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 (1)
卷二 (1)
1. 治方
附子理中湯,治五臟中寒,口噤強直,失音不語,手足厥冷,兼治胃脘停痰,冷氣刺痛。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二錢半),附子(炮,二錢)
上㕮咀,水三鍾煎八分,溫服。如口噤,斡開灌之。一方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以水一盞化破,煎七分服,名附子理中丸。
姜附湯,治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忽然暈倒,口吐涎沫,狀如暗風,手足厥冷,或復煩躁,兼治陰證傷寒,大便自利而發熱者。
乾薑,熟附子(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肢節痛,加桂;挾氣攻刺,加木香;挾風不仁,加防風;挾濕,加白朮;筋脈牽急,加木瓜。或慮此藥性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湯相繼服餌。薑、附本治傷寒經下後,又復發汗,內外俱虛,身無大熱,晝則煩躁,夜則安靜,不嘔不渴,六脈沉伏,並宜服此。不知脈者,更宜審之。
兼治中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四肢厥逆。
四逆湯,治傷寒自利,脈微欲絕,手足厥冷。
附子(一枚,去皮臍,生用),乾薑(五錢),甘草(炙,六錢)
上㕮咀作二劑,每服水一盞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沉附湯,治虛寒無陽,胃弱乾嘔。
附子(炮),乾薑(炮,各五錢),白朮,沉香(各二錢半),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分二帖,每服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服。
三建湯
大川烏,附子,天雄(並炮,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二盞加生薑十五片,煎服。
溫中湯,治病人脈沉遲或緊,皆是胃中寒也,及胸膈滿悶,身體拘急,手足逆冷,急宜溫之。
丁皮,厚朴(各一兩),乾薑,白朮,陳皮,丁香(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蔥白煎湯調下,不拘時。
理氣治中湯,治寒氣攻心,嘔逆,心腹絞痛或泄瀉,四肢厥冷,或疝氣攻築,小腹疼痛,並宜服之。
人參,白朮(炒),乾薑(炮),甘草(炙),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各一錢),木香(七分)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大建中湯,治內虛里急,少氣,手足厥逆,少腹攣急,或腹滿眩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陰縮,或腹中寒痛,不堪勞苦,唇口乾,精自出,或手乍寒乍熱,而煩冤痠痛,不能久立。補中益氣。
人參,當歸(各三錢),黃耆,芍藥(酒炒),半夏(各二錢),桂心,甘草(炙,各一錢),附子(半錢),生薑(五錢),棗(三枚)
上㕮咀,用水五盞煎至三盞,去渣,分三服。
回陽救急湯,治傷寒初起,無頭痛,無身熱,便就怕寒,四肢逆冷,或過於肘膝,或腹痛吐瀉,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戰慄,面如刀刮,引衣倦臥,不渴,脈來沉遲無力,即是寒中陰經真陰證,不從陽經傳來。
白話文:
[治方]
附子理中湯: 治療五臟寒冷,口部緊閉僵直,失聲不語,手腳冰冷,也治療胃脘停滯痰液,冷氣刺痛。
處方:人參、白朮、炮乾薑、炙甘草(各2.5克),炮附子(2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杯水煎煮至八分,溫服。如果口部緊閉,則需撬開灌服。另一種用法是將藥粉製成蜜丸,每兩(約60克)製成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化開,煎煮至七分後服用,稱為附子理中丸。
姜附湯: 治療因寒冷導致口部緊閉,四肢僵直,失聲不語,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狀似中風),手腳冰冷,或伴有煩躁,也治療陰證傷寒,大便溏瀉而發熱的症狀。
處方:乾薑、炮附子(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克,用一杯半水煎煮至七分,濾渣溫服。肢體疼痛者加桂枝;氣滯攻痛者加木香;風寒痺痛者加防風;濕邪者加白朮;筋脈拘緊者加木瓜。如果擔心藥性太燥,可以接著服用附子理中湯。此方也適用於傷寒經下後,再次發汗,內外俱虛,沒有明顯發熱,白天煩躁,晚上安靜,不嘔吐不口渴,脈象沉弱的症狀。不知脈象者,更應仔細辨證。
此方也治療中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四肢厥逆。
四逆湯: 治療傷寒導致大便溏瀉,脈象微弱將絕,手腳冰冷。
處方:生附子(一枚,去皮臍),乾薑(5克),炙甘草(6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劑,每次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沉附湯: 治療虛寒無陽,胃弱乾嘔。
處方:炮附子、炮乾薑(各5克),白朮、沉香(各2.5克),炙甘草(2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帖,每次服用時加生薑五片,水煎,飯前服用。
三建湯:
處方:炮川烏頭、炮附子、炮天雄(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克,用兩杯水加生薑十五片煎服。
溫中湯: 治療脈象沉遲或緊,皆為胃中寒冷所致,以及胸膈滿悶,身體拘緊,手腳冰冷,急需溫暖的症狀。
處方:丁香皮、厚朴(各10克),乾薑、白朮、陳皮、丁香(各2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克,用蔥白煎湯調服,不拘時間。
理氣治中湯: 治療寒氣侵犯心臟,嘔逆,心腹絞痛或泄瀉,四肢冰冷,或疝氣發作,小腹疼痛的症狀。
處方:人參、炒白朮、炮乾薑、炙甘草、去瓤青皮、去白陳皮(各1克),木香(0.7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前溫服。
大建中湯: 治療內虛里急,氣短,手腳厥逆,少腹攣急,或腹脹眩暈,不能進食,起身即微微出汗,陰莖縮小,或腹部寒冷疼痛,不能勞動,口唇乾燥,遺精,或手腳時冷時熱,並伴有煩悶酸痛,不能久立。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處方:人參、當歸(各3克),黃耆、酒炒芍藥(各2克),半夏(2克),桂心、炙甘草(各1克),附子(0.5克),生薑(5克),大棗(3枚)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五杯水煎煮至三杯,濾渣,分三次服用。
回陽救急湯: 治療傷寒初期,沒有頭痛、身熱,卻怕冷,四肢冰冷(甚至達到肘膝),或腹痛泄瀉,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戰慄,面色蒼白如刀刮,倦臥蓋衣,不渴,脈象沉遲無力,這是寒邪侵犯陰經真陰的證候,並非由陽經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