液,避免烹煮、加鹽和酸味,多加米湯幫助利尿。每次服用一盞,加入薑汁或韭菜汁一兩滴,慢慢服用,每日服用二到三次。天氣寒冷時,需加熱後溫服,長期服用便會有效。另一方治骨蒸發熱,取三歲兒童尿液五升,煎至一升,加入蜜糖三匙,每次服用兩碗,半天服用一次,之後改服自身尿液,病情輕者二十日,重者五十日可痊癒。
另一方治男女體虛症狀,男子用女孩的尿液,女子用男孩的尿液,去掉尿液頭尾部分,每日服用兩次,用乾燒餅壓服,一個多月即可痊癒。另一方治久咳、咳痰、肺痿,時常寒熱、面頰發紅、呼吸急促,取兒童尿液去掉少量頭尾部分五合,取大劑量白麵粉和甘草一寸,切成四塊浸泡一夜,去掉甘草,清晨服用,也可加入一錢甘草末一同服用,每日一劑。兒童忌食辛辣食物。
按語:本草記載小便味鹹性寒,寇宗爽也認為熱病方劑中使用小便,若氣血虛弱無熱症者,不宜多服。但朱丹溪則認為小便降火很快。曾見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婦人,容貌卻像四十歲,詢問原因,她常患惡疾,有人教她服用人尿四十多年了,而且身體強健無其他疾病,那麼何以說其性寒不宜多服呢?凡是陰虛火旺,熱症嚴重,服用藥物無效者,非小便不可除。
因此李時珍說:小便,方家稱之為「輪迴酒」、「還元湯」,性溫不寒,飲之入胃,隨著脾的氣機上升到肺部,下降到水道進入膀胱,這是尿液的正常運行路徑,所以能治療肺病,引火下行。又因小便與血液同類,故其味鹹而行血,治療各種出血病症,不可或缺。
以上諸方,皆為治療虛勞發熱的藥劑。
安嗽膏:治療陰虛咳嗽、內火旺盛發熱、咯血吐血,能大大斂護肺氣。
配方:天冬(去心,八兩)、杏仁(去皮,四兩)、貝母(去心,四兩)、百部(四兩)、百合(四兩)、款冬花蕊(五兩)、紫菀(三兩)、白朮(八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用長流水煎煮三次,取三次藥汁,去渣,加入飴糖八兩、蜂蜜十六兩再次熬煮;再加入阿膠四兩、白茯苓四兩(研末,水飛過曬乾),與前藥汁混合均勻,熬成膏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匙。
安肺湯:治療氣血兩虛,發熱自汗,肺氣喘促,咳嗽痰多。
配方: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酒蒸)、白朮、茯苓、五味子、麥冬(去心)、桑白皮(炙)、甘草(炙,各五分),阿膠(一錢二分)。
製法:以上藥材共為一劑,加入生薑,水煎服。
和肺飲子:治療咯血後肺虛咳嗽、痰多。
配方:阿膠、人參、麥冬(去心)、山藥、貝母、茯苓、百合、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一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共為一劑,加入黃蠟一塊(如皂子大小),水煎,飯後溫服。
緊菀散:治療咳嗽帶血,虛勞肺痿。
配方:人參、紫菀、阿膠(蛤粉炒,各一錢)、茯苓、知母、桔梗(各一錢半)、貝母(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炙,五分)。
製法:將藥材研磨,水煎,飯後服用。
天門冬丸:治療吐血咯血,大補肺氣,止咳。
配方:天門冬(去心,一兩)、杏仁(去皮尖,炒)、貝母、茯苓、阿膠(蛤粉炒,各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