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四 (2)

1. 治氣血兩虛方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溫服。

黃耆益損湯,治諸虛勞倦。

黃耆(蜜炙),白芍,白朮(煨),石斛(酒炒),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肉桂(去粗皮),熟地(砂仁炒),半夏(薑製),甘草(炙,各一錢),木香(不見火,四分),北五味(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有熱加柴胡一錢。

大建中湯,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䐜脹,骨肉痠痛,短氣喘咳,痰嗽潮熱多汗,心下驚悸,腰背強直,多臥少起。

黃耆(蜜炙),人參,附子(炮去皮臍),鹿茸(去毛,酥炙),石斛(去根),續斷,當歸(酒浸),白芍,川芎,地骨皮,小草(各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一鍾,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服。如咳嗽加款冬花八分,唾血加阿膠蛤粉炒一錢,便精遺泄者加龍骨,怔忡者加茯神。

黃耆建中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羸乏少力。此藥大生氣血,補益榮衛。

黃耆(三錢),白芍(四錢),肉桂(一錢半),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加味建中湯,治榮衛失調,血氣不足,積勞虛損,形體瘦弱,短氣嗜臥,欲成勞瘵。

當歸,白芍,白朮,麥冬,黃耆(各一錢),肉蓯蓉(酒浸),人參,白茯苓,陳皮,熟地(砂仁炒),川芎(各八分),肉桂(四分),炙甘草(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入棗二枚,水煎,食前服。陰陽虛甚者,加附子五分。

固真飲子,治中年以上之人,陰陽兩虛,血氣不足,頭每痛,日晡微熱,食少力倦,精氣時脫,腰痛䯒痠。服之每得良驗(䯒音行,脊後骨也)。

人參,黃耆,當歸身,熟地(砂仁炒,各一錢),山萸肉(五分),乾山藥(一錢),黃柏,白朮,澤瀉,補骨脂(各五分),五味子(十粒),陳皮,白茯苓(各八分),杜仲(炒),甘草(炙,各七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

蔭按:仙經云:服餌不備五味,久則臟腑偏傾而反生疾病矣。如服金石之劑,久則陽燥,或致消渴瘡癰,病變不可勝紀。服固本丸、瓊玉膏,皆天門冬、生熟地黃之類,雖本於滋陰,胃弱者必滯膈生癰腫。服養氣丹、安腎丸,皆茴香、巴戟、附子、川楝之類,雖本於助陽,久則積溫成熱,必耗損真陰。肺痿氣虛,痰熱火動,不可易治。

唯以上方,藥備五味,氣合沖和,無寒熱並太過不及之失。養氣血,理脾胃,充溢腠理,補五臟之真精。益三焦之元氣,生津液而榮衛充實,利機關而飲食自倍矣。

白話文:

治氣血兩虛方

第一方:藥材研磨成粉,每次一劑,用兩杯水,加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至一杯,飯前溫服。

第二方(黃耆益損湯):主治各種虛勞體弱。

黃耆(蜜炙)、白芍、白朮(煨)、石斛(酒炒)、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肉桂(去粗皮)、熟地(砂仁炒)、半夏(薑製)、甘草(炙,各一錢)、木香(生用,四分)、北五味子(五分)。

每次一劑,用兩杯水,加五片生薑、兩枚紅棗,煎至一杯,飯前服用。如有發熱症狀,可加柴胡一錢。

第三方(大建中湯):主治各種虛損不足,小腹疼痛,脅肋脹滿,骨肉酸痛,呼吸短促咳嗽,痰多咳嗽潮熱多汗,心悸,腰背僵硬,臥床不起。

黃耆(蜜炙)、人參、附子(炮製去皮臍)、鹿茸(去毛,酥炙)、石斛(去根)、續斷、當歸(酒浸)、白芍、川芎、地骨皮、小草(各一錢)、甘草(炙,三分)。

藥材研磨成粉,每次一劑,用一杯水,加五片生薑,煎至八分滿,飯後服用。如咳嗽,加款冬花八分;吐血,加阿膠蛤粉炒一錢;遺精,加龍骨;心神不安,加茯神。

第四方(黃耆建中湯):主治男女各種虛損不足,體弱無力。此方能大量生血,補益氣血。

黃耆(三錢)、白芍(四錢)、肉桂(一錢半)、甘草(炙,二錢)。

藥材研磨成粉,每次一劑,用兩杯水、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第五方(加味建中湯):主治氣血失調,氣血不足,積勞成疾,形體消瘦,呼吸短促嗜睡,將要成癆病。

當歸、白芍、白朮、麥冬、黃耆(各一錢)、肉蓯蓉(酒浸)、人參、白茯苓、陳皮、熟地(砂仁炒)、川芎(各八分)、肉桂(四分)、炙甘草(五分)。

藥材研磨成粉,每次一劑,加兩枚紅棗水煎,飯前服用。陰陽虛甚者,加附子五分。

第六方(固真飲子):主治中年以上人士,陰陽兩虛,氣血不足,經常頭痛,午后低熱,食慾不振乏力,精氣虧損,腰痛痠軟。服用此方療效甚佳。

人參、黃耆、當歸身、熟地(砂仁炒,各一錢)、山茱萸肉(五分)、山藥(一錢)、黃柏、白朮、澤瀉、補骨脂(各五分)、五味子(十粒)、陳皮、白茯苓(各八分)、杜仲(炒)、甘草(炙,各七分)。

藥材研磨成粉,每次一劑,水煎,飯前溫服。

附註:古籍記載,服用藥物若不齊全五味,長期服用會導致臟腑失衡而致病。例如服用金石藥物過久,會導致陽氣過盛,甚至出現消渴、瘡瘍等病症。服用滋陰藥物過久,胃弱者易導致胃脹積食。服用助陽藥物過久,易導致陰虛火旺。肺虛痰熱,難以治療。

以上諸方,藥物齊備五味,藥性平和,不會寒熱過度。能養氣血,調和脾胃,充盈肌膚,補益五臟精氣,益三焦元氣,生津液,充盈氣血,使臟腑功能正常,食慾倍增。