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2)

1. 診法

噦聲頻密相連者,為實,可治。若半時噦一聲者,為虛,難治,多死在旦夕。或云病久脾胃衰敗而發呃逆,額上出汗,連聲不絕者,最為惡候不治之證也。

白話文:

經常打嗝的人是因為病情較重,可以治療;如果每半天才打一次嗝則表示病情輕微,但比較難治好,可能很快會死亡。又有人說,長期患病、胃和脾臟功能衰退並出現不斷打嗝的情況,而且前額還不停流汗是最糟糕且無法救治的症狀之一。

2. 脈法

心脈小甚,為噦。肺脈散者,不治。

脈浮而緩者,易治。弦急而按之不鼓者,難治。脈結或促或微,皆可治。脈代者,危。右關脈弦者,木乘土位,難治。肺脈散者,是心火刑于肺也,不治。

白話文:

心跳弱且快的人容易嘔吐;肺部脈搏分散的人無法治療。表面脈搏浮起且緩慢的人較易治療;緊張且按下時沒有彈性的人難以治療。脈搏跳動斷續、快速或是微弱都可以治療。脈搏交替出現的人有危險。右手把脈感到強硬的人表示肝臟影響到脾胃功能,難以治療。肺部脈搏分散代表心臟熱氣侵襲了肺部,無法治療。

3. 治胃虛呃逆方

橘皮竹茹湯,治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呃逆者,並治傷寒餘熱未解。

陳皮(四錢,去白),竹茹,人參(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倍陳湯,治胃虛呃逆,有效。

陳皮(四錢),人參(二錢),甘草(四分)

上銼,水煎服。

橘皮半夏生薑湯,治氣虛有痰發呃。

白話文:

橘皮竹茹湯主要用來治療嘔吐腹瀉後胃虛、膈熱而打嗝,以及傷寒後餘熱未消的症狀。配方包括陳皮(去白)、竹茹、人參、甘草,煎服時加入生薑和紅棗。倍陳湯則專治胃虛引起的打嗝,配方包含陳皮、人參、甘草,煎服即可。橘皮半夏生薑湯則用於治療氣虛有痰而打嗝的症狀。

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乾生薑,人參(各一錢),木通(七分)

上銼,水煎,溫服。

六君子湯,治痰挾氣虛發呃。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新汲水煎服。一方加竹茹,名參朮竹茹湯。

十味小柴胡湯(一名人參白朮湯)治氣虛不足呃逆。

白話文: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用熱水泡七次,乾生薑、人參各取一錢,木通取七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水煎煮,溫熱服用。此方名為六君子湯,主治痰飲阻塞、氣虛導致的呃逆。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取一錢,甘草炙烤後取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清水煎煮服用。此方可加入竹茹,名為參朮竹茹湯。

十味小柴胡湯(又名參白朮湯)主治氣虛不足導致的呃逆。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山梔(各七分半),白朮,防風,半夏,甘草(各五分),五味子(九粒)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寶鑑炙甘草湯,治許伯威中氣本弱,病傷寒八九日,醫見其熱甚,以涼藥下之,又食梨三枚,冷傷脾胃,四肢冷,時發昏憒,其脈動而中止,有時自還,乃結脈也。心亦悸動,呃逆不絕,色變青黃,精神減少,目不欲開,蜷臥,惡人語,以此藥治之。

白話文: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山梔(各七分半)、白朮、防風、半夏、甘草(各五分)、五味子(九粒),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製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後服用。此方名為炙甘草湯,用於治療許伯威這種中氣虛弱的人,因病患傷寒八九日,熱症嚴重,醫生用涼藥瀉下,又食梨三枚,脾胃受寒,導致四肢冰冷,昏昏沉沉,脈象跳動而停頓,偶爾恢復,為結脈。心臟也跳動不安,呃逆不止,面色青黃,精神萎靡,不願睜眼,蜷縮臥床,不願與人交談。用此藥方治療。

甘草(炙),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黃(減半),阿膠,麥門冬,麻子仁,大棗(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成無己云:補可以去弱。人參、大棗之甘以補不足之氣,桂枝、生薑之辛以益正氣。五臟痿弱,榮衛涸竭,濕劑所以潤之,麻仁、阿膠、麥門冬、地黃之甘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也。加以人參、桂枝急扶正氣,生地黃減半,恐損陽氣,銼一兩服之,其證減半,再服而安。

白話文:

藥方

甘草(炙)、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黃(減半)、阿膠、麥門冬、麻子仁、大棗(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

方解

成無己說:補可以去除虛弱。人參、大棗的甘味可以補充不足的氣,桂枝、生薑的辛味可以增強正氣。五臟虛弱,津液枯竭,需要濕潤滋補,麻仁、阿膠、麥門冬、地黃的甘潤性質可以滋養經絡、益氣養血,恢復脈象、通暢心脈。此外,人參、桂枝有助於快速扶持正氣,生地黃減半是為了避免過度滋陰而損傷陽氣。一次服用一兩,症狀減輕一半,再服一次即可痊癒。

4. 治胃寒呃逆方

加味理中湯,治吐利後胃中虛寒呃逆。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附子,丁香,柿蒂

上銼,水煎服。

溫中散(一名丁香柿蒂散),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嘔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人參,茯苓,橘皮,良薑,半夏(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

白話文:

加味理中湯可以用於治療吐瀉後胃中虛寒、呃逆,藥材包括人參、白朮、乾薑(炮製)、甘草、附子、丁香和柿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煎煮後服用。溫中散(也稱丁香柿蒂散)則用於治療吐瀉及病後胃中虛寒,嘔逆頻繁,難以緩解的症狀,藥材包括丁香、柿蒂、人參、茯苓、橘皮、良薑、半夏(各一兩)、生薑(一兩半)和甘草(炙,七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藥調蘇合香丸服,亦妙。

參附湯,治陽氣虛寒,自汗惡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呃逆不食,或汗多發痙等證。

人參(一兩),附子(炮,五錢)

上加薑、棗,水煎,徐徐服。去人參,加黃耆,名耆附湯。

丁香柿蒂散,治諸種呃噫,嘔逆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兩)

白話文:

這段文字介紹了三個中藥方劑:

  1. 第一個方劑沒有明確名稱,但描述了藥材的用法,可以用來煎湯或製成丸劑服用。
  2. 第二個方劑叫做參附湯,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寒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自汗、惡寒、手足冰冷、腹痛、呃逆、食慾不振、抽搐等。
  3. 第三個方劑叫做丁香柿蒂散,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呃逆、嘔吐、痰涎等症狀。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嚴氏柿蒂湯,治胃膈痞悶,呃逆不止。

柿蒂(五錢),丁香(三錢)

上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食遠熱服。

柿錢散,治呃逆。

柿錢,丁香,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煎,食後服。

丁香散,治呃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錢),良薑,甘草(炙,各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熱湯點服,不拘時。

丁香柿蒂竹茄湯,治大病後中焦氣塞,下焦呃逆。

白話文:

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柿蒂湯可用來治療胃膈痞悶,呃逆不止。柿蒂五錢,丁香三錢,加五片生薑,水煎,飯後溫服。柿錢散可用來治療呃逆。柿錢、丁香、人參各等分,研成細末,水煎,飯後服用。丁香散可用來治療呃逆噎汗。丁香、柿蒂各一錢,良薑、甘草(炙)各五分,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湯調服,不限時間。丁香柿蒂竹茄湯可用來治療大病後中焦氣塞,下焦呃逆。

丁香(三粒),柿蒂,竹茹(各三錢),陳皮(一錢)

上銼,水煎服。

增半湯,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嘔吐呃逆。

半夏(湯泡,炒黃,三錢),藿香(三錢),人參,丁香皮(各一錢半)

上銼,加生薑七片,水煎服。

半夏生薑湯,治呃逆欲死。

半夏(湯泡,六錢),生薑(五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去渣,服不拘時。

橘皮乾薑湯,治噦。

白話文:

丁香三粒,柿蒂、竹茹各三錢,陳皮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煎服,可以治療胃虛寒、痰飲停滯、嘔吐呃逆等症狀。

半夏用湯泡過後炒至黃色,三錢,藿香三錢,人參、丁香皮各一錢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七片生薑,用清水煎服,可以治療呃逆欲死。

半夏用湯泡過後,六錢,生薑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煎服,去渣,不拘時服用,可以治療噦。

人參,橘皮,桂心,乾薑,通草,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茯苓半夏湯,治水寒停胃發呃。

茯苓,半夏,厚朴(薑汁炒),陳皮,柿蒂(各一錢),藿香(八分),茴香(七分),乾薑,官桂,丁香,砂仁(各五分),沉香,木香,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羌活附子散,治吐利後胃寒呃逆。

白話文:

人參、橘皮、桂心、乾薑、通草、甘草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清水煎煮後飲用。這個藥方叫做茯苓半夏湯,可以治療因寒濕停留在胃部導致的呃逆。

茯苓、半夏、厚朴(用薑汁炒)、陳皮、柿蒂各一錢,藿香八分,茴香七分,乾薑、官桂、丁香、砂仁各五分,沉香、木香、甘草各三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三片生薑,一起用清水煎煮後飲用。這個藥方叫做羌活附子散,可以治療嘔吐腹瀉後引起的胃寒呃逆。

羌活,附子(炮),茴香(炒,各五錢),乾薑(炮),木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加棗半個、鹽少許,水煎服。

一方去木香,用丁香。《三因方》二香並用。

蓽澄茄散,治噫氣呃逆,亦治傷寒呃逆,日夜不定。

蓽澄茄,良薑(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沸,投醋半盞,呷之。

草豆蔻散,治寒氣攻胃呃噫。

草豆蔻(去皮),益智仁(各一兩),乾柿蒂(二兩)

白話文:

羌活、附子(炮製)、茴香(炒,各五錢)、乾薑(炮製)、木香(各一兩),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半個紅棗、少許鹽,用水煎服。

另外一種配方則去掉木香,改用丁香。《三因方》則主張兩種香料同時使用。

蓽澄茄散用於治療噯氣呃逆,也適用於傷寒引起的呃逆,無論白天黑夜發作都能治療。

蓽澄茄和良薑等量混合研磨,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沸後加入半盞醋,慢慢喝下。

草豆蔻散用於治療寒氣入侵胃部引起的呃逆噯氣。

草豆蔻(去皮)、益智仁(各一兩)、乾柿蒂(二兩)混合研磨。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陳皮湯

陳皮(四兩),生薑(半斤)

上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小青龍湯,治水寒相搏發呃。

麻黃,芍藥,乾薑,炙甘草,細辛,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夏(湯洗,各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本事方,治陰毒呃逆。

白話文:

服用上藥時,每次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熱熱喝下。

陳皮四兩,生薑半斤,用水七升煮至三升,溫熱喝下一升,馬上就能消除咽喉不適。

小青龍湯用來治療水寒相搏導致的呃逆。麻黃、芍藥、乾薑、炙甘草、細辛、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夏(湯洗)各半升,以上八味藥材,先用一斗水煮麻黃,煮至減少兩升,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去渣,溫熱喝下一升。

本事方則用來治療陰毒引起的呃逆。

川烏頭,乾薑(炮),附子(炮),肉桂,芍藥,甘草(炙),半夏,吳茱萸,陳皮,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姜五片煎,去濁渣,熱服。此三陰經藥也。

丁香散,治心煩呃噫。

丁香,白豆蔻(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上為末,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一錢。

三香散,治胃冷呃逆,經久不利。

白話文:

將川烏頭、乾薑(炮製)、附子(炮製)、肉桂、芍藥、甘草(炙)、半夏、吳茱萸、陳皮、大黃(各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五片薑煎煮,去除藥渣,趁熱服用。此藥方主治三陰經病症。

丁香散,用於治療心煩、呃逆。

取丁香、白豆蔻(各半兩)、伏龍肝(一兩),研磨成粉末,用桃仁吳茱萸湯送服一錢。

三香散,用於治療胃寒呃逆、久治不愈。

沉香,紫蘇,白豆蔻(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七分,柿蒂煎湯調下。

桂苓白朮丸,治呃逆,止咳嗽,散痞滿,通壅塞,開堅結痛悶,進飲食,調和五臟。

辣桂,乾薑(各二錢半),茯苓,半夏(湯泡,各一兩),白朮,陳皮(去白),澤瀉(各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日三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病在中,不拘時。一方加黃柏、黃連各半兩,水丸服。

白話文:

沉香、紫蘇、白豆蔻,三種藥材各取相同份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柿蒂煎水調服。

桂苓白朮丸可以治療呃逆、止咳、散除胸腹痞滿、通暢阻塞、緩解堅硬結塊、疼痛悶脹,促進食慾,調節五臟機能。

辣桂、乾薑各取二錢半,茯苓、半夏(用湯浸泡)各取一兩,白朮、陳皮(去除白色外皮)以及澤瀉各取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病症在上半身,飯後服用;如果病症在下半身,飯前服用;如果病症在中焦,不分時間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黃柏、黃連各半兩,製成水丸服用。

呃逆丸

花椒微炒出汗,去目,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醋湯下。

雄黃酒

雄黃一錢,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

硫黃嗅法,治呃逆服藥無效者。

硫黃,乳香(各一錢半)

上用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

白話文:

呃逆丸

將花椒微炒至出汗,去除黑色部分,磨成粉末。用醋糊將粉末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醋湯送服。

雄黃酒

雄黃一錢,用酒一盞煎煮至七分,趁熱讓病人聞其熱氣,即可止住呃逆。

硫黃嗅法

用於治療服用藥物無效的呃逆。

將硫黃和乳香各一錢半,用酒一盞煎煮至七分,趁熱讓病人聞其熱氣,即可止住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