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五 (6)

1. 治虛勞方

逍遙散,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頰赤盜汗,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月水不調,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柴胡,甘草(炙)

上㕮咀,加生薑一塊,薄荷少許,水煎服。加山梔子、牡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治婦人血虛骨蒸。

當歸,白芍,川芎,地黃(酒炒,以上補血),地骨皮(瀉腎火),牡丹皮(瀉包絡火,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七八錢,水煎服。

人參清肌散,治男婦氣虛無汗,潮熱煩渴。

人參,白朮,茯苓,赤芍,當歸,柴胡,半夏曲(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人參地骨皮散,治臟中積冷,榮中熱,脈按不足,舉有餘,乃陰不足,陽有餘也。

人參,地骨皮,柴胡,生地(酒炒),黃耆(各一錢半),知母,石膏(各一錢),茯苓(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人參麥門冬湯,治虛熱煩渴。

人參,麥冬(去心),小麥,茯苓(各一錢),白芍(八分),甘草(五分),竹茹(一團)

上作一服,水煎服。

六味地黃丸,治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腸癖下血,骨蒸,痿弱無力,不能運動。東垣云:治脈沉而虛者。

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白湯任下。

加味坎離丸,生精養血,升水降火,王道之劑。

厚黃柏(八兩,酒、鹽水、人乳、蜜各浸二兩,俱曬乾,炒赤),知母(八兩,同上制),當歸(酒浸),白芍(酒浸),川芎(大者,水洗,各四兩),熟地(八兩),白茯苓(四兩,打作小塊),砂仁(二兩,以上三味,同入絹袋中,用好酒二壺煮乾,去茯苓、砂仁,止用地黃)

上銼片,各均鋪開,日曬夜露各三度,為末,用白蜜一斤八兩,重湯內煉成珠為丸如桐子大,每空心鹽湯下七八十丸,冬月溫酒下。

加味四制黃柏丸,此坎離丸、四物、四君子湯合料也。補血補氣,滋陰降火,治虛勞之聖劑。

黃柏(去皮,一斤,納鹽水、米泔水、童便、初生男乳各浸四兩,夜露日曬,取日精月華之氣,合陰陽造化之功),知母(鹽酒浸,曬乾),白朮,白茯苓,當歸(酒洗),川芎,山萸(酒浸取肉,各一兩),白芍,熟地(酒拌蒸,各二兩半),人參(五錢),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鹽湯亦可。

滋陰降火丸

黃柏(一兩半),知母,蓮肉(去心),茯神(去木),人參,枸杞(各一兩),熟地(二兩)

上為細末,將地黃搗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白話文:

治虛勞方

逍遙散:主治血虛導致的疲倦,五心煩熱,臉頰潮紅盜汗,處女血弱陰虛,氣血運行不暢,月經不調,痰嗽伴隨潮熱,身體消瘦,逐漸發展成骨蒸(陰虛內熱)。

藥物: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柴胡、炙甘草。

用法:將藥材研磨,加生薑一片,薄荷少許,水煎服。 加山梔子、牡丹皮則稱為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主治婦女血虛導致的骨蒸。

藥物:當歸、白芍、川芎、酒炒地黃(以上補血)、地骨皮(瀉腎火)、牡丹皮(瀉包絡火),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每次服用七八錢(約7-8克),水煎服。

人參清肌散:主治男女氣虛無汗,潮熱煩渴。

藥物:人參、白朮、茯苓、赤芍、當歸、柴胡、半夏曲(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人參地骨皮散:主治臟腑積寒,體內有熱,脈象虛弱无力,但體力卻略有餘力,這是陰虛陽盛的表現。

藥物:人參、地骨皮、柴胡、酒炒生地、黃耆(各一錢半),知母、石膏(各一錢),茯苓(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人參麥門冬湯:主治虛熱煩渴。

藥物:人參、麥門冬(去心)、小麥、茯苓(各一錢)、白芍(八分)、甘草(五分)、竹茹(一團)。

用法:將藥材共為一劑,水煎服。

六味地黃丸:主治久病或新病導致的面容憔悴,睡眠中出汗發熱,五臟俱損,消瘦虛煩,腸胃疾病導致的便血,骨蒸,肌肉萎縮無力,行動不便。東垣(指醫家張從正)認為:此方適用於脈象沉而虛弱的患者。

藥物: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溫酒或白開水送服。

加味坎離丸:此方具有生精養血,升清降濁的作用,為治療虛勞的要方。

藥物:厚黃柏(八兩,用酒、鹽水、人乳、蜂蜜各浸泡二兩,曬乾後炒至赤色)、知母(八兩,制法同黃柏)、酒浸當歸、酒浸白芍、水洗川芎(大者)、熟地黃(八兩)、白茯苓(四兩,打碎成小塊)、砂仁(二兩,以上三味用好酒二壺煮乾,除去茯苓、砂仁,只留下地黃)。

用法:將藥材切片,反復曬太陽和露夜各三次,研磨成細末,用白蜜一斤八兩,水煎熬煮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時用鹽水送服七八十丸,冬季可用溫酒送服。

加味四制黃柏丸:此方是坎離丸、四物湯、四君子湯的合方,具有補血補氣,滋陰降火的作用,是治療虛勞的良方。

藥物:黃柏(去皮,一斤,用鹽水、米泔水、童尿、新生兒男嬰乳汁各浸泡四兩,夜露日曬,吸取日月精華,結合陰陽造化之功)、鹽酒浸泡曬乾的知母、白朮、白茯苓、酒洗當歸、川芎、酒浸取肉的山萸肉(各一兩)、白芍、酒拌蒸熟地黃(各二兩半)、人參(五錢)、甘草(三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鹽湯也可。

滋陰降火丸

藥物:黃柏(一兩半)、知母、蓮子肉(去心)、茯神(去木)、人參、枸杞(各一兩)、熟地黃(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將地黃搗成膏狀,和藥末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